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评图VOL.76丨沙丁鱼的迁徙,鲣鸟的狂欢 - 海洋鱼群迁徙

[复制链接]
# |' ^9 u8 w; ^/ Q
8 n$ O! G! Q S& U1 h# D% D* x+ J0 f4 Z4 g
1 M8 r7 |+ T" f9 X5 S' C! ]3 d/ i; q

​在大师评图栏目中,Jerry蜀黍将分析一张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奖或者入围的精彩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从拍摄故事、物种行为、器材参数、拍摄地资讯等方面给大家呈现照片背后的更多精彩内容。

5 M" n1 _; S2 F
) _# T6 b/ h/ Y$ \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继续是2016年WPY野生动物摄影大赛水下组别的一张入围作品,来自于法国摄影师Greg Lecoeur在南非的圣约翰斯港所拍摄的沙丁鱼迁徙途中捕猎的精彩场面。

* }2 Q1 c; x8 r( |, H* g! O( d
' v; [; M$ _) q, f9 [: P7 j. z

照片故事

' a3 y% P9 E& \: S( _3 @0 ^1 G" q2 K

对摄影师格雷格来说,一年一度的沙丁鱼大迁徙是他认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迁徙盛况,但他在海上搜索了两周时间以后,只遇到两次鱼群,有一次能见度很差,无法拍摄,另外一次就是照片中的这次,他说这种沙丁鱼的名字叫做“红眼小鳍圆腹鲱”,对鱼类不了解,如果有专业人士欢迎指正。当时一只南非鲣鸟在画面中间俯冲下来捕鱼成功,右侧有海豚也在捕鱼吃,场面非常刺激精彩。

$ P; x& M, b3 c" ?) L

沙丁鱼迁徙小知识

9 Z4 \6 g: P: Q4 W* ]9 e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著名的沙丁鱼迁徙,每年南半球的冬季,也就是在5月-7月间,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沿着南非东海岸一直往北,迁徙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最后抵达德班附近海域。

6 q, g y6 d, j* L- H/ c

在迁徙过程中,整个沙丁鱼群可以达到长约7公里,宽1-2公里,厚度30米的巨大鱼群,就好像近海的一条黑色鱼带往北行进,在空中都可以明显看到,这就是著名的沙丁鱼大迁徙。

9 c' B: Y* ^5 C O

这沙丁鱼其实就是鲱科鱼类中那些可食用鱼类的统称,这些沙丁鱼身体细长条,并不大,差不多10厘米至15厘米,但肉质鲜美,加上数量众多,无论是对于人类来说,还是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来说,都是一顿饕餮大餐,而且还是吃不完的那种。

" }0 w% P, }" a! X/ c
7 l+ D* b/ s; d" m {
! d. v! P" c \3 S

对于沙丁鱼来说,面临着众多的猎食者,但是繁衍下一代的使命让它们矢志不渝。而对于海洋中的猎食者来说,能够加入到这场大餐中是不可缺少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上万头的海豚,它们速度很快,感知到沙丁鱼鱼群迁徙以后,马上从几百上千公里附近聚集过来,从下方利用气泡把沙丁鱼群赶到海面上来,让它们形成保护状态,也就是沙丁鱼球,此时这些沙丁鱼统一行动,形成一个差不多10-20米直径的鱼球,减少被吃的概率。

+ _. X* N! `6 @2 Q( v8 s- B$ b
4 d- q( Q( `; C9 P' r

此时其它的捕猎者也会相继加入,比如鲸,尤其是布氏鲸,往往从下方往上一口将成吨的海水和鱼群吞入。

9 r( }5 d% T0 l. Z8 z5 _3 W5 y# |" Y
6 p$ U9 U8 j' A

还有虎鲸、鲨鱼等海洋中比较凶猛的猎食者。

2 `/ c5 y# e$ x. K) V
9 F9 h: o7 }& d1 f0 D- V( H

当然空中也少不了进攻的猎食者,最厉害最成功的就是南非鲣鸟了,成千上万的南非鲣鸟也会及时洞察到沙丁鱼迁徙的进程,紧随其后,当海豚和鲸发起进攻,把沙丁鱼群逼到水面上,形成鱼球的时候,这些南非鲣鸟会在空中盘旋,然后俯冲而下,同时收起翅膀,像离弦之箭一般笔直的插入海水中,速度可以达到近100公里每小时。

2 v9 z3 {/ v) {( ^' j

在水下它们可以短暂的潜水,不超过30米,捕获到沙丁鱼后再返回海面上。所以沙丁鱼迁徙也是很多摄影师和野生动物纪录片拍摄者最向往拍摄的主题,从空中到海面再到水下的立体战场,当然要观赏还是在大海里,但因为海浪很大,拍摄难度极高,所以之前影像也不多。

( T1 c& e- z/ s" U

画面解读

. `9 _+ e5 O9 N6 s$ T

再说回这张照片,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这张照片较为完整的呈现沙丁鱼迁徙过程中的猎杀场景。以前看到过海豚猎杀的,也有单独南非鲣鸟猎杀的,但是如此完整,既有南非鲣鸟,也有较为完整的鱼群,以及海豚也在捕食的场景,就比较精彩了。

) p- f5 w* i5 r5 }+ k, b$ s! n

其次精准完美的交代了不同动物的行为,都是在水下世界,比如南非鲣鸟俯冲而下潜水捕鱼这个行为,尤其是翅膀收起来,入水形成的一条白色气泡柱,同时巨大的声响可以把水面以下1-2米的鱼震晕,之后南非鲣鸟就可以利用脚蹼在水下潜水,把鱼叼到嘴巴里吞入腹中,然后浮出水面,很形象刻画出了南非鲣鸟的捕鱼行为。

) P) m n0 s( T% ~. j8 n6 A

再来看鱼群,沙丁鱼数量众多,游速很快,集体行动,但会被海豚分割成一个个刚才说过的鱼球,但还是统一行动,减少被吃的概率。而一边的海豚则是利用更快的游速一条条捕食沙丁鱼。行为都不一样,策略都不同。当然这些原本没有关系的物种,比如鲨鱼、鲸、海豚、鲣鸟,在同样丰富的食物面前,变成了战友。

: ?: Y( m+ z% b; d- I+ Q( j) l

还有就是画面的平衡感和故事性,画面内容比较多,虽然都是同一场景下的元素,但是如果杂乱的放到一起,那画面的可观赏性就会差很多。

4 t" h& E4 _0 j" K) [5 ]# c

摄影师挑选的这张就很好,主次分明,南非鲣鸟相当于是主角,占据中间位置,且其行为最明显标志,海豚在右侧属于配角,相对行为不如鲣鸟来的明显,也不会抢镜头。南非鲣鸟入水的气泡柱将画面一分为二,典型的中分,鱼群也因此被分成左右两群。这气泡柱的线条和色彩以及鱼群的行状和闪光灯打上去的银色反光,都是给画面增加阅读性的要素。

( Z& [9 {$ h3 e9 H

摄影师构图的时候也是往上45度角的仰拍,可以看到海面,也交代了猎杀场所在大海的深度位置。摄影师能够在海浪较大的区域保持平衡,面对时时刻刻瞬间都有变化的场景能够把握这么好的构图,抢到这么精彩的画面,的确不容易。拍摄这种场面主要用超广角或者鱼眼镜头,表现更广的场景。摄影师用的F9小光圈也确保了景深深度。

! ^. X$ I2 ~# z/ V( o

技术参数

! q: V& L; F6 s# {: |/ _) o

拍摄器材:Nikon D7000 + Tokina 10-17mm f3.5-4.5镜头(拍摄焦端10mm) + Nauticam防水罩,以及两个Ikelite DS160闪光装置。拍摄参数:ISO 200,F9,1/200秒。摄影师个人网站www.greglecoeur.com

( W h3 _" b2 s( ] u+ @

, C1 O9 w9 c2 L2 h% W! H; h

以上就是Jerry蜀黍新开栏目——大师评图今天分享的内容。

; |6 k' l( d, l4 X! G8 {

如果你对于这个栏目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或者有特别想让Jerry蜀黍来点评和分享的国内外精彩野生动物照片,可以随时留言联系我们哦~~我们下次见!!!

: o, r1 [% _2 @# V9 n( P+ E, u

5 N6 y# @ X7 e6 i r# m |" o
9 L$ [& W4 c, \0 l. U7 s

欢迎关注野去自然旅行资讯公众号(yetravel2014),或登录野去官网(www.yetravel.com)获取更多自然内容和旅行资讯。

: L+ c7 ^, C, v9 H9 j5 i
# G0 v+ U% l! W4 x. o # G! R* E- k3 S. ^% v1 [ & z: U% n4 [4 f! _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培林志远
活跃在5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