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1 _0 O8 G7 d4 |' A* J) x! }. `
* A. _+ U* k/ w7 G% z* i 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 X2 J, _- b; H/ ]
/ e8 J8 Q: e, @. z
& @+ P: t, k4 h 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怎么建,青岛给全国打个样。 0 U( Y" k4 K7 Z4 y; K
8 Z, j/ z* i6 Q1 H+ w y' t
0 V4 I" C! f- T( W 11月23日,青岛举行“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改革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青岛市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改革创新案例》(以下简称《案例》)。据悉,《案例》涵盖海洋领域顶层设计、三次产业创新引领、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国际交流与地方实践、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国际交流与地方实践等六大维度,共计20项内容,相关改革创新成果国内领先。值得关注的是,入选《案例》的“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新模式,填补了国内经济功能区海洋经济统计调查空白,“三库三筛查”的涉海单位认定方式,为助力沿海自贸试验区以及其他经济功能区海洋经济质提量增提供了“技术底座”。
7 s9 S4 Q: {. J* [, O
5 O2 @% R' l7 l : {( G* p x# T( D- }' s' r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创新提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也开启了青岛争做全国标杆,勇担海洋经济领航者的探索征程。数据显示,继2022年稳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后,青岛海洋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海洋生产总值3730亿元、增长8.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1.8个百分点。而随着此次《案例》的发布,青岛创建引领型海洋城市新打法背后,一批改革创新成果所持续释放的海洋经济发展”生态力”,更为值得关注。 + l; `2 {! O9 }$ j2 R1 b
; k7 A7 n4 c9 @+ n
硬科技:
2 L' S0 D4 w: e4 _ 一二三产联动 青岛涉海产业亮点纷呈 8 {" `* ^, b4 b' c- Q' S
1 Y V/ Z/ }* _ t' s 记者注意到,此次《案例》中海洋产业相关的改革创新案例达到7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涉及一二三产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创新大户”,也彰显了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 a3 Z- u8 d% V$ z2 h* w* _
/ O+ z1 P% K5 z0 @; _; m( U1 c/ D . Z. a8 o7 x; v0 s2 ]. r1 F/ E
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向陆地要食物,也要向海洋要食物。面对数以百万计的海洋生物,实现渔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种业芯片的自主可控。日前,位于青岛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育种捷报频传,该所牵头选育的中国对虾“黄海6号”等四个水产新品种成功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国对虾“黄海6号”更成为我国第一个聚焦耐低温性状的中国对虾国审新品种,对增加中国对虾的适养区域、延长养成时间、提高收获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4 p8 e0 K0 x, K: i
( V! S( u7 m( W+ K' a, {3 p/ f
* o! y* i( x5 t/ Z e 以引领性创新驱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像水产育种这样的创新实践,遍布在青岛海洋一二三产的各个领域。 , G& }; W$ Z$ O1 F0 j
6 r) Q, I! q8 m! m
/ T7 R, K# {* p q. h8 {2 g# q 最近举行的第十二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智能航运研发企业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国内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智飞”号船模及船舶智能航行系统、落水报警定位搜救系统等产品介绍和解决方案分析,引发关注。据了解,“智飞”号为企业承担建造的目前全球最大,也是首艘投入商业运营具有人工驾驶、遥控驾驶和自主航行功能的集装箱船,已投入青岛港至董家口港、日照港航线运营。与此同时,凭借智能船舶领域近500项发明专利,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作为一家创业企业,成立八年多的智慧航海也进入“爆发期”,连续获得自主航行集装箱货船、LNG运输船设计制造订单。 & }' H* |* L+ a2 m& W
5 @3 O, U5 Q# B! c6 U" ?
6 }: H4 U6 U6 ~* T6 V 《案例》显示,青岛市将海洋物联网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未来产业之一,明确海洋传感器与技术装备、海洋超算与互联平台等重点发展方向,加快突破海洋物联网关键技术,加大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抢占海洋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先机。 # `* @; [. F, ^
g( _! C: Y: Q5 Z4 z
# D' q1 h* l& D3 |$ K( j
3 z+ U0 c, R* _" C5 o5 X / x6 \3 o2 k# d) t% j( X
( O0 Y; E; b/ a8 R 蓝色药库主题梦想活动(资料图) # p2 M# m3 Y* w# E1 f
/ ]; y' w3 L0 ~$ Z& _; @
+ \2 K# M" U; e: Y
此外,在三次产业创新引领方面,青岛筑牢“平台+技术+人才+企业”四梁八柱,打造中国水产种业北方繁育基地;布局千万吨级养殖工船产业,高质量建造运营全球首艘 10 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 1号”,启动建造“国信 2-1号”“国信 2-2 号”新型养殖工船打造深远海养殖“中国名片”;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建立“研发平台全球化、研发投入多元化、研发产品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快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发展的海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基地,合力铸就“蓝色药库共同梦想”;创新海水淡化产业推动模式,全市建成海水淡化规模 34.1 万吨/日,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向海要水贡献“青岛经验”;以“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上海) 推介恳谈会”为载体,广泛链接马士基、挪威船级社、中远海运、中国船东协会、上海航交所等 160 余家航运高端服务资源,营造航运服务产业优质生态,构建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目标,着力打造集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综合枢纽港。青岛港航线总数达 220 条,航线密集程度北方第一,自动化码头 9 次刷新世界装卸纪录。2022 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五位。 9 Y) h/ ?3 c2 i- U
: z5 h3 W' s" L7 q' { 软实力: + e! g: v2 Q6 J9 |; ~9 g5 n. R
驻青涉海“两院”院士数量再度刷新 涉海科学研究人员位居全国第一 9 Y# K8 e* C, f( s+ p- d+ {
* s1 o5 n) r2 M& E
青岛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靠的不仅是硬科技,更有软实力。 7 A: n- C: |7 E i2 K! Z9 ~
2 G+ G. N+ v' V% q2 H
8 ^7 w; I5 b. o& t; ~
《案例》显示,在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方面,青岛市创新“产业+平台+人才”一体化人才集聚模式,制定青岛市人才集聚行动计划,依托重大涉海项目、重大科技平台、创新性机制举措等吸引集聚海洋人才,构建起“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海洋人才工作新格局。打造海洋人才集聚“青岛模式”。深入实施“海创计划”,青岛市出台实施“海创计划”,集中力量强供给、育主体、促转化、抓改革,培育壮大海洋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I# b3 W1 y+ ^9 \5 E$ w+ D0 x: r
( x$ d2 B* Q. o
X0 ?: I/ W1 G n) v; l; c
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之下,青岛成为海洋人才争相奔赴的“流量入口”,科研硕果不断涌现的“孕育沃土”。就在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刚刚发布的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的名单中,薛长湖、笪良龙教授双双当选,使得驻青涉海“两院”院士数量再度刷新,达23人,涉海科学研究人员5430人,位居全国第一。另经测算,2022 年全市海洋经济活动从业人员约 103 万人,其中海洋人才 37.63 万人。
" w' t( M& D& C* N. v" s3 e$ o- Q4 H
3 n: s/ ?5 \! \7 N6 ?/ w2 Q0 B " n8 D M" w K9 D
1 \9 |; ?/ A v! O/ w5 Y/ [8 }$ z
* t/ U1 h e' V/ { 7 \+ a" \; G2 {/ p' S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 3 [; U3 E2 J+ |0 H
1 Y7 {/ U- F( d4 D1 C0 d" ~
9 ^8 O& P" X( R6 b2 ]0 u* O# M4 Q 海洋智库加持下,青岛海洋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2021年11月,青岛市科技局印发《实施“海创计划”加快推进涉海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旨在充分发挥海洋领域科教资源集聚优势,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青岛海洋科研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海洋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3 Z; }, y1 W6 K& Z" {% m! p3 d' z+ O
: ]$ \" D8 U% A+ t/ [
5 A( z4 }/ L$ o- F- X v 自实施“海创计划”以来,围绕海洋六大领域布局关键技术攻关项目56项,总额度1.64亿元,产学研合作项目占比80.4%,支持山东深远海、海研电子、国数信息等一批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吸引了北京蔚海明祥、星天科技、苏州桑泰、彩虹鱼等涉海知名企业来青发展,取得国信养殖工船、冷水团三文鱼养殖、自主航行无人船“智飞号”“海燕-X”水下万米滑翔机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全市涉海高企增至502家、同比增长26.8%,其中营收过亿元的达到123家。 + A5 i2 }+ ^( _1 m; _
6 ~* s% C5 [/ n: R% a
7 v8 Z: y. R2 G
4 |4 X2 n n+ V+ D
0 h1 l8 Y5 A) m7 \1 s
0 H" M# z, w: H6 K: U4 t
“国信”系列大型智慧渔业养殖工船项目(资料图)
/ E; U# |8 e. i! o+ I c; P
2 G% N% x9 M2 b; f 强突破: 1 u6 w, l6 M! N ~+ F
“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新模式填补国内空白
' j4 S# A% ~4 M; a* E6 B: U T# K " K- Y8 W8 k% E4 ]4 P
功能区是改革创新试验田。在《案例》中,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创新改革成果作为国际交流与地方实践的典型案例入选。其中,“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新模式填补了国内空白。
* g8 _8 ?9 O' a* O" f) W$ {6 u |2 c8 s; y1 p {8 J$ H( c
" L# i: N7 O$ R) C3 U
众所周知,统计制度是我们国家的基础经济制度,为完整、准确、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支撑战略规划和战略决策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前,国家在海洋经济方面从国家、省、市和行政区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计调查制度。但是像自贸区这样的经济功能区,海洋经济的统计调查还是一个空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隋斌介绍,海洋经济是青岛自贸片区发展的最大特色,加速建立对海洋经济的统计调查体系尤为关键。
) {, ]( r8 ]) t
F3 I1 l6 A% ?! ~* K; S- g# s ! `7 U' O; I# e9 k+ w
据介绍,青岛市海洋局和青岛自贸片区积极争取国家海洋局的支持,在自贸片区创新探索构建功能区这一级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包括数据采集的流程以及相应的指标评估的办法,率先提出了“三库三筛查”的涉海单位认定方式,最终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该模式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沿海自贸试验区以及其他经济功能区开展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提供了技术方案和实践经验。 2 W; _8 A! }! M* |
' |9 k# l5 c9 ^
7 @# R% h3 Z# }) g4 R, E. u1 s 值得一提的是,筑牢技术底座的同时,青岛市海洋局还积极争取国家海洋局试点,在青岛自贸片区开展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智能标签管理新模式,为完善海洋经济运行的监测体系、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能”。据介绍,新的智能标签模式实施之后,青岛自贸片区海洋经济活动的名录、认定数量提升了18.3%,数据更新的频率达到了实时更新,名录认定的准确率从之前的56%提高了30个百分点,达86%。 ' T- m1 V& t4 ~( o% I
, i% [3 N6 M5 r* X0 P0 ~. H' u 新生态:
; v9 G# {! [0 i s! L0 h/ ~ 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海洋城市发展“续航力” 3 r: l( o8 z7 f
" c9 [/ q; z5 O& g& u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本土优势。这份《案例》中,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和长效运作,不断集聚各类,寻求激发海洋城市内生活力以及生态化耦合发展,无疑是青岛未来撬动更多GOP(海洋生产总值)的最大看点。 7 L4 X- u) w2 Q2 W! U; F/ B
6 P, E0 _' ~5 W) X# W b* k
( i5 i% j! o$ Q/ N5 M! W3 h9 ]% J 例如,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青岛蓝谷,通过发挥涉海资源集聚优势,现代海洋产业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耦合正在加快发展。 7 {" P: H- ~+ z, F
% x" k/ h% U% ]4 `9 N
/ Y9 m4 N7 m! G6 e3 V; ` 记者采访获悉,青岛蓝谷实体化运行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网上资源交易平台,汇聚涉海技术专家、仪器设备、科技成果数量、企业技术需求等多方面要素,实现成果与需求的线上对接、精准匹配,累计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亿元。发起成立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链接全国范围内院所100余家、重点企业350余家、各类基金50支,与知名创投机构合作引进投资类机构累计达800余家、基金总规模超过500亿元,建立起覆盖中试、投产、加速、并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技术产业等多领域实现子基金覆盖。
6 z1 k. t- v3 ^7 t $ e5 {* z4 D& p! X) P0 t' J1 O
* l; `# q9 n3 ]& X2 N' A" B! Y+ k
海洋城市建设,贵在久久为功。创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主打一个“顶格推进”。《案例》显示,海洋领域顶层设计方面,青岛建立完善青岛市委海洋委“十项机制”,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像抓城市建设、抓实体经济一样,形成海洋经济一整套打法机制”要求,创新统筹全市海洋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思路打法,建立了对标对表、事争一流、重点攻坚、一线调度、过程管理、擂台比武、亮绩赛绩、督考协同、奖优罚劣、赛场选马“十项机制”,加快构建大海洋工作格局。
. b4 K2 h. n. H0 r& N! {4 L
' N" m( |# E2 e. @+ w + B' T! d# j! m
& ^$ k) Q( F- W3 {( F! U- {
' Z+ l; Q' @8 x) T- e* V7 K2 i
" c1 [; I3 E2 {
举报/反馈
( e! j1 z; o$ t# S$ `1 F1 y : e, R% r' ]( j) J7 Y' Y
. C p. b5 d, R& M8 _2 y6 ^2 C& S. K)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