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 L1 U6 M9 L) D5 Y
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5 D; Q, j4 R2 J
根据《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近岸监测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有6个呈健康状态、18个呈亚健康状态。
+ N: Z4 l2 ~, z6 M. c# I9 A 6月23日,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称,“一方面,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2016年的监测评价结果,还有2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到2018年降为1个,到2021年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状态;另一方面,监测的大部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占比达到75%,说明‘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仍然需要持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1 ^& p+ E: U" ^6 |' g9 N
张志锋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类型也是丰富多样,从北到南分布着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发挥着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构筑重要栖息环境、提供各类产品供给、保障人海和谐关系等重要生态功能。 5 U% A# A) B* {) N; ^8 i- s `
据了解,近年来,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高,全国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陆岸线均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 5 L' k$ l$ D6 ~/ G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强海洋生物生态保护,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海湾(湾区)为单元,加强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及栖息地、生态廊道等的整体保护。 - H" O$ r8 W, u5 X! o
此外,生态环境部将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加强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恢复,落实好“十四五”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沿海地方识别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布及问题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海洋生态恢复修复措施,加强对海洋生态修复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监督管理。 0 U6 ^4 P: F, |; N1 l) _0 g6 i
“加强海洋生物生态的监测监管,依据职责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大海洋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常态化生态环境监管,不断强化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监测监控,多措并举推动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张志锋说。 , g P4 g5 E5 G& y
, H$ q# ^- j( r( s
2 a$ G! b' C% z- F: a$ M
* x% B4 B2 f* v7 V) L. A1 @& c
& F% S) H% J2 D3 Q% i3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