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3 J3 E! T* X5 Y% x 原标题:怎么办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建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 c( \+ n* Y" ? y4 n) {
6 [8 R9 {) i( o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科学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科学教师、教研员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科学教育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学科技教育创新发展成果等,为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0 S5 Q J5 v& N) T8 {- i* O
 ! {5 y9 u# [4 f/ `* [1 u+ f0 V& L2 u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更加凸显,科学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必须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说。
d* R" O# p! K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0 T$ a0 E1 [' q$ B2 T. j# I “中小学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包括做实学校科学教育、做宽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胡卫平认为,高校在这其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加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学教师,联合多方组织创新科学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打造全过程优秀科学教师人才链。 : z! }- L0 l W6 A! C) K) M
 1 G/ M3 R7 X! d/ ~5 T" E6 W; O
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人才保障。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马卫华说,针对广东科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难题,广东二师正聚力拓展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尤其联合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市县中小学等平台打造科学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以此构建高质量科学教师教育体系。 ' r" Z, ? r" v9 N0 {9 j1 n( `
在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孙宝玲看来,专业性社团在师范生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于一般学生社团,专业性社团具有较强专业性、科研性和创造性特点。”孙宝玲说,高校要进一步发挥专业性社团在跨学科、跨系部、协同校内外机构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未来科学教师在实验实践创新发展、协同创新培养机制方面等打牢基础。 # a$ [! X2 `+ {3 ~/ Z1 ~2 N$ G$ H
 m. W/ z& k, a
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是研讨会现场交流的热门话题。
' g: J R4 z1 w4 R8 c “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开展沉浸式探究实践,这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科学教研员马学军认为,“双减”之下,作业设计更要突出科学探究与实践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实践的能力。
5 P; a) Z9 f k8 L" }1 {9 f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秀红建议,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作用建立持久机制,深入调研和了解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探索与正式教育相融合的非正式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同时重视博物馆、图书馆等校外科技资源,推动多元资源共同服务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 % O5 h- c; [( n
南方+记者 姚昱旸
8 b; i' F1 p0 o5 J3 m 通讯员 姚群 游毅文
/ {' I7 }8 h1 T- d6 [- q4 \ 【作者】 姚昱旸
% w5 X" R1 @% F 广东教育头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u' r" v2 P: p4 {+ l& K6 e- A* c8 E; R5 s `) E
责任编辑: 2 S" O+ r0 B2 O: g- |3 c
+ I. I' S' L8 C5 _
5 j2 g' w! H$ w"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