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l4 }; M; n5 x) P6 K3 D 
. z j( J$ w) P' l 记者获悉,经过不懈努力,中交三航局在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的水上施工作业近日全面完成。 ' I5 `# C8 U, m% M- Y1 E
 5 P" Y( Q$ G: L, v* d. l
作为上海市首个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中交三航局负责的二标段,工程内容以生态修复为核心,包括潮间带18座牡蛎礁和3座湿地泡的建造,水上施工作业包括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袋装碎石垫层、抛石基床、透空式半圆混凝土安装等。 # P; t4 N& a3 Q6 A- C
在抛石基床的施工过程中,项目总工孙恩林发现了原石料抛填施工方法效率较低,损耗偏多。经项目部开会讨论之后,决定使用新的方法,通过布设3个gps点位,形成网格法抛石,通过专用软件的支持,在电脑屏幕上可直观地显示船体与抛投区域的位置关系,实现抛石更加精准,损耗更低。
/ u4 a0 v0 s& m0 P! W 
. l- y/ p+ V' w/ M4 N4 Y1 j  " \3 `6 y* e n4 [
解决了抛石基床的问题,另一个重大挑战迎面而来。由于工程施工地点位于南汇嘴开敞潮间带,潮涨潮落时水流较快,且易受到风浪影响,在安装透空式半圆体的时候,浮吊船晃动较为明显,圆弧段透空式半圆体安装位置偏差较大,安装精度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6 e3 N6 u% I9 d6 n+ G! c 为了达到规范要求,项目团队根据现场水域的特点,在低潮时用起重船坐滩精调。起重船在坐滩安装的时候,通过夹具上的gps接收仪和定位软件来进行测量定位控制,实现高精度全天候安装施工,成功解决了半圆体安装时受风浪影响安装位置偏差较大的问题。 % |: D9 F1 p+ Q6 ~6 u0 d5 Z3 x
面对复杂的作业环境,项目团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正确高效的解决方案,顺利完成重大节点任务。水上施工作业的完成为后续底栖生物、牡蛎、牡蛎苗投放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进一步改善临港海岸带生态系统迈出了重要一步。
, r% K6 V" f9 l8 G 责任编辑 徐玲 / i( V6 R0 E0 i1 F2 E* i
文字 李继成
8 W9 M) i) x4 {2 d 摄影 陈利军 " N, {6 P/ E1 h& R+ n& B
来源 浦东发布
4 ]! W0 R) q' L" J6 `; i1 M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 H- [" W O. z) e7 `2 X7 ~% U
) w' d$ i9 u# T1 Z W1 ^
' }9 _$ r5 `4 b* \/ i$ x- K( R7 T+ T" q( B* g! ]7 K
* @) B/ P- \2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