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 p& P r
 * R* C8 _3 V5 a0 K" f6 u- {
2023年第25期 总第232期
2 p* T5 a( R# G f6 Z% n. l 2023.7.1-7.7 2 z4 U4 f/ Q8 L% V; G
助您快速了解海洋热点资讯! 海洋热词
. q# O0 M/ n% g: r3 n% B  4 z9 r7 d6 T% g5 d" _6 E
数据来源于海洋类新闻网站中
7 P6 [; D$ _9 f, |% Q 近一周的词汇热度统计 快讯速览【海洋政务】: P3 m" Z9 Q/ L1 I3 b: T' m
◆我国首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国家标准发布
! A4 p, I: T0 L" |. J# c6 ? ◆广西完成首次海草床生态系统储碳量调查 5 s6 z: @0 \0 U' S
◆全国首套实时传输的浮标式海洋地震观测站成功部署 9 }; F& |+ {/ O# q' J0 g, Q X
◆《红树林恢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发布 【海洋科研】8 _5 ~9 S' O* _! _# Z" y0 n
◆“海洋地质十七号”调查船下水
* M9 H' N0 H: {$ q1 X/ }+ k ◆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首航
3 q) b4 e/ F! g4 u ◆国家区块链技术(海洋经济)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N5 U% Q+ [# a# K( U
◆ 金砖国家“海洋与极地科学”专题领域中方咨询专家组正式成立
9 a# s8 k8 V+ p% M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加入“海洋十年”实施伙伴 ! J9 N! r8 ~1 N. s
◆海洋二所项目入选“海洋十年”计划 2 @3 i K- p1 e' }9 E' ~; L& u0 `
◆海洋自然灾害防治项目入选“海洋十年”
8 M; A' y$ n n: w6 \ ◆《“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报告(2022)》发布
0 L3 M# q& I% G$ K# G; @; y- P5 K/ n ◆南麂列岛海洋生物图谱出炉
6 b# A. ^& n+ D; S( A. J. r ◆378份南极科考生物标本整理制作完成 【学术论坛】
; c2 W3 S3 t P ◆《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成就和展望国际研讨会举行
/ T- @4 n/ v5 T; B5 s* S( m ◆海洋蓝碳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专家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8 m+ j8 B% G. G9 d
◆2023年浙江省第十二届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举办
! {2 a; ?( l# S y ◆第二届“先驱青年学术论坛”召开
) f8 d+ o" b8 F, e$ k ◆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位素技术交流会举办 【国际海洋动态】◆非洲国家通过《莫罗尼宣言》1 u: D& p0 O2 K
◆“海洋十年”发布《海藻恢复指南》
, S" M6 E% S4 M- J3 u" z ◆“2023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举行 * Y$ @; U9 |" I
◆欧洲发布可持续海洋观测合作声明
) S! k" J2 \( E; q- \2 g ◆2023年欧盟数字海洋论坛召开
0 C$ G5 d( V; h1 h Y- f% |, e, r ◆欧洲极地委员会发布《EPB新战略2023~2027》 海洋政务
9 t5 Y# N6 B j2 { 我国首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
( r1 s0 K4 q1 s9 v5 ?; E3 G1 S* X 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国家标准发布
# q. `. C2 a& g" ~) A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负责牵头制定的我国首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国家标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提出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的工作程序、现场监测调查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开展的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该技术指南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有标可依,为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将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工作科学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e, E* I# U7 f" U- g& g5 H
(来源:科技日报)
% L* w- A% i. C% Y) v# s# J 广西完成首次
0 x4 y2 O" Q$ P8 h0 \/ N) \ 海草床生态系统储碳量调查
+ V$ ]$ }2 q) i! Y J 近日,在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组织广西海洋研究院在防城港珍珠湾和北海铁山港等地,完成全区首次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取得了丰富数据资料。本次调查评估是广西海洋部门根据《2023年全国海洋预警监测工作方案》,联合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广西北部湾开展的首次海草床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评估,旨在进一步提升蓝碳监测质量,促进数据联通共享。
* U& Y, c6 y; O5 C- @9 i; v9 n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x3 C) |4 l" l/ e+ T6 [. g
全国首套实时传输的浮标式
7 {2 u$ [ j6 V& Y1 y 海洋地震观测站成功部署 3 B( d; e1 D( W7 Z) h/ `( C8 P
近日,福建省海洋地震观测中心在台湾海峡南部完成了“福建及海峡地震观测网工程”浮标式海洋地震观测站项目建设任务,成功部署了全国首套实时传输的浮标式海洋地震观测站,标志着我国海洋地震观测站设计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该浮标式地震观测站包括海洋浮标平台、锚泊系留系统、水下数据传输链、海底地震监测基站、岸基站系统五个部分,采用三锚系+动态缆技术架构方案。浮标式海洋地震观测站成功建设为我国开展海洋地震观测探索了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我国海洋地震观测和海洋防灾减灾奠定坚实的基础。 ; f" E h. K8 v8 M; H- v9 p3 m; g
(来源:福建省地震局)
% C v" N% A$ _1 s9 z0 B! O) V. E- ~3 D 《红树林恢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发布
( c7 R. L) @. ~( h k* t5 i% _ 近日,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领衔开发的《红树林恢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在广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正式发布,该方法探索市场化机制推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全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广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是全国首个聚焦自然资源领域的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红树林恢复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适用范围广泛、计量方法严谨、监测程序科学,该方法论述了适用条件、碳库和温室气体源/汇选择、土地合格性论证、项目边界确定、碳层划分、基线情景识别、额外性论证、基线和项目活动碳汇计量和监测等方面的方法,提出了相关的缺省参数,内容详尽,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4 K, s7 t$ i8 L- h p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海洋科研' |/ ?* [# V, ? [0 z# r4 b, N; U
“海洋地质十七号”调查船下水 ! |7 k7 u2 C. _; s7 p$ e
7月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首艘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十七号”在江西九江同方江新造船厂码头下水。“海洋地质十七号”总长49.5米、型宽12.0米、设计吃水2.65米,以近海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为主,具备钻探、物探等多门类作业功能。该船配有高精度导航定位和动力定位系统、海洋地质钻探系统、浅水浅剖系统、可视化柱状取样器、CPT静力触探等海洋地质取样测试系统,以及单波束测深仪、浅水多波束、海洋重力仪、三维侧扫声呐等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该船设计优化、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航性和操作性,满足多学科、多功能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的核心用途需要。 4 K- P" D3 X8 D4 G w/ c
(来源:人民网)
9 O2 ]! U: G' H! ]; O  # v. y9 s8 k6 ?; P
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 K3 P/ j8 f; `* R
“海豚1”首航 ! z3 C+ a6 n* d$ r& l
日前,我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在烟台蓬莱港交付并首航,将从蓬莱驶往青岛,沿途开展船舶设备性能指标验证、自主航行及作业、数字孪生系统虚实交互等一系列船舶智能化水平和能力的试验。“海豚1”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联合校外多家业内优势单位和校内多个涉船海学院自主研发。船长25米,排水量100吨,历时3年建造完成。该船创造了从多源信息融合协同探测、环境智能态势感知及重构、到船舶及海洋环境数字孪生三个方面的国内第一。(来源:人民网北京) " W: H% ]7 W1 {0 V R5 g" P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l9 i) e0 n# V J/ s' n 国家区块链技术(海洋经济)
9 z- k2 \& d5 J4 E. ^7 G- }9 j 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0 Z O6 `6 W) U: }3 r4 ]
7月5日,国家区块链技术(海洋经济)创新中心(区块链国创海洋经济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区块链国创海洋经济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中心将充分利用舟山群岛国家级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开展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科技研究,全面推动我国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在远洋油气供应链、江海联运、海洋渔业生产等关键场景的应用,培养高水平海洋数字经济人才。中心将开发性能领先的区块链底层软硬一体核心技术,用于支持解决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难点,部署建设大规模海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支撑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现代海洋产业、海岛综合保护开发、陆海统筹发展高质量示范区,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中心将围绕海洋经济中的产业数字化需求,面向自贸区建设,在远洋贸易、海洋渔业、海事服务、江海联运等海洋经济关键领域,打造一系列创新应用场景,推动海洋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并以此为样本,利用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向全国海洋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辐射,最终实现科技、产业、人才关键要素融合,使中心成为国家海洋数字经济的创新高地。 3 R2 X. e w' @! B' x- ^: Z, I% e
(来源:北京日报) ) Z* i& m" Z9 i6 Y; V
金砖国家“海洋与极地科学”专题领域 ( M$ z1 d- |8 y* j. Q1 C+ I
中方咨询专家组正式成立
/ c8 K2 `! t7 ?$ C( ] p E0 q 近日,金砖国家“海洋与极地科学”专题领域中方咨询专家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以及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深海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中方咨询专家组成员,21世纪中心孙洪总工程师及海洋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会上,海洋处负责人宣读了金砖国家“海洋与极地科学”专题领域中方咨询专家组成立的通知,并从“海洋与极地科学”工作组总体情况和有关工作考虑进行了介绍。厦门大学李非栗教授就金砖国家“海洋与极地科学”专题领域路线图编制工作进行详细汇报。同时,与会专家就工作组有关工作展开积极讨论,围绕工作组工作模式和机制、IPCC和IOC国际合作、金砖国家项目资助渠道、联合国“海洋十年”和建立现有合作项目和合作科学家的数据库、拓展已有的优先合作领域等方面分别进行交流。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在21世纪中心的组织下,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咨询作用,更好服务海洋与极地领域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工作。 (来源: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7 ~3 @ o0 p/ t( p4 T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7 i% _% _) ` N8 f5 X 加入“海洋十年”实施伙伴 ) f4 M, L) h# \+ \7 |# X! F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宣布,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正式获准成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实施伙伴,是本次获批的唯一一个实施伙伴。实施伙伴是“海洋十年”重要的协调机构之一,海洋信息中心获批“海洋十年”实施伙伴,将致力于“构建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计量体系,传播海洋技术及海洋产业转型发展路径,为海洋国家提供海洋知识服务和培训,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 R$ ]+ h& }! u- c/ e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 V* ^1 P/ n2 R3 j6 p; \ 海洋二所项目入选“海洋十年”计划 7 k$ y* A. a' ]7 k n9 M0 t/ _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携手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共同申请的“黑潮与边缘海的交换及其生态效应”项目入选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该项目依托于已获批的“海洋十年”计划即“第二次黑潮及周边海域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以黑潮及其周边海域为研究对象,研究目标是搭建一个包含多国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框架,推动多学科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深入了解黑潮系统及其社会、经济与生态价值,促进该区域海洋科学研究,并形成有效支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该项目重点研究黑潮及对全球与区域的天气和气候影响,进而改善区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并通过深入了解黑潮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为黑潮、邻近海湾与河口地区的渔业及水产养殖业提供科学管理建议。
6 a" q/ u" M6 E) ]( b9 ?+ k3 P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Q9 c$ G, a) x; m, l2 O3 S
海洋自然灾害防治项目
N/ n: r4 E/ _2 y 入选“海洋十年”
. X, d: r, I p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正式发函,祝贺“海洋自然灾害防治与环境健康增值”项目正式获批,入选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项目。项目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牵头发起,该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云涛牵头组织,合作单位涵盖来自亚洲、非洲等10余个国家的近20个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项目依托于首批“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可预测性、可恢复性”,旨在通过多尺度研究和多学科数据、信息合作调研,建立高分辨率的物理—生态耦合的生态环境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推动各参与国家合作研发海洋生态环境预报系统,发布海洋生态要素预报产品,连接生产者与使用者,为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阐明近海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使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可获取、可预测,寻找可持续海洋发展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实现海洋环境健康增值。
* D# I2 q% v* o! P: ~2 E& b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4 n# J. _4 \* v- x( S 《“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 ; a. Y8 }% b6 z7 Y& r, v: F, G7 b
可持续发展能力
8 M' o+ j4 r+ k( l/ | 指数评价报告(2022)》发布
! N7 ~2 v8 ^0 m/ I& d3 X( C 近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厦门大学)共同发布《“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报告(2022)》。这份报告在提升以人海耦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认知和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能力的基础上,以“海丝”沿线国家海岸带为评价对象,建立了一套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致力于通过评估提升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比于2021年版,报告在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上进行了完善,提高了评价的全面性,并丰富了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表征。报告的结果更加全面地揭示了各国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份报告将为“海丝”沿线国家提供参考和指导,为各国制定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把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落到实处,为推动全球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该报告的发布还将促进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政策方面的合作。通过此类合作,中国将继续推动蓝色伙伴关系的构建和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助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0 k/ [% b& r8 N! K2 S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e2 p2 c2 v7 |9 y% I8 M
南麂列岛海洋生物图谱出炉 ! ^" m+ C7 x' @ }( t
日前,《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图谱》正式发行。该书由自然资源部温州海洋中心海洋生物研究人员编著,地质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目前收录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门类最全的一本原色图谱书,也是目前东海区单册收录海洋生物种类数最多的原色图谱书。全书以20个海洋生物门类进行划分编写,收录521种南麂列岛保护区内常见的海洋生物,其中9种海洋植物和19种海洋动物为保护区内首次记录。书中对每一物种的形态特征及部分物种的时空分布和生态习性均有描述,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南麂列岛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风貌。该书正式发行后可为从事保护区海洋生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和海洋生物爱好者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 _1 o" T$ Q4 ]5 O& z( G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Z2 |; @3 S+ M0 E; R8 Q7 k+ r
378份南极科考生物标本 - V2 d% L2 }9 o r2 }
整理制作完成
" t2 ]1 z1 p$ c: L7 n( f: } 近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生态学研究团队联合极地样品标本馆开展第38、39次南极考察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整理工作,共完成整理和制作液浸标本378份。未来,这批标本将为国内外科研人员和社会机构等提供共享服务,并通过极地中心公益性服务平台向公众展览开放。本次整理的样品中,海绵、海参、海胆、海葵和珊瑚等为常见,其丰度和生物量也高于其他生物。最大样品为海绵,质量超过1千克。通过对不同采样站点进行比较发现,海绵、珊瑚、海胆和海参在多个站点均有出现,但其丰度和生物量在不同站点呈现出差异。极地生态学研究团队也开展了极地底栖生物条形码库建设,已对送测的521份样品开展了DNA(脱氧核糖核酸)条形码测序,已同步从公开数据库收集了4200多条底栖生物基因序列,后续将依托所获得的极地底栖生物DNA条形码序列及其他基础分类学信息进行进一步鉴定。
+ Y1 O' X6 n- B1 M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学术论坛
8 x: M, x# ]$ r& W# G 《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 , G" n7 t& c6 ^: ~+ M
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 ) N' G* v. y$ P$ G( q( K6 r
成就和展望国际研讨会举行
* x w J2 _, O5 _, M: H: c 近日,“《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成就和展望”国际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研讨会由外交部、自然资源部、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单位主办。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武文忠、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联合国副秘书长苏亚雷斯、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汤姆森、《协定》谈判政府间大会主席李陈蕙菁、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孙永红和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事组织等重要涉海机构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来自欧盟、美国、英国、南非、智利、古巴、塞拉利昂、巴基斯坦、葡萄牙、日本、韩国等代表、官员,以及国际海洋法法庭、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和中外大学的专家学者约400人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会议。各方积极评价《协定》对促进全球海洋治理的重大意义,并围绕《协定》相关制度及其对海洋法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展现出携手推动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决心。
3 q. s8 T* |* [! \ (来源:自然资源部) . J- u7 {/ ~/ ~" J1 v1 R: z
海洋蓝碳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
2 \, T' N* t8 B5 c8 a/ ? 专家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 ^4 O- H+ P" {7 U6 P9 z
近日,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办,山东大学承办的“海洋蓝碳技术路线图编制专家研讨会”在青岛成功召开。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以及来自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15家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中国海洋大学于华明教授、山东大学刘纪化教授、浙江大学肖溪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李鹏春研究员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蒋增杰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基于海洋的二氧化碳清除(CDR)技术、蓝碳技术体系及海水碱化增汇技术、滨海湿地增汇技术、海底CO2地质封存技术、渔业增汇技术等内容,与会专家围绕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困难和挑战等方面积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开展海洋蓝碳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意义重大,希望在中国21世纪管理中心的组织下,积极配合开展好这项工作。
2 @6 e7 _3 h9 }5 | (来源:澎湃新闻)
8 L$ P }# B8 Y' U9 ]5 S& T! I 2023年浙江省第十二届
- q! I' Q* v% c7 E3 U- i/ o) U# Q 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举办
) [" h$ d3 R) K* p. {& q 7月1日,“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海洋治理现代化”暨浙江省第十二届海洋经济发展法治论坛在浙江舟山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在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背景下,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海洋治理现代化”主题,分为主旨报告和专题讨论两个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上枫桥经验”理论与实践、海洋治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海洋经济法治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法治问题等方向进行探讨交流。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涉海高校以及浙江省法学会、宁波市法学会、温州市法学会、舟山市法学会等46家单位的6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来源:浙江海洋大学), s5 U( t4 Q' X0 B
第二届“先驱青年学术论坛”召开
8 g9 |; j, [0 ^% z 近日,在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指导下,由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采矿技术》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先驱青年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该论坛旨在推进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相关工作,助力年轻科学家成长。论坛针对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承包者近年度航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交流,并研究了重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本次论坛设立“数字技术在深海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深海绿色装备技术”和“国际学员培训计划(暨北京先驱“龙课”及品牌计划)”3个分论坛。来自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就“数字孪生技术”“数据标准化”“数字化模型构建”“环境保护与保全”“装备绿色和智能化”“环境保护区圈划”等重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 V- Z3 p1 P' i; V; E3 n0 o (来源:中国网) 9 B2 L: e5 K$ R. M8 R
国际原子能机构 , F0 S( C' y A
同位素技术交流会举办 ! v6 W" z7 S5 u" B% f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同位素技术交流会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举办。本次会议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海洋环境实验室及海洋三所共同主办,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6个亚太地区国家的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交流会在线上进行了4个专题研究报告,内容涵盖海洋放射性监测与评估能力提升、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的测定等,展示了海洋三所在同位素技术方法与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此次交流会通过同位素海洋学的技术手段剖析海洋污染物的严重程度、传导路径乃至影响的持续性,并将该技术普及至亚太地区国家,从而最终形成各国间对海洋环境的共同认识和理解,为各国后续制定符合当地政策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3 W# d) \( U. v+ \. L% J) i) `" R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国际海洋动态9 }+ y* N' l, v4 \9 [2 e
非洲国家通过《莫罗尼宣言》
" W& F3 v; R, \4 _3 n 近日,来自非洲各地的蓝色经济专家和政府官员在科摩罗首都莫罗尼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莫罗尼宣言》,概述了促进蓝色经济的共同愿景和承诺,蓝色经济将成为非洲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与会者就落实《莫罗尼宣言》的一系列优先行动达成共识,包括深化整个非洲自由贸易区岛屿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加强西印度洋地区海上安全,倡导增加公共和私人投资,推动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蓝色创新等。《莫罗尼宣言》将成为非洲国家与其他地区利益攸关方合作,以及在全球层面推进蓝色经济议程的基础。 # P& ` C$ K& E% h8 u+ W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9 \; k! W0 b/ }8 `& S- S “海洋十年”发布《海藻恢复指南》
, E' e. S6 B3 i9 w: v 近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官网发布《海藻恢复指南:世界各地海藻恢复项目的经验教训》报告,介绍了海藻恢复现状、海藻的多样性和分布、海藻减少的原因,评估了海藻森林恢复的必要性,提出海藻恢复的目标、评价、监测、选址、试点项目规模化和行动方案,总结世界各地海藻恢复项目的经验教训。报告指出,尽管在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有相对较长的历史,但海藻森林恢复的科学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丰富的知识需要学习和分享。通过基于科学规划的协作努力,促进所有利益攸关方和管理者参与决策制定,将大大加快海藻森林恢复。 ! Y- u9 V5 I, e; F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8 I* A: [+ z M0 S “2023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举行 - g n( \: m1 J+ ~' e; U
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期间,“2023年海洋与气候变化对话”举行。与会者强调,采取行动保护海洋至关重要,海洋必须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进程的所有相关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对话重点探讨如何加强海洋保护行动,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并在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中减少碳排放。对话特别关注两个主题,即沿海生态系统恢复和蓝碳生态系统,其中包括渔业和粮食安全。 5 P0 ]( x- h( w4 _3 r! a |# W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6 y$ L4 G9 c" c' k- z' g: f 欧洲发布可持续海洋观测合作声明
0 i/ ]) S7 B7 r 在5月举行的欧洲海事日活动上,由欧洲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欧洲海洋观测系统、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欧洲海洋科学考察船队、欧洲浮标计划和欧洲海洋观测以及数据网络等机构共同组织的“从公海到海岸的可持续海洋观测:共同责任”研讨会成功召开后,经过数轮意见征集和反馈,与会各方共同批准了一份关于海洋现场数据收集及在海洋观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合作声明。声明称,海洋观测活动依赖于标准化平台、传感器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的组合;在数字孪生时代,政治、商业和投资决策的贡献者,以及减少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关键参与者,迫切需要一项政策持续为数据生产者提供支持和激励,确保海洋观测系统能够发挥长期潜力。 1 D9 N J. Q6 @0 S8 T# E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9 o$ g( `) s: L d, E9 ?9 o" F2 |# u
2023年欧盟数字海洋论坛召开 & M3 L) p# g1 ^& ?/ V2 q
6月29日,2023年欧盟数字海洋论坛展示了数字孪生(DTO)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海洋领域面临挑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论坛旨在促进不同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合作,确定利用DTO解决各类紧迫海洋问题的潜在途径。DTO是欧盟“恢复我们的海洋和水域”使命的关键成果之一,旨在提供可操作的知识,为决策和规划提供支撑,确保海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R" O) {1 I$ n. }! f m2 }8 j( A$ b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1 { C4 i: n1 ~% } r6 I* t; N 欧洲极地委员会发布 ' s( u8 V! i0 t% x0 B" b3 {
《EPB新战略2023~2027》 近日,欧洲极地委员会(EPB)发布《EPB新战略2023~2027》,概述了EPB在未来5年内拟开展的优先事项。战略称,极地地区是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需要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和广大公众的关注。EPB的使命是推进欧洲极地研究界的协调与合作,旨在为欧洲各极地研究机构建立一个沟通合作的网络。9 k. ~/ W( ]! x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 S1 y1 h, _% m% }# m, e' E 海洋快讯 | 6.24-6.30 & P9 s- w& R5 U' i
海洋快讯 | 6.17-6.23
9 \- a6 U& f% r& R# C Z 海洋快讯 | 6.10-6.16 1 D: i- Z3 @) E! S+ ~/ R
海洋快讯 | 6.3-6.9
3 y O& i8 o- P: {. D K: J0 N 海洋快讯 | 5.27-6.2
7 n M1 {" H' v( m4 K/ U8 K* w! w 海洋快讯 | 5.20-5.26
8 V! I( u1 q+ a( ` 海洋快讯 | 5.13-5.19 7 K7 p' c4 O% g _. M9 O
海洋快讯 | 5.6-5.12
% Z, u! w% P; q' H% V 海洋快讯 | 4.29-5.5 2 H7 L* E. z$ _$ W7 n
海洋快讯 | 4.22-4.28
/ |# X1 E- I+ W6 A- H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F4 x8 H( M" P 编辑:史卓然、陈嘉楠 ( u0 h4 p- `, J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U& p1 p& B( o* l) v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心网站手机版* `' j) k" x/ N
$ N* F( Q P2 E4 R" e% k" n( Y0 A: c
o( L4 a0 h* j9 A) s
! y. f! M. q: U' r. P1 D
) n+ `" H; u* [9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