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2 u& A4 q2 m: ~+ d2 p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5 x& O! m2 |" K& e( F% s, g' K
$ ~' Y0 c4 H, j3 I! L4 x
: l8 ?7 a; n/ S5 L: v8 k4 ~
" z7 { f! Q2 u' d# Q
/ c1 V/ G& f" Z$ u7 Y W! M
8 v/ D8 t; M. O
' N& N4 |7 F5 o' n8 J2 m8 f, }% ^. V0 ~! ^4 p) T& z) @ _2 l
& W0 ~7 y1 N R" w& V$ U
; T: L* m) L2 r% y1 r
5 U( L& z1 E# E& ^, _. N& r8 V7 A' t4 b
n# B' W P5 u$ Q
& h: X+ p O- G
) _+ ^( f, b! a9 @' L' m: e. f2 r4 T7 ]9 r+ P+ J
. X. n1 E) w* \$ [2 c! v
8 A, W$ N- E* r" h* w0 D" e# k
) \. D6 X& x/ b0 |- G$ P# l, Z( J
据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从施罗德(Schroders)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全球30个最佳城市大多是海洋城市,可见全球已进入海洋经济时代。 / ~; R! K+ @) Y4 E- B! j- b
; }, S' X7 f9 d3 G% t$ X8 c9 \
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是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带动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源于《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报告》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随着全球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沿海国纷纷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由于各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全球140多个海洋国家和地区间海洋产业实力和发展特点不一。
+ d! s- N, Y" r4 a; J* n! @
4 }0 Y4 l. y: B) ?% v4 F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海洋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资源开发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海洋科技进展,各区域在规划海洋产业发展时,亟需专业智库的智力支持和科学指导。作为更懂中国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不仅提供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项目运营等综合服务,还提供海洋经济产业数据大屏监测、产业链图谱编制、专项政策编制及培训指导全过程解决方案。
5 w1 S1 z4 ]. z& a1 i( H: t" I9 r
5 p0 | x* l H+ G0 u/ I. m$ G 为了进一步展示海洋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前瞻产业研究院通过对自研海洋产业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结合资深研究团队的深度洞察能力,分别选取了国内外代表性海洋中心城市作为具体案例,对其先进发展经验进行详细拆解。
7 I7 Q& Q K* B4 X+ B3 s8 Q 国际代表性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案例 % Q9 }8 s& O P7 k* |- e' C
《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将全球领先的现代海洋城市分为四个发展梯队,前瞻选取位列第一梯队的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外案例进行经验借鉴分析。 . R. [6 _1 Y% B' c) i7 p l) G9 X5 i
- p% p Z6 Q' k; `( W, h: W 新加坡:发达港口航运要素的典范 0 T( X/ d4 p n" f( L8 b% t2 f) n3 e
新加坡是发达港口航运要素的典范,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基础,建成了连结东西、运转高效的枢纽港口,并且凭借其专业的航运服务能力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出了的健康、完善的航运生态圈,新加坡蝉联五次“世界领先海事城市”榜首,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二。产业的聚集融合是海洋经济的根本动力要素,新加坡通过构建高度发达的海洋产业集群、非常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发展服务海洋的高端服务业、提升城市海洋文化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典范。
# B4 A/ S. r, e' x6 [( k: ~5 P : G4 l* y, o, N# D) `
2018年以来,新加坡相继出台海事与岸外工程产业转型蓝图、海洋运输业转型蓝图等规划,政策作为完善的协调机制要素推动了新加坡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海运业产业转型蓝图2025》中,重点发布了4项策略: 8 S- I0 ]5 ?- W2 c! \$ _0 g% V7 F
①提升新加坡海事相关性和韧性:确保新加坡港口的容量和面向未来的能力,支持港口自动化建设和技术采用,以提高港口的运营生产能力。在建的新加坡大士港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将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3 o$ b- q7 E9 U/ }2 b2 _ ②构建创新生态,积极开拓新的增长领域:新加坡政府已经建立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具有支持能力的海事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新加坡政府还将深化海事研发能力,加强智慧港口、智慧航运、绿色科技等重点领域的研发转化。 : E9 g& I5 ] [; N9 f/ Y# ~8 E8 u% m* }
③支持海事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成长:新加坡政府将利用其海外中心网络,提供海事集群基金等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建立海外创业能力。
: D3 Z8 q4 R+ I; u! V1 a ④培养一支具备全球技能并面向未来的劳动力队伍:新加坡政府将支持业内现有劳动力进行技能升级,并更加重视自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技能发展。
( z, O- ~5 H5 M Z3 z) q8 I 伦敦:航运服务之都 * c! `: }, N$ U, z
得益于海洋产业的聚集融合要素优势,伦敦是全球最主要的船舶经纪、海事法律、海事保险和航运金融服务集散地,同时也是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国际航运工会(ICS)在内的众多国际航运机构总部所在地,汇聚发达、专业的高端航运服务集群。伦敦通过汇聚发达、专业的高端航运服务集群从构建引领全球的海洋法律体系、打造国际海事金融中心、注重海洋海事教育三个方面着力打造伦敦特色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7 s; G$ i8 l$ N: Q" R/ {, R. L $ K/ t, ~' V) o1 D- L
纽约:发达的港口航运和完善的创新体系 ) B* Y4 y6 F$ _$ ?" O& X' |% X( a
发达的港口航运和完善的创新体系是纽约发展海洋经济的要素支撑。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濒临大西洋,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作为领先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纽约拥有美国第二大港口和世界一流海洋科研机构。纽约在海洋金融和法律方面产业的聚集融合要素极为突出,纽约拥有发达的航运服务产业集群,业务涵盖航运金融、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保险、船货代理、航运经纪服务等,此外,是全球最大的涉海企业上市地,截至2021年底,有70余家海事企业在纽约上市,市值约为700亿美元。
) [" N$ t. ~ t7 s 6 y, P3 O; ]. Q& a: m
纽约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协调机制,国家层面政策确定海洋优先研究领域,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海洋科技为手段,不断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地方层面政策重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改善海洋环境,推动了纽约港口运输水平的提升和海洋生态的完整和可持续。
" x- `# X0 p- y3 S6 z5 ~ # J& B6 d3 \3 ~8 ~. G
东京:全自动船舶技术全球领先 ( r: V$ H* z6 ^5 R% a
几十年来,东京一直是全球领先的航运中心城市。东京在海洋科研、船舶制造和航运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东京港是日本最大的港口,东京还注重海洋人才的培养,拥有众多海洋研究机构和大学,不仅有东京海洋大学,还有东京海洋研究所——被称为“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必经之路” 。 " a9 n; p* ~, i9 R9 J4 W5 g7 t
东京有着位列全球前三的舰队规模和造船能力,目前船舶工业中全自动船舶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东京的非营利组织日本财团计划在2025年投入运营全自动船舶,到2040年将一半的日本船舶实现自动运行。据估计,待日本50%的船舶改装为全自动船舶将为日本经济贡献80亿美元。 7 ?" n0 s4 ]3 A8 S. y
' r s7 w! u6 F: v8 g# D* z3 t' E- f" X
近年来,东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东京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其中,《国际都市战略》从“促传播、强联通、速培育”三个角度提升东京的国际影响力。《未来的东京战略》则是针对四大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永续城市发展战略。 0 Q S$ b+ h8 B: }- L
& s7 e- N) k: r! a6 v# S 全球领先的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经验 ( |- V8 w- A% l Q
城市作为成熟海洋经济的重要牵引,离不开海洋经济其他七大发展要素的相辅相成。从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新加坡、伦敦、纽约和东京海洋经济的发展经验来看,有5大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9 B" }; ] Y# O# Y' u* C* l: g
①发展发达的航运和物流: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发达的航运和物流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使城市对外联系密切,要素流动便利。
6 H) m/ ~- X! u4 F3 ], V ②注重海洋产业的技术创新:完善的创新体系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因此要注重技术创新,例如东京在探索全自动船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 H# _! F6 Y0 P; n+ e6 N- Y
③注重海洋海事教育:例如,东京拥有众多海洋研究机构和大学,其中东京海洋研究所被称为“成为海洋科学家的必经之路”。 , i+ ]4 [5 t' d% r8 Y/ U
④提升高端海洋服务业发展水平:例如,伦敦在海事仲裁、海事保险等高端海洋服务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0 b3 `' S6 I% X. a ⑤政策是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新加坡、纽约和东京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政策是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提升海洋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 f8 Y* o# w+ l+ g$ M
再看中国。
9 d3 ^3 ?/ A' a" B# ~ 中国海洋经济圈形成“三圈鼎力”局面
; w' ]: j; c3 G6 g& l" h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形成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区域格局,分别是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和南部海洋经济圈,三圈抱团发力,其中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最高,南部北部经济圈产值差距超9500亿。 0 {7 O4 Y8 z+ m; d$ G
+ i/ e! U3 s/ Q$ \8 r) q
《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中为了评估我国重点海洋城市的发展水平、瞄准我国海洋城市的全球定位、优势与短板,从多个维度对全球40座样本海洋城市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测评结果,中国海洋经济形成以上海和香港为首的区域竞争格局。
# X/ \9 b* _4 ~( S% o; n+ W/ j
; Z* z) a% i0 o/ a- d% C 沿海城市共同战略目标: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u. t" Z9 {- P4 j+ | 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多个沿海城市提出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希望通过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带动海洋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 + R4 A) P0 g; e+ w) J1 f; E' V1 L
, V1 g! o) l5 o, \7 C9 L! S 8 R% _% C( @4 Y* B5 g! t
国内代表性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案例 3 b0 N% |+ y5 l6 W$ G+ R( X7 S3 n
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分别有三个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代表性城市,南部经济圈的深圳、东部经济圈的上海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青岛。前瞻产业研究院以三座城市海洋经济发展模型为例,结合自研海洋产业大数据库进行简要剖析,为各地海洋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启发与借鉴: 1 m( r+ I! _" H0 _ w& I7 f
深圳:形成了传统产业为支柱、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格局
' D( f: X" Z4 m3 _' P4 X9 t( N 深圳是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深圳海洋产业发展迅速,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达3128亿元,占GDP比重9.7%,深圳涉海企业增加至近3万家,其中上市企业49家。深圳海洋产业是由创新引领发展的,2021年深圳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高达60%。 5 ]+ v6 s3 m* ?/ m
& E# b1 L3 o- K- G
近年来,深圳加快建设涉海创新载体,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重点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吸引海洋产业人才聚集,鼓励多方开展自主创新,设立海洋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 T W( K3 _7 Y 7 L D3 J- k) ?3 _& c( j
2023年5月,《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的印发确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设定2023-2035期间总目标,3个成“形”阶段目标、六大策略、多种保障等,推进建成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n x9 a1 M3 ~
% f- r" {' ~% e! t" u. P# q: G( Y 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全市陆海空间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坚持陆海统筹、城海互动,综合各区域空间承载能力、海洋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突出创新引领、明确分工协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构建“两廊四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3 s6 d- {, D; C3 _1 N& k
# }) r1 Y. Z6 Y6 E0 s, G$ B 上海:全国唯一海洋生产总值近万亿的城市
' a5 u1 Z$ ^9 S/ g* i9 [ 作为我国最早确定的两座“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上海是唯一一个海洋生产总值近万亿的城市。据上海市海洋局数据,2022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达9792.4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中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大,但未实现增长;海洋油气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69%。 8 E* G' @( J1 Y) \1 ~
2 u I% |6 Y6 P6 J7 h d5 r 上海的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工业领先全国,其中海洋交通运输能力乃至全球领先,据《劳氏日报》公布2022年全球五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上海以4730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一。同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集船舶海工研发、制造、验证试验和港机建造的城市,上海的海洋装备制造能力在国内前列。
7 t0 i! K' x3 f 3 U2 e$ |* Y }
根据《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规划》到“十四五”末,海洋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左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并针对海洋经济提出了五个主要任务:
9 v7 {* b: o, ] ①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构建以新型海洋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s( _6 E2 i* i. I! d4 D6 D ②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完善“两核一廊三带”的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助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 . }; S6 p1 j* j' r* ^
③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协同推动涉海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 Y. v2 i0 E0 Q3 G& z* A ④拓展海洋开放合作领域,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 p6 w' u6 D, I6 H. {$ a0 ]4 L ⑤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研判能力,加强市、区两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 # j. W5 U2 Y8 i
青岛:海洋科研强市 - S* A" i! n2 b
青岛是我国北部海洋经济圈的代表性城市,2022年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达5014.4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青岛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均有布局,在15个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80%产业规模居山东前列,部分海洋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0 v5 f6 Y1 ?6 O. G! w% T5 h' b( q% S & }- }# d& B6 A0 K
作为一流的海洋科研强市,青岛海洋科研教育和管理服务表现出众,2022年青岛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全市海洋GDP的比重为21.3%。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创新策源地、海洋人才聚集地。目前,青岛集聚国家深海基地、崂山实验室等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57家,规上涉海企业2700余家,海洋人才约37万人。
4 P* C! W7 u/ a* p% }# ~
1 J. h/ m9 U, z0 H* R “十四五”期间,青岛出台了《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再上新台阶,海洋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提高的总目标,力争到2035年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入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 B3 ?1 w: }+ I1 W" h4 r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建议 6 h1 i( _$ b- k6 t! P' O- u2 Q0 W- c4 u9 I' p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海洋经济产业规划的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智库决策角色,前瞻先行成立了“海洋经济产业规划所”,希冀发挥“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的独家特色产业规划服务,为各地政府提供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的产业规划整体咨询方案。
& I4 {# `6 B& d. m! ?& y* } 前瞻认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沿海区域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以下是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团队综合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洞察,从多年的产业规划实战经验中,围绕产业发展、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核心角度总结了7点发展建议: * |; y! z2 Y, U6 c: a; P7 {
①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建立海陆符合型产业体系: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产业集聚融合是海洋经济的根本动力,各地要扬优势补短板,重视海洋产业集聚融合,例如可以通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牵引产业的培育壮大。此外,发展海洋经济不仅要重视海洋产业,还要统筹海陆产业的联建立复合型产业体系,例如,将海洋渔业和海洋金融业的联动。
5 [ e* X g8 Q6 X ②重视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成果转化:科研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创新体系决定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动力,借鉴新加坡和东京的经验,这些城市十分重视海洋科研创新,例如建立了新加坡海事数据中心、圣约翰岛国家海洋实验室等以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对于青岛、天津等有科创资源聚集具一定成果储备的城市更要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 s2 \( ^0 Z4 s0 Z' e ③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海洋经济要素之一的完善创新体系离不开海洋人才的强力支撑,要加强海洋大学、海洋学科等科创平台建设,以打造国际一流海洋高校和研究机构、赶超国际顶尖海洋研究机构为目标。引导学校、企业、海洋科创平台等多方积极引进海洋人才,招引顶尖专家,在政策上对海洋人才的招引给予奖补和倾斜。引导区域内和区域间的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强强联合培养海洋人才队伍,联合办学。 , I( Y! I) M [, A) U t* G
④符合地区海洋产业基础及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政策作为完善的协调机制要素表现形式,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各海洋城市的发展基础不同,各地要根据各地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给予符合当地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根据地区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加大重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含土地、资金等支持,加大投入,政策引导金融、保险和社会资金投向海洋发展领域。
8 V% |( H' I8 p+ t+ C$ c6 C ⑤重视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和管控: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因此要重视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保护,加强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从近海到远洋,实现全域生态保护;加强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开展全面的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摸清底数,加强信息共享,为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夯实基础;加快低碳能源增效替代,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探索海洋碳汇前沿领域。 4 m' o: t! ~; } U! Q$ A( Q+ F
⑥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合理的分工协作是发展海洋经济八大要素之一,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下,各地应在竞争中加强合作,构建有效的城市网络,从而促进海洋城市合作网络的国际化。一方面要加强和国内沿海城市的合作,例如,上海就提出要深化长三角区域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保护利用、海洋灾害防御等领域的战略合作;深圳提出要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加强深港合作。另一面,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例如,深圳提出全球海洋治理参与者的目标,通过国际合作,强化深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规则参与及制定能力。拓展国际海洋合作新领域,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快建成海洋合作治理先锋城市。
$ Q8 \* q# P; X: m$ @ ⑦强化陆地和海洋的互动交融:海洋经济不仅要关注海洋还要强化其腹地的发展,特别是强化城市陆地和海洋的互动交融,打造面向未来的海洋文明典范。如强化城海交融,优化海岸带空间与景观塑造,营造独特滨海城市风貌;打造海洋历史文化与延续海洋历史文脉的独特名片;加强重大体育赛事牵引,丰富海洋文化公共活动,营造多彩海洋生活;加速海洋文化艺术和商业融合,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海洋文化艺术服务业。
7 C5 l, V7 ]# Y% v' e4 e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从现代海洋产业链构建、分阶段目标设定、高质量发展路径、六大海洋发展策略、示范效应和标志性项目、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2 z6 V* `. b/ [/ C& Z0 H5 e
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中国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先行成立了“海洋经济产业规划所”,希冀发挥“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的独家特色产业规划服务,为各地政府提供既科学、又前瞻、更落地的产业规划整体咨询方案。不仅提供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项目运营等综合服务,还提供海洋经济产业数据大屏监测、产业链图谱编制、专项政策编制及培训指导。 5 ?) p- n# g: D, [+ q. t& V7 @
. \" D: S' ?6 t( |2 M, |
前瞻产业研究院已完成:广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数字系统及监测平台搭建、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产业发展规划、北欧低碳海洋经济合作区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广州市南沙海洋经济产业链规划等海洋经济产业规划项目。
5 N4 M* \* G& W2 ]/ U1 u4 X
5 g/ j" _- D0 V: Y/ j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 P. [7 [+ Z+ w8 h" u( k) U0 j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调研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T3 M8 K1 E& s) h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 R/ `% C2 D* V W. j% u& h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 R! X, N) C* I2 P, }' j5 e
$ y; r! a$ |; W! ?+ p C: B" r% O! Y" a0 f
" i7 v9 _8 f$ i) G" y' U) j
& K: G# D7 b4 q' x" q( e$ N# h& j. t
. |% P& _' h/ S' y7 e% p. ?- H
" R/ m' f6 z n* `; c8 n3 U3 ?' L1 S" M2 d
4 K* @; y+ G& u+ F5 w( ]' L
* E ^9 Z8 Y g% ^; A% D
2 r1 T# K& t+ g8 [' w% R2 m6 s1 V# ^ a; O9 N! x9 B4 [; @
# {5 I8 U; \! ~. L. D+ F0 [& M3 A- d/ K3 }; O4 @9 r( R9 h( l( w
) x1 D' U% G8 ~6 G2 c! {0 \! k/ d: E; w0 k3 s1 }
4 l) B8 w* M, c4 c1 t2 ?! F. G# [% _7 i: V% X5 T) h7 q) w7 z) P7 M
: e" T! r3 q+ c5 ^
0 T4 m2 J* m- ^$ c. M, E5 p1 G2 r& S) D8 {' r* H
7 W$ p5 C! a" `* J U" G: {, E: r
1 H$ v$ n# q, T8 P" B2 L, @/ ~/ P- u6 v# ]( a2 O! Q% M8 ], n) _
7 M8 Q3 O0 T, Y5 j9 g( |5 u+ l2 e: u: }
8 X& [. K4 @8 M% T/ J. X# F! V
$ _* U4 j. }# i) J$ e
; P0 e0 M/ N! S2 x. d a' W* \
4 V( O3 a q7 ]6 t& A
% y7 q! r( [8 H1 l4 R# ]# s! H9 U2 x+ \" ~
0 E, z1 c$ B/ F7 O1 z6 G# P0 m9 L1 h, \
& D/ X! ]$ o6 U! l! `) e
* y1 G" s/ Q5 D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9 c2 ~& P& W6 U: y8 g
$ y1 F: J4 I% z0 h9 T& q/ A1 D+ R6 v: b
+ R" S/ D v4 B9 \' R( {
' S d1 T: N8 z1 z. G+ T
S4 g* H+ U t: G, Q& G7 @' }( \( G, X5 l3 T
0 O; G1 ` E: \/ H" h/ E0 Q
6 q, b6 C0 n- Z' q( F, b
! k3 q" o+ g4 D( ?9 ]7 x! _9 i; A- ]0 t
9 \7 E9 H$ s( ^* y& N u+ V% m( b- j$ O
- D3 _0 ?8 N" I2 s. ~
- L1 R. f' c0 V% ^9 C&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