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无孔不入!南极海域首次发现海洋PM2.5微塑料 - 海洋微塑料污染源

[复制链接]
# C- F# f6 s' ^7 Z

现代清洁 洁满仓 中国清洁用品B2B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清洁产业价值链平台

1 b v1 j9 c' X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洋,微塑料再次被科学家发现。

/ w' j) t/ ]3 a8 P' s/ C% x

正在执行我国第34此南极科考任务的科学家今日在南极海域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共识,但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也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4 v& z7 k1 E! e9 g; Z' `/ q2 X( n* F
; u/ \ D+ b/ q/ S; }% ]' ^+ o

南极海域首次发现微塑料

0 e4 R; y& I) P. z S6 V2 k$ a

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也漂浮着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微塑料”。该结果发表在海洋污染问题专业杂志《海洋污染公告》上。

* D! B. ~& }- u% m

该调查于当年1月至2月在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间的5个地点实施。经换算每平方公里约有14万至29万个,与北半球海洋平均10万个的数量不相上下。但研究者表示,所持数据不足以推断南极海洋整体状况,也不清楚粒子的具体源头。九州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矶边笃彦当时呼吁扩大调查,表示“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也发现了(微塑料),可以认为它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6 ~+ R9 F% ], n+ G% B! N

微塑料从何而来?

& M4 F6 z& C p8 c# x2 k! L# F

分解。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受纳水体,每年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倾倒到海洋。这些垃圾有些易分解,有些难分解。不论如何,在分解时,一方面,这些塑料会分解为微小颗粒;一方面,在分解过程中,这些塑料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比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A等。

+ [$ w3 |. n3 T. o1 |" F2 ~
8 _( |7 N" x% B. {; N4 R

排放。然而还有大量微塑料是人类本身排放的。

/ S( m8 X x7 c: D. \7 Q% L% M

以下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用品↓

& b/ o8 h# }- r0 L
- C, f4 x) V# d: o/ W3 R! P

是的,这些化妆品、美容品、牙膏等日常用品中含有大量微塑料,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往下水道中排放微塑料。想一想,每年排放到海洋中的微塑料有多少吧。然而,我们每个人又不可能不用这些产品,除非制造企业不再添加这些微塑料。

+ n5 G, d5 W# W2 r9 @
# J- a' p9 r I$ Y' c

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

! u- c1 Q/ z! A' X P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2000年以来世界各地海底淤泥等沉积物中会造成海洋污染的塑料微粒子“微塑料”积蓄量急速增加。微塑料在淤泥中的浓度已超过海水,其对栖息于淤泥中的底栖生物的影响令人担忧。

) ^3 P" X) y& C2 T8 [" a

这些微小塑料,在海洋中,既可以释放有毒物质,也可以吸附其他有毒物质,如PCBs和阻燃剂等,最终还有可能被海洋生物所摄食。

- s( m( h. B$ L" o: Z0 I" ?
2 u% u6 A7 H: L4 z( C' J

其次,这些微生物可能被鱼类摄食直接影响其健康外,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到鱼体中。韩国有研究表明数微粒的塑料颗粒能够被海洋桡足类动物摄食。而这些桡足类动物可能是某些小型海洋鱼类的饵料,小型鱼类又可能是大型海洋鱼类的食物。

* b" o2 F/ z8 C5 W% s4 p

如此,通过食物链层层传递,将会影响海洋生物系统。甚至,一些鱼类被海鸟摄食,又传递到鸟体内。

& \9 e* C6 p4 i# p! H

如近期又是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称,微塑料对于海洋中European perch(Perca fluviatilis)这样一种幼鱼要比食物更有吸引力。这除了可以说明微塑料能影响该鱼类种群外,还可以间接说明受到微塑料污染的海洋鱼类有可能会出现的人类的餐桌上。

8 A/ n- }& [3 X x7 l3 Y

然而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尚未可知。事实上,微塑料可能已经出现在餐桌上,2015年我国科学家就发现在食盐中含有微塑料。

4 c6 Q- B+ E' ]7 L- y, U" N
, f6 _; r- Y$ }( `3 b, A! B1 s/ I- [

虽然我们不吃鱼的内脏,但是吸附在微塑料的有毒物质会富集在鱼体内,也就会顺便进入人体内了。另外,当我们吃贝类时,如牡蛎和扇贝,微塑料就可能进入人体内了。

- z9 G+ L& P! D

微塑料还会吸附大量其他有毒物质,因为除了海洋塑料垃圾分解后的微小颗粒表明不规整外,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微塑料颗粒本身是作为摩擦剂使用的,这就使得微塑料会吸附有害物质进入生物体中。

' d. J5 Z# e2 z' j" w5 p B: s

各国立法禁止微塑料的使用

- j7 w8 J. U1 c& s; f# m3 u

2015年,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并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 y' T2 x' h$ T: h

日前,美国政府已立法,宣布禁止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此项禁令的国家。欧盟开始着手制定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微塑料的提案。2017年起,英国也禁止在化妆品以及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

$ k% T, F( F4 U" o+ h/ H% m! E: h/ A

主动拒绝微塑料

4 D! G4 @; [1 A5 Y' z& L7 G

面对严峻的微塑料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

+ r. Y3 q& m9 b' \, Z

实际上,既能清洁彻底又不污染环境的清洁颗粒,完全可以使用各种纯天然磨砂颗粒,比如燕麦、玉米、海盐、杏仁或核桃等天然物质。

% n: V5 b% i! b v- R) K- @- U

生活中,我们可以主动拒绝微塑料——选购洗护用品时,先看产品配方,有“微珠”的能不使用就不使用。也是对自身健康对环境的负责。

% a9 g p! T0 c' W5 j9 ~# M

每天少用一次类似的个人护理用品,就可以少往海洋中丢弃5000至95000个微珠进入环境中。

1 b! W. S1 ], z R1 Y4 B1 p
! T+ y6 Z2 k' E T+ o# }" Y! M 1 x* i. R' T/ ~2 k, ~ , D) u& Q$ _. A7 x' P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春风里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