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 e8 B5 W* Q3 Y0 R 中新网武汉9月12日电 (王俊芳 马芙蓉)在三叠纪前的海洋里,腕足类动物是最常见的底栖生物。但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双壳类超越腕足类动物,全面接管海洋生物群落。两者统治地位因何转变?学界持不同观点。 ; |. @, s: E+ A- {* b
记者12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陈中强教授团队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古生物大数据和古生态模拟分析,发现导致上述两类生物统治地位转换的根本原因在于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与环境因素。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 6 {* k! f" C- O& S3 N, G4 q& ]
8 m; X; x. Y3 h) W- f/ l
6 d4 R* X u1 t3 U* `) U# L
, N8 I5 u' k5 P/ _7 ?6 N
/ F* l$ I% W/ h K% Q1 D) ` 腕足类化石(左)与双壳类贝壳(右)。陈中强供图
$ V+ {" e8 Y, H6 A( s9 F
) b- P3 f# j U# A/ U. W6 B5 _ 陈中强介绍,腕足类和双壳类动物具有相似的形态以及生态位置的重叠,自19世纪60年代起,科学界即假设两者具有竞争关系,具有生理优势的双壳类逐步取代古生代劣势的腕足类。然而,也有不同观点认为两者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事件导致这次转换。 ; F1 i3 z. U8 b" s4 Q/ o0 a# v
针对上述争论,陈中强研究团队对5亿年来的近33万条化石记录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这两类生物长时间尺度的新生与灭绝速率。结果表明,两者在侏罗纪之前具有彼此相似的多样性速率演化趋势,证明两者均受到主要环境事件的影响。 $ Q6 F- A! O# q' n
此外,研究团队利用多变量生灭模型模拟发现,大灭绝后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促进了两者新生率上升,而双壳类与腕足类并不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大灭绝后,急剧升高的海水温度限制了腕足动物的生存与复苏,但双壳类没有受到影响。 # ^ _, ~& m1 O9 Z+ k( D5 f
研究结果表明,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对腕足类造成灾难性打击,从而导致两类动物多样性的转换;双壳与腕足对外界环境耐受程度上的差异,进一步加速这一转变的发生。 , Y' ~. |& c) t) ~8 M
陈中强表示,此研究强调了环境因素对生物宏演化历史的塑造作用,面对如今全球快速变化的气候环境,如何进行生物保护,避免腕足类悲剧的再度发生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完)
4 {$ Y# S3 M& j) A' \
% `' C* E# X5 o W* I! d+ b/ V" m; x" M1 J( ^' g. ~6 ]4 }
( D- v! y# o# a, o) j
6 d: Z P) X" w0 s3 R# }9 b, E9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