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K- Z0 K9 h; T7 Z 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国家减灾中心初步判断,此次地震可能造成 2.4 万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1.2万间房屋一般损坏;地震可能造成数十人至上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依据 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
. [# F9 M [4 t. ~ 对于这类毫无预警的灾难,在祈福四川的同时,便十分希望可以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能减少诸多灾情。 4 j- o/ k! f) j8 S' A n4 {
- _4 h9 l! O k. I/ ]4 ~# v
(震区烈度及人口密度图)
7 S+ t: C, u5 m' p* E7 J 世界各地的专家们花了数十年希望挖掘出地震的有关现象,例如:前震、地下水化学变化 ,甚至动物的反常行为,但成效甚小。学者们也常常提出各种论断,认为精准的地震预测是不可能实现的。
* Y" I" Q8 I. c" \: t 然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类不可能的事将被改变。 1 |) V. G' D* @* {
: v5 u/ n, _* T/ d) Z- E5 h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这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而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导致地震具体的成因与机制暂不明。
9 b9 Q/ @* K# k# a8 a 同时地震以纵波(P波,主要使地面上下颠簸)和横波(S波,主要使地面左右颠簸)方式传播。
' [; z( H7 y! S' S7 k8 c 这是初中时就知道的地震发生信息,基于此,为了更好地防御地震,假如有一款APP,那它就应该具备如下功能: & l+ V' C, V) B! F- c
地 震 预 报# I- y. n8 C0 x4 J
“地震预报”指是在地震发生之前,预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从而快速将人员提前撤离地震区,关闭次生灾害源,将地震灾害降低到最低。
9 ?- ?- @; ~) s( ?! C 按照初始设置,APP可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提前12小时甚至更早向用户通报地震消息。不同时间、不同震中距离、不同的震级给予不同的通知,如:离地震发生只有12小时时,在震中距离用户2000公里内的同等条件下,当震级大于3级小于4.5级,APP给用户发出震动提示。若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则会有震动加铃声提示。如果是6级以上的地震,用户收到短信提示,并能看到地震预告页面。除此外,用户可以按照时间和震级查看地震的发生情况。
3 m) y. Y9 ]) X& w APP对于地震的及时预报给予各组织机构及用户可以应对灾害的时间,将极大减少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 z+ ?4 \: U* j. e* V6 l 地 震 预 警! Q, `( x. S4 g# f& k. u/ ^9 ~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发生的时段不同,“地震预警”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纵波(P波,主要使地面上下颠簸)比横波(S波,主要使地面左右颠簸)传播速度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与时间赛跑,在威力更大的横波到达预警目标之前对外发出预警。
4 Q/ G2 [- [9 }3 b6 f! { ; Z# q8 }- r- X, e
▲地震预警系统
" R1 E0 n3 \1 S6 ]5 e 现在已有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与四川阿坝州防震减灾局联合开发出ICL(Institute of Care-life:关爱生命组织)地震预警系统。在此次四川九寨沟的7.0级地震中,ICL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71秒发出预警信息。听闻,这已经是第38次成功预警我国的破坏性地震。
; t' U5 S0 c2 W$ o9 ?; l1 j8 U1 D ' }* O# O r2 Y9 R/ T* \( n
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只能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地震预警,到底能有多大作用?虽不及地震预报系统,但几秒足以救人一命。 8 B" I/ Z/ g* z4 l2 I2 `4 `
有研究表明,人们如果能在地震发生时提前3秒收到警报,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获得警报,伤亡人数可减少39%;提前2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63%。
9 ]& v5 Y% o! y- D) R0 R4 Y+ J 假设自己第一时间看到预警推送,在迅速反应的前提下,5~7秒可以躲进厕所避难,而1分钟可以从2楼通过走楼梯迅速冲到居民楼前的空地上。人们遇到突发状况时并不能快速与准确地判断情况,而地震预警功能能够帮助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快速判断,增加逃生成功的可能。
2 k! E, A3 m# r6 A) `2 b5 Y8 Z 数 据 监 测
$ e) G- \0 W5 k' J 要实现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数据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工作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服务。 * M$ v0 p8 ?7 b& C
地震发生时有诸多的地磁、重力、地形变、地电、地下流体、强震动、现今地壳运动等观测数据,人工地震、大地电磁、地震流动台阵等探测数据,地震地质、地震灾害、地震现场科考、工程震害、震害预测、地震遥感等调查数据,还要结合构造物理实验、建筑物结构抗震实验、岩土地震工程实验等实验数据及其他专题数据,这些数据或现象都需使用卫星、气象、海洋等适用于不同区域的专业仪器进行不间断监测,看见这些惊人的数据量便会觉得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只有借助算法与大数据才能更快速与精准的监测与预测,为救灾行动提供依据。
; s: O8 M: ]. O* ^
E* t8 O3 |$ v# n (大数据分析通过使用卫星和气象数据) % j- ~0 V6 z2 [1 C! \
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智能手机是一款不错的监测地震工具。利用智能手机中的MEMS加速器、GPS的定位传感器、多重数据连接等功能就能监测到5级或以上的震级。通过研究表明,如果有4700个智能手机联网时,报警时间可由第一次地震发生时收到报警数据的77秒缩减到5秒。但这建立在系统运行足够快的前提下。 0 M4 Y( n' Z9 K7 N7 b% b
使用人工智能可模拟地震,从而能够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为地震预报提供决策依据,但这也基于有海量数据建立模型。一切的工作都离不开大数据与高科技服务。 G+ _. q$ E' d- T# w
安 全 确 认
2 s& t3 @/ g7 }* ~! w3 F) i2 Q3 p 要保障地震灾后救援,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安全确认”(Safety Check),用以帮助用户在地震灾难发生后及时与亲友联系,互报平安。它可以发布“寻人信息”、“帮助寻人”以及“自报平安”。 + x" A, P" m5 f
/ v! ?7 h; N$ H3 O H2 V( e (今日头条寻人服务) & f5 y- i- C% F
我国已建立了覆盖31个省区,220万平方公里,覆盖中国地震预警一线区面积达90%的地震预警网络(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新疆西北部)。虽然覆盖6.6亿人口,但能够真正应用地震预警信息的人口不到2%。 # ^1 `& L* A" k7 S. O' |+ X2 |
灾难发生之时,若有这样一款可以预知地震的APP第一时间发挥作用······虽然希望它最好不要派上用场。 今日话题:祈福灾区人民 底部留言一起聊聊
! m0 b! u) X7 q2 ]
, o, ^- F" u: r3 C1 R' x* y5 c) r0 s1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