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u+ w' p' m' N+ t4 n/ \( Z& P 5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 / }2 s8 O4 I7 [5 C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
3 ?$ T9 H ~( u8 v5 R/ q2 D 就建设教育强国发表重要讲话
* X4 R& O7 J2 Z1 ~# i8 p+ S 大工师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
- i C. \( O* L: W$ X% ?* h( J 倍感振奋和鼓舞 纷纷表示 / B0 {& P; O5 ]! X+ r- D* K
要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
7 p+ X! F% S. C% B, E$ r! q 坚定信心 久久为功 9 ?6 G- B) J+ W& G0 U
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 ?) H) b! e3 x
 中国工程院院士、党委书记项昌乐
- o& E) G; U( I* O8 [0 n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先导意义,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重要使命、基本路径、核心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指导教育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也为我们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连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办学使命导向,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更好发挥“双一流”高校的结合点作用,坚持“特色强、质量高、研究型、全球化”的内涵定位,扎实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推进“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贾振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高校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人才培养体系与科技创新体系有机融合,培养一流人才与创造一流成果高度一体化。大连理工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强化顶层布局,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有效开展有组织科研,抢占世界科技前沿高地,攻克“卡脖子”技术,打造更多“顶天立地”的标志性成果;以一流的科研能力,带动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大工贡献。教务处处长刘志军教授& y0 l: v J' A+ X3 o$ P3 n3 V- \3 [3 d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落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的要求,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加快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强基书院、数字书院等建设,实现教育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为重点的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有效对接国家和区域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面向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持续加强智慧教学平台、智慧教学空间、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大工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博教授: X. F$ A' i# l: ?# G$ r. U1 M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所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科技创新要立足基础学科潜心前瞻理论研究、面向重大前沿问题或国家重大需求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利用多学科优势催生新兴方向,这个过程,需要以创新的机制体制来保障和支撑。学校目前正在深化学科交叉科研特区建设,加速布局新领域;同步建设跨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助力顶尖技术团队向全链条创新纵深推进;培养战略科学家,以有组织的科研助力学科、科研、人才一体化快速发展,持续为国家科技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 人力资源处处长丛丰裕教授# e, _4 i) Y5 _# |9 p
“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关于教师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一流教师队伍是一流大学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更是一流大学服务国家,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关键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强力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健全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工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要重点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切实加强优秀青年人才遴选储备和培养使用;要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新机制,构建分类卓越的教师发展机制,努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g& |" y$ q; ?. e; B' f, f" R  化工学院任婧杰教授6 _) O }) q/ @" g, Y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一流”建设论述的内涵要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一流大学建设“加速跑”的强大精神动力,继续做好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科研育人工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一流化工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环境学院张耀斌教授
0 T! L/ Z4 N" N6 L3 h& p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重要支撑和基础工程的地位。作为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刻理解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自觉在人才培养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攀科技高峰,提高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潜心教书育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境界和胸怀,全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生物工程学院刘嵘明教授
7 T. N7 p' [/ h$ U1 {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引导我再次思考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一线教育工作者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打牢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坚持把学习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为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奋斗,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砥砺前行。 建设工程学部卢鹏教授
2 T; f2 K- A/ ?: 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要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近期我结合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本科专业分流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主管领导沟通、与本专业教师讨论、与高年级学生座谈等方式开展深入调查,了解到影响学生进行分流专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问题所在,从而提出开展教授讲座、参观实验室、制作专业宣传材料等方法,增加一年级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了解,提升同学们对海洋专业的兴趣和专业自豪感,为未来专业分流打奠定基础,推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未来,我们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 B9 c1 B- y# K9 I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犇
0 a0 o6 J0 A8 x6 o0 I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更应该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学术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未来我也将走上三尺讲台,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我将自觉把教书育人的个人理想与建设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牢牢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舍我其谁的信念深入践行马院学子的使命担当,以久久为功的定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 机械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海涛
# X3 `9 _" f3 \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发挥教育在科技和人才事业中的基础保障作用,筑牢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根基。教育体系的日趋完善,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作为一名大工青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科研报国,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青年智慧,汇聚青年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程秀
. f0 y9 `9 ?9 g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既要牢牢抓住学业主线,学好知识,做好科研,树立卓越目标、发扬大工精神,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贡献青春力量;更应注重自身理想信念的塑造和道德修养的提升,用好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大工学子,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能源与动力学院2022级本科生韩洋' ^6 P) W5 u& K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将由青年人去创造。新时代的大旗已然交到新青年的手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锤炼自己、完善自己;保持思想先进性,紧紧跟随时代步伐,勇于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与素养,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在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中成为有用的人才,为国家为民族贡献青春力量。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6 M7 Z* T G$ e3 d5 `: f# R
坚定信心 久久为功
& r0 W M( e0 F" x9 }' y 以实际行动 践行使命担当助力强国建设!8 j6 Y2 K5 N! H3 i/ g2 z C9 a0 Y _

5 O( Q! U- v3 C; U E$ D% S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8 x( r% P x# Z' @. ] 排版编辑 | 任亭钰 于舒雯 王增强 常思萌 : P8 z, a4 s0 O7 }) ^. p0 x- e' f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大连理工,诚邀英才!上下“舞”千年!火热开讲!时代之问,大工这样答!大工等你来!202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发布!推迟!" G1 L3 w+ r! E4 _5 t. l3 R
 ' K1 `5 Y, R* l: z# T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5 U- N- L& t- s3 F: a' y
8 h$ r0 s0 S4 ^9 k0 e. m( w1 z! c" k5 H2 G3 ?4 l
) F4 B0 l" c1 [, C9 I+ J0 t# A: \ D& w" h*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