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rgba(0, 0, 0, 0.9)] 1 v/ A8 X% r7 S3 F9 a6 W' @
/ ^+ V& T% z, s2 C+ e
- P4 U" n# d5 ~ P- q山东省委书记林武:
i# c1 I9 G C5 i$ d! R作为海洋大省,山东在维护海洋安全上奋发有为。强化海洋安全支撑,实施“透明海洋”工程,成立山东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和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开展海洋预报数字化提升行动,打造“陆海空天”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224个,在全国率先完成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现状调查,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6%。坚决维护海洋权益,构建军民共建共享的智慧海防体系,筑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 E# ?5 ?) |9 l$ ]8 u0 ]6 S& r
6 ^' f8 g' R, n, T. J% u# Z) c
7 q j* F6 F- L. M5 e& A' Q% U) t
: [# c# F k; S5 F+ ~* c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实践
* H9 A$ X! O: ^6 p* a林 武
# {3 ^" ^$ r: O# D" r
- f* \& R; n, w. k' D5 F" r# i- R5 t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作为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开放大省,山东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安促强、以强求安,努力在护航强国建设中贡献山东力量。6 I0 T8 c6 Q) g- d- k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增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高度自觉
: |, ]! Y. F# B' w4 }6 i4 Q 山东省委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0 k: g U( c$ U& w' V( Y3 d, E$ p 深化理论武装。省委常委会会议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措施。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教育读书班结合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省委常委同志点题举办市厅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专题培训班,领题开展提高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专项研究,牵头组织编写山东统筹发展和安全案例等读本,推动全省各级深化学思践悟,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实。7 b5 G+ d1 i& e
谋实工作思路。以规划引领安全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历次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专章部署,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动方案均把“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摆在突出位置,专门作出安排部署。以制度保障安全发展,探索建立发展和安全同步研究谋划、同步决策部署、同步推进落实、同步考核奖惩的“四同”制度,形成刚性约束。以体系赋能安全发展,建立具有山东特色的“13+8+1”协调机制体系,全领域、全方位推进安全发展工作。
# T& J, i6 ]/ y9 h4 U( N5 G! A' p$ o6 W 强力推进落实。以上率下抓落实,修订省委常委会、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位省委常委工作职责,明确国家安全工作责任;省级领导同志带头向省委国安委报告履行国家安全职责情况,切实做到明责知责履责担责。细化清单抓落实,系统摸排各领域突出风险,制定影响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风险问题及防范化解措施清单,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严督实考抓落实,坚持把国家安全工作纳入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省直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率先建立国家安全专项表彰奖励制度,形成共同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9 p0 J* l: `! n* i- S" P1 F' G 二、全力维护政治安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O1 n) s3 H+ O( Y9 e$ f8 q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首要任务是维护以党的执政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山东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决依法防范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窃密破坏活动,坚决防止各类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确保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a. N* G4 ^/ {# z5 g3 E 筑牢反渗透反颠覆坚固防线。有效防范应对美西方渗透破坏活动,妥善处置美西方敌对势力插手利用环保、劳工等领域敏感案事件,不让任何有政治企图的阴谋得逞。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安全,深入开展非法宗教活动治理等专项行动,有效维护全省民族宗教领域持续稳定。构建高水平反间谍斗争体系,持续推进基层人民防线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合一”,“十四五”以来山东12339公民举报受理量位居全国前列,破获一批重大案件。6 R: X" V, Z( s- o3 \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两张清单”管理机制,稳妥处置重大突发敏感舆情,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营造清朗向上的网络空间。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守住守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k$ N% g, V+ ^2 ~: |4 l
坚决打赢重大维稳安保攻坚战。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成功实现“六个不发生”“三个不出事”的总体目标。以最高站位、最严标准、最实举措,守好首都安全“南大门”、筑牢政治安全“护城河”。/ G8 z+ R3 s! W- R; w* R1 r
三、加快补齐安全发展短板,提高保障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t5 E# O7 }$ }* w6 ]1 y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紧盯本地区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及其根源,开展靶向治疗。山东立足省情实际,聚焦突出风险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4 y- q- ` G, l/ s) V/ e
精准施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安全压舱石,健全经济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制定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发展一揽子政策,经济实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增长6.0%。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聚焦数字经济、能源供应转型、“新三样”等领域,谋划推进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2023年完成投资2.8万亿元。着力推动消费复苏,持续实施促消费“十大专项行动”,文旅市场加快复苏,引领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着力促进外贸提质,出台推动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跨境电商跃升发展行动等政策措施,2023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47%。
9 x+ n. [' e8 \1 g$ R, p4 j 标本兼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抓补链、促风险化解,全面开展产业竞争力调查和安全评估,健全产业救济机制,多措并举化解断链断供风险,特别是在加强国产替代应用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抓强链、促实力提升,壮大领航型企业,梯次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2023年全省形成180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抓固链、促改造升级,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化石化、钢铁、铝等产业布局,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2万个,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生机。- Y1 l2 ?: i; x6 t5 J: g) U- S
锐意创新突破科技“卡脖子”问题。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打造“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崂山实验室加速入轨运行,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建设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77家。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实施110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工业母机、碳纤维等国产替代实现突破,涌现出世界首套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聚焦人才培养,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2023年顶尖人才达164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7400余人。% `: U8 X6 q1 O" G) j. {, e
系统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方面,深入推进“金安工程”,全方位加强非法集资、企业流动性风险等5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集中力量化解处置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全省不良贷款率连续5年下降,央行评级高风险银行机构全部清零。房地产方面,构建房地产项目省市县三级包保责任制,紧盯复工和交付两个环节,多措并举推进风险化解。2023年全省516个“保交楼”项目全部正常施工,年度交楼任务超额完成,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居全国首位。地方债方面,制定全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方案,强化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城投债务“三债统管”,坚决遏制增量、消减存量,债务风险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 A" P: @5 d; a* M! M- D 四、积极发挥地方所能,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展现山东作为
0 X. I }) {- A# z( n# y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打总体战,形成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的强大合力。山东围绕服务全国大局,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努力为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作出贡献。
* N+ O/ \: d8 v0 M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奋发有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率先实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大力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新模式。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581.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3.7万亩,耕地面积净增加128万亩。强化种业振兴支撑,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小麦品种“济麦22”累计推广面积3.5亿亩,连续11年稳居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首位。加大农业科技赋能,持续推进农业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8%。
- D$ z; e$ {8 c T, e/ h* g 作为文化大省,山东在守护文化安全上奋发有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文明实践基地4800余个,扎实开展美德和信用“五进”工程、“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厚道山东人”金招牌更加闪亮。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山东文脉”工程,全省建成154个尼山书院、2.4万个乡村儒学讲堂,举办9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育人作用更加彰显。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深入阐发弘扬沂蒙精神,开展“进红色文化场所、听红色革命故事、担民族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代代相传。1 S, z8 @( ^/ L0 q/ y
作为海洋大省,山东在维护海洋安全上奋发有为。强化海洋安全支撑,实施“透明海洋”工程,成立山东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和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开展海洋预报数字化提升行动,打造“陆海空天”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海洋生态安全,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224个,在全国率先完成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放射性现状调查,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6%。坚决维护海洋权益,构建军民共建共享的智慧海防体系,筑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
) C! G8 u, X" H; _9 z 作为开放大省,山东在保护海外利益上奋发有为。山东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120多万人,与1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建立维护海外利益工作体系,全面核清全省海外利益底数,动态掌握涉外安全需求,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加快提升涉外危机管控能力,实施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全过程安全保护,加强同投资对象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N: H8 u% \6 Y- O7 a
五、始终坚持人民安全宗旨,汇聚共筑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的强大合力
/ a2 d* F: G, C* D) B0 z& I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山东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权益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民生新需求,在全社会形成共谋大发展、共护大安全的浓厚氛围。( _! C1 b) A$ E; q/ o& y
一方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突出抓安全生产,探索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累计辨识管控风险点191.6万个;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谋划实施“8抓20条”创新举措,连续10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突出抓防灾减灾救灾,健全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普查工作体系,高标准建设5个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加强应急演练,灾害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突出抓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省市县乡四级全部建立综治中心,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实现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 X5 ~5 o! g8 Z, T
另一方面,大力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阵地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培训人员600余万人次;构建“2+4+10+N”宣教阵地体系,全省建成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展馆17家、国家安全主题公园214个。突出重点对象,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公务员培训体系,省市县三级党校(行政学院)普遍将国家安全纳入主体班次和专题班次教学内容,全省大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国家安全课程。注重群众参与,广泛开展“百万群众进百园”国家安全大宣讲活动,连续举办3届全民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创意大赛,形成共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9 e* D2 k% o0 n' ?6 `& u$ f g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山东力量。
2 E0 s1 S1 O8 A* V4 [ (摘自人民出版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读本》)( L& h( B6 a8 G: _$ `; t
7 z1 ?: n& o4 P; v5 Z5 } F4 J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