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 z7 g. c; d9 Y
4 m$ g- O/ G7 E: {0 b) o
2 j0 \+ {" ~- Z) e
: F$ f8 ~6 g) R# @# ]9 l: U8 N) C
( n- E0 I2 o8 _3 P3 C4 H8 q7 e; L: c
! h/ E7 d% M6 B/ k% B6 J7 k
8 T* ]9 P" I+ R" a 以更大力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 C S1 V# J5 J2 B W: d
何广顺 " S M* M8 U h8 ~: R' B
* K& N' ~2 n7 X# H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党全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系统谋划和更大力度推进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工作,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新的力量。 9 o& r# d @+ |. H$ q
- d8 m( N2 c2 o' W- u# _' S 坚决扛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 @. {, \) [4 p. M0 @' f
6 @2 u, B' v) o+ z; T; j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坚决扛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任,要在开展海洋战略研究、优化海洋空间格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多方面深化认识、持续发力。 * }% I+ A! x4 v5 a
' P4 R( n- @( x4 t! k4 | ; b- V9 o4 y. }* ^) x
一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推动工作,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9 _8 Y. n0 y8 u z6 h V$ z
6 U' F2 ~+ H w+ ^5 g9 Q; g& ]' r
! E% w7 {' d) u0 \( |: H Z 二是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M# t7 U1 p3 b/ Z4 z! O4 j# B
3 `$ J" _! c9 g3 N) k * V% v4 v1 q% Y2 ?
三是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把握战略部署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紧研究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对策举措,支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H, E/ @. v' t) Q& k
) ^- B; G6 S3 L# ]/ g4 F. X" X 充分认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 T: n2 l" J- {2 U/ ]" J5 n9 X
8 P, z) S; B: k h, } 大会提出,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要据此准确把握工作重点、节奏和力度,稳中求进、科学有序推进工作。结合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工作实际,要把握以下具体要求。
) `$ o/ j0 m, C ; `! n: r2 E! l0 }
1 U. b4 o2 v& q 坚持陆海统筹,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陆海统筹是党中央推动建设海洋强国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重要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坚持陆海统筹”。陆地和海洋在空间上连续分布、交互影响,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准确把握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开发利用活动陆海关联性,增强系统观念,在尊重陆海差异的同时避免简单二元分割管理。进一步研究落实国家安全发展格局中的陆海呼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陆海互济,以及安排具体保护利用活动时的陆海兼顾。 . R: T- b: J% j0 z
4 O% k! v: r' G4 K( w9 c
* Y6 H9 j4 }% ~7 L- ?# j$ z
坚持生态优先,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开展海洋战略研究、海洋空间治理、发展海洋经济等工作,要把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摆在重要位置。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在守住海洋生态底线、不折不扣落实围填海管控和无居民海岛保护等中央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可利用海洋资源更多投向国家战略、重大项目、优质产业、民生保障所需,实现“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
2 d( y% ?# X: O: q3 T& A, E. t & E r! ]& p' A! h$ ~- A/ U
: }" s+ L5 X$ m5 r. J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公众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始终脱离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求。要针对当前公众切身感受、反映突出的海洋领域“痛点”和“短板”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施策,让公众享受到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海洋空间。要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同时更好保障国家能源、食物、水资源等供给,实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要守牢海洋安全底线,增强海洋与海岸带空间韧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诉求。
& W n, F% M# x( ]* c. [$ ^ 0 c" R( w: S2 j2 g7 {' J% w1 L
% D* n3 z* G; i9 G' g% x0 \ 坚持全球视野,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的开放性和连通性决定了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必须立足国内、接轨国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为我们处理好海洋国际问题提供了方向指引。当前,全球海洋治理绝大多数议题与资源利用及生态保护紧密相关,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新规则即将落地,蓝色经济、蓝色碳汇、海洋限塑、渔业限捕等治理进程不断加快,利益斗争与规则竞争十分激烈。要统筹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相关研究及工作既要将国内海洋保护利用行动与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相结合,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也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保障国家海洋利益,拓展海洋发展空间。
1 F& u1 b! d+ B& H4 D/ a& S
6 _( w9 I0 Z8 I& Q 全面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任务 ! S. g7 s0 L5 P$ `; m7 N/ P
# `7 l4 c5 Z& R; Y: l8 N; v% x, e$ B
围绕大会确定的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六大战略部署”,立足自然资源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系统融入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工作,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e! q6 h. \. W8 {0 s. f: [1 M : K) R$ z- x2 k! m
9 C% T1 l2 \( d+ b. P 深化战略研究,加强海洋保护利用决策支撑。认真做好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海洋保护利用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围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问题、重大潜在风险及突出短板,完善海洋战略研究力量和业务布局。关注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沿技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开展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研究,加强政策储备。加快推进国家海洋高端智库建设,提高综合研判能力,畅通建言渠道。 " Q U+ e2 F ~: C4 e
0 ^' ~8 f* y- F4 j
9 s9 R: {+ _+ W; a! G9 {$ y6 Q
推进规划工作,提升海洋空间规划和综合管控水平。推动《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印发实施,指导沿海各地在“多规合一”框架下完善省级海岸带专项规划,整体谋划、科学构建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和秩序。深化传导实施、监测评估、反馈优化等环节的技术及管理方案研究,回答好规划“怎么用”“怎么管”等问题,形成海洋空间管控完整架构和政策闭环。加强海洋空间利用精细化管理,深化养殖、风电等重点行业用海需求保障及节约集约管理研究,针对不同用海类型、特定用海方式、特殊空间要素等制定管控规则。
, s+ r9 X, k* F2 j+ R
7 V D4 b* U) _0 k0 [
+ B" j" O4 Z. c) a" f" o, i1 c+ R 加强调节指导,推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海洋经济深度融入区域重大战略,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和现代海洋城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逐步摒弃粗放式的海洋开发利用方式,推动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促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推进潮流能、波浪能、浮式风电、海上能源岛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发展。加速传统海洋产业转型,优化海水养殖布局,加强海洋油气安全生产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发展绿色港口。拓展滨海旅游空间,塑造高品质亲海空间。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工具箱,统筹运用金融工具支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U9 f) ~ {$ E% z4 |: e
2 I9 {/ A: S1 _+ }0 X
(作者系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 # A5 Z: T3 [- I
文字编辑:宋梅
X0 |! ^/ x' u1 l0 \
* V# ]" b' ?3 y _ F" k9 j! j6 R & f$ M8 c% N7 u# k
i自然全媒体
* K9 Z; G" l5 Q3 M+ |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7 U/ N3 a K0 S O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 U4 q% t3 M; ~) s
电话:010-68047618
O7 d4 z2 w# y% s& |* E 点赞,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