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院士新著《科坛趣话》在科学与文化之间架起桥梁 - 海洋地质学家

[复制链接]
& A; N* z" k# b

记者 曲鹏

+ ?( [$ |" ?+ [$ c1 y6 t

继“中国好书”《深海浅说》出版两年之后,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推出新著《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通过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来阐述科学的文化本性,其中也饱含着对中国科学界的期待。

8 N+ T$ o) y+ q0 o( |

《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9 Z4 R9 O& V4 W: k& A- ?; y

汪品先 著

% ~8 j9 `8 \% W2 d' y2 y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l! P0 _$ y. B: K

“写这本书的缘起,是我在同济大学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科学与文化。目的是通过讲故事,从科学的文化源头出发,阐发科学的创新本质。希望有助于纠正对科学的误会,不要把科学看得太严肃。”在汪品先的眼里,“科学是好玩的。科学不光有用,而且有趣”。他将这种热爱注入文字,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科学与文化间的桥梁。

/ g, P/ A8 K% M! p2 j r" e8 `; t, K

《科坛趣话》前四章集中讲科学家,后两章主要讲科学珍闻,先后围绕空间视野和时间尺度分别展开。科学家故事避免了传统的正面介绍,从科学家的错误和争论入手,从侧面刻画科学家精神。科学趣闻则围绕空间视野和时间尺度分别展开:在科学趣闻的花丛中“采蜜”,提炼出理性认识来拓宽视野;在穿越时空的阅读中“悟道”,看到人类在自然界里的真实位置。

' C* e/ D7 }. o; l& K0 X

“涉及源头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最初的各种想法多数都是错的,只有其中一个后来得到证实,才是对的。”做出许多重大发现的哈雷也曾认为“地球是空心的”,《天演论》的原作者赫胥黎曾将深海软泥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当成是“原始生物”,曾经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开尔文勋爵曾认为地球年龄不到一亿年……汪品先特意选择以大家熟悉的国际知名学者,走进“后台”,看到他们也曾有过的错误想法。对于这类科学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失败,汪品先认为“应当尽量避免,但是不应当被责备”,而对于学术造假、蓄意欺骗这类错误,汪品先认为这无异于欺世盗名的罪恶行为,“格外可恨的是那种以科学作敲门砖,拿论文当化妆品的无耻之徒,学术界混不下去换个行当再混,科学界本来就不该让这类人入门”。

! t$ V! b5 x7 A, w' e) b. m

《科坛趣话》还致力于发掘科学家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谦逊内敛的达尔文差点将进化论的发现权拱手让人,发明奇才特斯拉最终潦倒一生,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差点“弃科从乐”,卡森哪怕罹患癌症依然坚持为环保发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起鲜活的科学家形象,一件件真实的案例反映出科学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再是课本上的一个个名字、科学定理里的一个个单位名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群星,而是和众人一样,有顾虑或缺陷,但同时又有勇敢与坚持的人。

+ ?" p+ v" D. J( d' B, T- i5 B

作为文化功底深厚的传统学者,汪品先在书中多次引用中国传统典籍,如在谈论科学家应对错误的做法时,他引用了自贡的古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寥寥数语,便将对待错误应有的正确态度描述得淋漓尽致。谈到科学家与艺术时,他用周朝“六艺”中的“乐”(音乐)与“数”(数学)论证了科学和艺术都是文化这一观点。诸如此类的描述,书中比比皆是,行云流水间将现代科学观点与传统中国文化融会贯通。

' Y5 x- H( i6 x

在每章的末尾,汪品先院士皆有一篇“后话”,以画龙点睛的方式,点破故事背后的哲理。与正文中的“润物细无声”不同,汪老在“后话”中直陈他对科学界、尤其是中国科学界的赤子之情。“科学的果实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土壤是文化,而且是先进文化。作为生产力,科学是有用的;作为文化,科学是有趣的。两者互为条件,一旦失衡就会产生偏差。”

; C! l7 ?) h& o G. M& v! p9 J3 f% @. A( D8 o0 f" D3 e r$ L# l$ l: Y, G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莱发包装
活跃在7 天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