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或能引发有害赤潮,扩大有害赤潮发生区域和发生风险!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最新研究成果揭示! - 海洋微塑料危害生态系统研究

[复制链接]
4 Z) {. a1 z& L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研究室在微塑料附生微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icroalgae living on microplastics in Luoyuan Bay, China”为题在《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中科院二区Top,IF5.553)上发表,王康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陈宝红研究员和厦门大学高亚辉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所基科费和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项目的资助。该研究阐明了微塑料表面丰富的微藻群落的结构与特征,分析了微塑料在传播有害微藻方面的潜在风险,拓展了微藻分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微塑料为微藻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栖息环境和传播载体,附生在微塑料表面的微藻被称为微塑料附生微藻(Epimicroplastic Microalgae, EMP-MA)。在风或者海流的驱动下,附着的有害微藻可以随着微塑料进行远距离传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引发有害赤潮,扩大有害赤潮发生区域和发生风险。此外,被微藻包被的微塑料颗粒更容易进入海洋食物网,从而对食物网中的消费者产生危害。罗源湾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养殖海域之一,由于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其环境面临富营养化、有害藻华和微塑料污染等多重问题。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罗源湾微EMP-MA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差异。在该海域EMP-MA群落(73种)中观察到了比相同站位浮游植物群落(水采,56种)更丰富的微藻种类,但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小于浮游植物群落。尽管研究海域EMP-MA群落和浮游植物群落的第一优势类群均为硅藻,但是在种类组成方面两者仅有8种共同种。此外,EMP-MA群落的优势种以舟形藻属为主,并且其粒径范围(7-30μm)远小于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种(14-116μm)。此外,在EMP-MA群落中观察到了12种有害赤潮种类,包括一些中国海域常见的赤潮藻种,如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预计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微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鱼类的重量。在全球微塑料含量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EMP-MA这一类群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微塑料在有害藻华扩增和爆发中的作用,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微塑料增加、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多重压力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 - c$ c. c9 @+ m- v0 D+ T

论文链接:

6 I) T0 u, o, e" 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5326X2200491X

) u! B& A# E# X' T6 a* t

部分微塑料附生微藻扫描电镜照片a.弱小异极藻(Gomphonemaexiguum),b.小型平片藻(Tabularia parva),c.亚披针菱形藻(Nitzschiasublanceolata),d.碎片菱形藻(Nitzschiafrustulum),e.舟形藻(Navicularsp.),f.泉水菱形藻(Nitzschiafonticola),g.覆盖平片藻(Tabulariainvestiens),h.加厚双眉藻(Amphora incrassata),i.盾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j.优美双眉藻(Amphora delicatissima)。 5 P/ R/ v% T7 N9 K1 U/ Z* A

点击左下“阅读论文原文”

END信息来源: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大家都在看 Z6 ^+ u" l, c/ q1 c+ D* Y

5 w$ I! ~- Y" @! F( s" |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努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2 v( J+ ^* `& M1 u

►丁德文院士等编著!《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出版!

0 q4 Z; S4 j+ {

《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管理》出版发行(刘大海、李彦平主编)

3 {9 I; i0 D) _

►《海洋数值模拟》正式出版!董昌明主编

) w, k7 U+ T+ }" o% Y; L8 M; l

► 《渤海、黄海和东海沉积物类型图》出版!石学法等编著

: `; w3 J, ]( c& A" B$ M

填补海洋气象学领域空白!《爆发性气旋》专著出版

( e% C$ }0 u. }) }( W

►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 S% v( T, I2 I4 I' O

► 丁德文院士等编著!《中国近岸海洋生态学研究与管理》出版!

1 a7 T8 @6 |* s5 Q6 S4 S" t" |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员等编著

: g: G$ ~7 N" J* K" s, A+ w5 M2 ]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 j8 m5 \9 \ K0 s7 }1 g% `

►《珊瑚礁科学概论》:珊瑚礁究竟有多重要?

5 ]- F s3 o% ?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 c+ W+ c& x/ U0 }& l( z' @/ T S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 B' D% i3 N$ j# `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8 M4 Z$ f+ g6 i7 O4 _1 t8 Z0 Q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 ]4 N; v c2 @; L- n; A0 w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p5 I" S" e, Z" ?, g4 h2 q% g* F" z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 n9 S" |0 X0 {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骆永明等编著

5 \) B/ F3 ?( E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 G! L F T' l+ N

►《地球系统与演变》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 `7 h6 a8 m9 s1 v# [4 L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境演变遥感监测》出版

* N: ~9 U; o. u

# D- R4 a8 `' f. A: J, x# s/ ^1 e

海洋知圈

$ L+ X4 h1 i( @- z2 B2 R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 Q T' `& l/ O" D6 q1 M/ x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W. r( b. d) w3 F

5 h: k# u z! G% }. K# w0 q& j

9 D) ^( S& E# {7 ?# K+ P: Z) J

如您喜欢,请“点赞”并点亮“在看”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大狼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