5 _7 z1 a& O$ X$ ]2 E7 t 8月16日,2023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出炉,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青岛大学校长魏志强获科学技术最高奖。“想在一流的平台,奔着一流的目标去”是魏志强给自己树立的标杆。魏志强长期从事交叉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围绕智能计算、智能交互与智能信息系统等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他建成了国际首个超算互联网络,建设国之重器——超算大科学装置群,有效提升了海洋环境智能预测预报和海洋新药研发等计算保障能力。
, E* m* i: f- |4 D( q* r0 @ l 0 t$ }8 d& ]4 P7 a$ h4 _. u
醉心计算机研究
2 I# ?: n$ R; _+ \* J 努力奔向心中的“一流”平台 & g, l" d& \) E3 k% _
“执着”是魏志强求学、发展过程中最明显的特质。
/ ^! @( G5 W: K 魏志强于1969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市。在中学时期,魏志强便萌生了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因为喜欢工科,魏志强进入山东工业大学求学,在完成机械工程本专业的同时,他对计算机和无线电电子工程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上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之外,魏志强天天待在图书馆里,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了解新技术,学习新知识,学校图书馆关于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的书籍他几乎都通读过。 4 @( v; D" l' ?4 e2 ^
潜心学术的魏志强在本科毕业后,又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读硕士,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读博士,后来成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访问教授。在求学的过程中,魏志强一步一步走向心中更好的平台,不断感悟、感触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高校、不同的风格、不同平台的优势,让自己朝着科研巅峰不断前进,但他“喜欢工科”这条主线一直未变,想要去探索、研究计算机的这份初心也一直未改。
+ c) j0 N, M* Y: n# R& a 魏志强在心中定了这样的调子:第一,要看一流大学在干什么;第二,要有自信,一流大学干的我们也能干。而这两者取决于要在一流的平台上,才能有一流的眼光,才有可能出一流的成果。“自己心中要有一个‘一流’,每个人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在一个细分的行业里奔向一流。”魏志强说。
, E) y& }0 s+ k% ^5 @ & }( W4 }# F8 l4 o! E; Q
在企业里的经历也让魏志强更加坚定了目标。在博士后期间,他所带领的海信网络科技研发团队成功研发了智能交通系统、商用化移动电子商务系统以及数字钢琴等等。“企业是围绕一线的需求在做,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做的是前沿工作,前沿的这些科技力量如何助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 c) N+ c p! d# ^; N
荣获2023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魏志强认为离不开求学时的努力、企业的经历、学校的支撑以及团队的合作。在魏志强看来,计算机、人工智能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教育、科技、经济、产业等各个领域都有深度融合,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 n2 `( I# S( C1 O% e! | 探究智慧海洋 ; }9 {7 |4 c# @6 V& u
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Y2 C/ u; |' t/ v* h d) U
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前沿技术,魏志强也将其带到了岗位中。 ( k7 }* l! Q' j ?3 R# z' }1 }1 |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特色以及海大的包容对魏志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在企业中得到快速成长的魏志强将项目带到海大,与海大的科研力量进行融合。“在企业里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而在大学里相对而言更多的是自由探索。”魏志强将高校科研团队的这种探索称为“有组织科研”。 9 k3 W( O) m0 V- o' ?" } ]
中国海洋大学依山傍海,海洋科学蓬勃发展。在魏志强看来,海洋的未来是智慧海洋。何为智慧海洋?魏志强表示,大数据、超算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成为智慧海洋建设的核心支撑。“我们有一种说法是智慧海洋ABC。所谓的A就是人工智能,B就是大数据,C就是超算。”三者中,海洋大数据是基础,也是智慧海洋建设的灵魂。而有了人工智能、超算、大数据的支撑,才能做好智慧的文章,服务于海洋领域、服务于工程资源开发、服务于养殖等生物资源利用。 ) t/ \; o, {9 U. S
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后,海大的使命、国家的重大需求是魏志强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海大的二十余年来,魏志强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海洋对于人类、对于中国、对于山东、对于青岛的深刻意义。魏志强认为青岛是海洋科技高地、海洋教育高地,社会各界对中国海洋大学已有成果的评价、对青岛科技力量的评价都很高,这让中国海洋大学在自豪、自信的同时,也有了更大的压力、更强的使命。
/ B; [3 U( ~3 }* S) I 魏志强介绍,智能应用产生的效益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智能本身形成的科学技术的理论、技术以及相应的人工智能产业;第二方面,智能去助推各个行业的发展,一般来说为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因此,科学技术要以行业为突破点,也要服务于领域,成果转化、落地是必须做的。如何将专利转化为成果是魏志强及团队努力的方向之一。“我们自己觉得专利强不算,要进行专利评估,要进行转让,要有人愿意买你的专利,这才是真金白银,是检验科技成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 b- }2 Q; r2 [2 g- p
笃定“蓝色信念” 1 J& }4 M" a; o3 U! q4 U% q( t
打造经略海洋新高地
+ p, e" A& j. c 当然,科研的道路并不会是“一路绿灯”。2009年,魏志强与团队研究开发了一款智能打车软件“速速打车”,在经过一年的研究、测试后,该软件并没能推广下去,但魏志强认为其具有技术的前瞻性,分析了“人找车、车找人”形成的资源浪费痛点,起到了一定的技术引领性作用。 5 U/ Q3 Q7 E/ W! T- W: M3 ]; u# t
“有的变革性技术具有很好的产业性,但也因为其技术超前,做的时候会很难,因为不知道产业市场什么时候到来,也就意味着资金、个人精力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投入资金后研究成果做不出来,发出去的科研文章无人问津,科研申请也迟迟下不来……这都是魏志强曾遇到过的情况。那他遇到瓶颈期又是怎样克服的呢?魏志强表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如果定位是要成为一流,那肯定会遇到很大的挑战,要看这件事情、技术的重要意义,是否值得做,综合考虑前瞻性、可行性、可干性。”在魏志强看来所有的挑战都是机遇。
( d5 U" R& S" i6 c! \) V% G2 h; |0 C 在海洋领域,魏志强最大的感受便是认识到了超算对一个大科学装置、对行业的支撑作用。他建成了国际首个超算互联网络,建设国之重器——超算大科学装置群。拥有海洋大数据可以更好地认识海洋,掌控大数据才能更好地经略海洋,超算便是掌控海洋大数据的关键。为了实现海洋大数据处理更快、更准、更精的目标,魏志强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
; B/ j4 K& a0 m( N1 ^ “物联网是源头是关键。”魏志强说。对于未来的发展,魏志强有自己的思索:定位全球海洋物联网,瞄准深海、大洋、极地等极端环境,瞄准将来可以成为产业的方向,如大洋的矿产、深海的油气、近海的风电、远海的养殖、近岸的旅游等五大板块,长久地去驱动物联网建设。 K+ [4 [& R: [% r# _+ ^
魏志强还表示,作为科研人员,能做的是站在前沿带动产业、城市的发展。“只在小范围内有点小影响力”是魏志强对自己的评价,他坦言自己当下所做的与自己的期待“还差很多”,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心中也有着非常清晰并且持之以恒的目标:“海洋物联网做感知,海洋大数据做存储,海洋超算做计算,迭代起来形成海洋数字孪生。”魏志强目前的研究方向为“深蓝大脑”。“深蓝大脑”便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重点打造的“全球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系统”。海洋物联网的边缘智能、海洋大数据的数据智能、海洋超算的计算智能,以及从感知到数据再到计算形成的迭代和演进时的数字智能,这四方面“智能”是魏志强和团队正在研究的主线。未来,魏志强也将带领他的团队矢志深蓝,在建设智慧海洋的征途中大步向前,为海洋强国助力添彩。 % Q7 _: J* Z Y0 B7 c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高雅洁 曹婧雯)
7 A( `* @( `9 f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O9 }, f, S) @# V" q T9 ]4 O; X
" L9 G5 S+ x& t* H; g1 f' Y/ v, G% v
% k* D" S* F/ ?- F6 K
1 D$ P/ _+ u# x, a+ G
% z* I: D q.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