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n g# |5 I V% h) [  3 f$ N8 e0 d4 L
“海洋地质九号”船
) C( G9 W i } 12月7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船完成入列首年调查科考任务,成功抵达青岛奥帆中心码头。 6 a8 s4 h; A* ?) J& F
受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委托,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码头迎接全体科考队员凯旋,听取了航次调查成果与船舶运行情况的报告。
7 L$ L5 f! ]; }1 Q! P S$ o  ( U: g7 M: @! C. c( U' e
“海洋地质九号”船科考队员凯旋返回青岛奥帆码头 7 V- ~3 f$ j' F* V: h1 M
“海洋地质九号”船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同时具备专业地震调查与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功能的调查船,国际先进的以短道距地震电缆二维(三维)多道地震为主,集地球物理测量、水文环境测量和地质取样技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探(地质)调查船。2017年12月28日入列以来,该船分别赴我国东海、南海、黄海以及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西太平洋深海地质调查科考、南黄海地震调查、东海宽线双缆地震测量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南海试验共享航次等任务。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安全航行作业258天,累计航程25000余海里,完成多波束、浅地层剖面、海洋重力磁力等测线各13290公里,二维多道地震测量942公里,宽线双缆多道地震测量2759公里。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域油气资源勘查、深海探测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7 g9 {0 Y7 M- C2 A0 t+ r8 q 一是实施了南黄海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揭示了南黄海深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南黄海构造演化、油气资源调查和地质灾害环境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 a4 {6 {- A1 m- B. s. F+ ~- B
二是成功开展了西太平洋综合科学考察。查明了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底质类型、浅部地层结构等基础地质要素。在资源环境与沉积过程研究方面取得新认识,采获了锰结核样品,发现了深部稀土资源富集特征和规律。为研究东亚季风、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演化科学问题提供了宝贵实物样品。
4 e a# P2 o( g3 _ ^" t x 三是实现了海洋宽线地震勘探技术工程化应用。在东海两个区段获取了高品质宽线双缆地震测量资料,建立了一套宽线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技术方法体系,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服务。
) W6 H" q8 k7 c% z1 N 四是打造开放共享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承担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共享航次任务,通过组织船时、航次、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了科考船共享效率,服务海洋科学考察与研究需求,打造了开放、流动的海洋实验平台。
( }; [7 e# @, L# _' V “海洋地质九号”通过入列首年的作业实践,经历了强风大浪的洗礼,战胜了十余场台风的考验,船舶整体性能和调查设备得到了全面检验。在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科学普及和船舶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多点开花”,把党支部建在调查船上,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深海大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文化,打造了移动的海上科普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地质工作者“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的核心价值观。 1 {5 z; l w( F2 F5 a$ i8 j

4 p+ w7 |/ `% c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在码头迎接全体科考队员凯旋 " }- D. C8 C8 `, q! i& U+ H- T8 k
李金发向全体科考队员及家属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指出,“海洋地质九号”入列伊始就肩负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任,肩负着自然资源部党组提出的引领深海探测国际科学前沿的目标,肩负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部署,也肩负着青岛海洋所几代地质调查工作者的梦想。下一阶段,要认真落实“一核两深三系”科技创新战略,加快实施局党组关于深海探测的战略部署,认真总结首年运行的经验,持续提升船舶管理和运营水平,不断创造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方面的佳绩,为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Q5 z5 D( Y* [) G! S
“我们这条船以多道地震探测为主,同时进行地层的中深部探测,测量系统涵盖的种类非常多,最大的穿透可以达到200米,穿透可以达到3米。”海洋地质九号的首席科学家陆凯表示。作为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工作了十七年的老兵,能够实现从浅海到深海的科考是他的梦想。对于首次做首席科学家,陆凯给自己打八十分。 % j; x9 V! }" b* @# i3 I4 F
作为海洋地质九号的船长,田中法之前在中远集团、中海油工作,他与首席是同龄人。1978年出生的他,已经有20年的船龄,虽然来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对于他来说收入“腰斩”了,但他非常开心,“能为国家科考工作做出哪怕一点点贡献,都是值得的。”本次航段最开心的事儿莫过于刚出航的时候海豚给海洋地质九号护航了三个小时,似乎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疲惫,开心的像个孩子。 , ]3 i- B/ Z4 ]
在随后的科普开放日中,来自青岛市中小学的学生、“海洋地质九号”船科考队员、船员家属等登船参观。 & a7 W8 w1 Q' {4 x% m
 " L2 C% ]4 k4 Z$ @5 A& d
多道地震仪电缆 * a6 O8 } s# S( Q* [' P

* z- W% ^" b% D7 O, a3 T0 N 多道地震震源--枪阵浮筒
0 g2 T# a# S4 a: M 相关链接: % B. t; t' }. Y5 b4 S4 L* q& h
“海洋地质九号”船由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支持建设,2015年10月28日开工建造,2016年12月26日上船台搭载分段,2017年2月28日下水进入码头舾装阶段,2017年12月28日交付入列,2018年5月首航远赴西太平洋。
( C& `, M6 S; {* E; D$ o% q. f “海洋地质九号”船5178总吨,最大航速大于15节,设计自持力60天,续航力为10000海里,适用于全球海域,冰区加强B级。“海洋地质九号”船是国内目前唯一同时具备专业地震调查与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功能的调查船,国际先进的以短道距地震电缆二维(三维)多道地震为主,集地球物理测量、水文环境测量和地质取样技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探(地质)调查船,配置国际先进的双缆高分辨短道距地震作业系统,配置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海洋重力和磁力测量系统、单波束和多波束测量系统、浅地层剖面测量系统、大能量电火花震源系统、四波束侧扫声纳测量系统、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深水多普勒海流测量系统和数字罗经系统等多套装备,以及深水绞车、A型架等辅助调查设备,具备从海水到海底表层、浅部地层和中深部地层的综合探测能力。在调查手段的统筹布局、调查设备兼容与效能提升等均吸纳国际同型调查船舶设计建造的最新成果。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国内科考船领先水平,是我国深海探测的又一重要利器。 ' `, B5 o# k) l6 J z5 a; h9 ?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 B3 v4 J/ D5 |: I5 e" J* z
; K7 s5 T$ e- ?' [! x' I, h# P# D( f1 |2 J7 \6 `
; Q! z: W: E* O" A9 ^6 q; p
4 U ~% p3 Y4 H,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