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6 X- ^. f$ g* c4 z
 & r% K% L! c% y: f
格林尼治时间2021年3月19日,全球权威海洋生物学数据库《世界海洋生物目录(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WoRMS)》发布了2020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种”名单。由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家团队发表的深海海星新物种Astrolirus patricki Zhang Zhou, Xiao & Wang, 2020 (中文名又称“派大星”背板海星)入选了2020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种”名单,这是首次由我国大陆科学家命名并发表的海洋生物物种入选该名单。
/ Q% u4 z( M4 d “派大星”背板海星采集自西北太平洋海山1400-2100米水深处,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星纲—项链海星目。海星是棘皮动物门中人们最熟悉的一类,从近海珊瑚礁直到海沟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然而,项链海星目却是一类仅分布在深海的海星,它们广布于全球大洋暗无天日的深海中,从未被世人所熟知。随着我国深海科考、深潜技术的发展,这一类独特的深海海星的神秘面纱正慢慢被揭开。那么,“派大星”背板海星这种直到2020年才被发现的新物种的背后又有什么新奇的故事呢? 0 E# \! B9 _2 Y. J
: y- s( G" M+ c4 p- c 根据林奈双名法命名规则,“背板海星(Astrolirus)”是这一新物种的属名,“派大星(patricki)”则是它的种名。新种的命名者张睿妍是海洋二所与上海交通大学所校合作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王春生研究员。作为一名从小看《海绵宝宝》动画片长大的90后,张睿妍解释了为何以派大星来命名这一新种:“这个海星其实长得一点儿都不像派大星,作为项链海星家族的一员,它甚至与我们在近海常见的海星完全没有相似之处。”派大星”背板海星具有7只细长的腕,而身体中心的体盘却非常小,整个身体除了骨板几乎没有什么肉,瘦骨嶙峋的样子与珠圆玉润的派大星刚好是两个极端。而这种海星之所以以“派大星”为名,是因为它特殊的生活习性——与深海海绵生活在一起!”
4 B% N5 j; J1 N' _7 f+ [ 在深海中,不同种类之间的共生、共栖关系并不罕见,深海海绵、珊瑚等大型生物会为其他动物提供较好的栖息环境,因此,科学家们常常会在海绵上发现各种附着共栖的动物。但除了少数进化出专性共生关系的类群来说,多数动物会不固定地出现在悬崖、岩石或其他底栖生物之上,这些环境通常水流较急,为它们带来了相对充沛的悬浮食物颗粒。然而,“派大星”背板海星目前所发现的所有标本全部都栖息于海绵之上,就像海绵宝宝与派大星一样,是一对难舍难分的“铁哥们”。这使我们不得不好奇这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到底受何种因素影响,又是否是一种专一的共栖关系。而要解答这些问题,还需要未来深海科考的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 A# |3 i" }* W3 ~9 Y. @; h “WoRMS十大海洋新物种” 由全球海洋科学家提名,从2020年新发现的近2000种海洋新物种中选出了10个最具特色、最为惊奇的新物种,名单发布的这一天也正是国际科学界发起的“国际分类学家感谢日(World Taxonomist Appreciation day)”。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物种的发现与认识,不管是生态学研究者,还是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者,都需要了解自己研究的生物是何物种,有什么样的进化地位与生态习性,而这些基础的物种知识,来源于分类学家们孜孜不倦的观察、采样与鉴定。因此,WoRMS选择在每年的3月19日发布“十大海洋新物种”,既是对分类学家工作的肯定,也是鼓励生物学家们对为自己的学科发展奠定基础的分类学家表达一份感谢。
! e5 \1 a4 D* ]0 R m 在今年的名单中,也有许多神奇的海洋生物入选,包括形似外星人E.T.的深海海绵、生活在鳐鱼鼻孔中的桡足类、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水熊以及善于伪装的尖尾海龙等。这些新物种在生态学、遗传与进化、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有许多海洋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而海洋中仍有数十万乃至百万的物种尚未被人类发现。在它们消失之前发现并认识这些未知生物,是我们保护海洋的第一步。
# x# f8 Q- n7 u/ {7 y4 m Ten remarkable new marine species from 2020 2 z" A7 w6 v- i7 }9 l6 d
https://lifewatch.be/en/worms-top10-2020
, o$ o2 F( v" B+ { 
+ W, p6 M# v7 F8 q4 \3 Y0 o9 z- k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END—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大家都在看9 s d) Q4 ]5 _2 g% N$ |6 j# b

$ F, [" [" u- |) W3 A- t2 J, F ►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F( J# f( X1 N9 G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自然资源部“十三五”期间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情况
$ e: ?7 G2 r' C% R9 m# F, N9 L ►制定“海洋”专章!《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正式公布 4 W1 q3 ?; d/ `# m/ U

7 T I' T9 D! {# Q# b7 f/ ^/ z ►全国人大代表 吴立新院士:全国海洋大学、高校设置涉海学科数量和体量难以满足海洋强国建设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 . U2 k3 q" j3 E5 E
 h: i7 Q; Q4 Z* ^6 i
►五家涉海学会2021年两院院士拟推选名单公示(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水产学会、中国航海学会)
( Q, g: O6 x. G4 W$ f" L  7 F; |! K& H0 Z0 x1 i/ j
►苏纪兰院士为你解读:修复滨海湿地有多重要?
5 R. p& l3 P+ p3 K6 V ►渔民不慎将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观测仪器打捞上船…… $ m" o7 Z9 j" b1 j$ {/ u& k ^" d
►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所长蔡锋建议:在厦门加快组建"海洋大学",支持厦门建设全球特色海洋中心城市……
+ M- g. ?& n+ s' ]$ T! ~ ►周末住一晚近万元!被查网红海上酒店污水直排入海!涉嫌非法占用海域现已被拖离|任何使用海域行为都需海域使用权证书!这些你需要知道… 6 w6 V; z9 }/ k2 s/ O, v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马上开始,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海洋国家实验室组建工作 0 H, l' q5 P% G0 v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海
7 x* c4 d# v* O: A- X* M; o' N$ T ►我国首部风暴潮数值预报专著《现代风暴潮预报技术及应用》 洋8 n& \: {' A1 g1 `8 Z% ?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书
8 j+ Q W) s& G5 e$ w4 S. g1 v2 f9 i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栾锡武研究员 著 屋* z3 E4 A }( d/ [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 G9 a! Q7 o/ o1 A
►1:300万比例尺《中国海海洋地质系列图》出版发行!| 实现了中国海全海域海洋地质基础图系的更新换代
' R7 ~4 M4 N0 O0 _9 Y ►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教材出版
6 _9 p }4 m E3 m8 n8 I ►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吴自银研究员等牵头撰写《High-Resolution Seafloor Survey and Applications》出版 : h; |# Y% a* I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陈令新研究院等编著
$ ~( D5 _$ ` B8 ~1 C ►《自主水下机器人》封锡盛院士等主编、徐会希高工等著
[- H! c! k1 [: M! p ►林明森研究员团队:中国海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工程、产品与处理
. ~; r; ~* s$ v! B5 |6 o6 ~ ►《渤黄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中科院海洋所宋金明研究员等编撰 % d6 ]/ Y3 s3 A- a/ o# \
►《海洋和海岸环境塑料污染与治理》骆永明等编著 * ^0 \$ k. D( E' r. L! R7 A, H6 r3 q! c
►《恢复生态学》:湿地生态系统的功益及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
; m+ j6 n+ g% `, H1 |! z: X( k ►《地球系统与演变》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1 I( S) C: i8 A# J' A& w) L1 S/ c 
$ n1 w9 B2 ]1 i+ ?& V \$ T 海洋知圈
0 k; R2 P) M! Z) a% R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 @7 _4 ]+ p4 `: d+ ]0 C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 h7 n9 S- E- C# V" b- F

p& o2 G% q) D: D+ W1 B+ C' g+ o

4 p5 [5 `& ^1 P7 v& k: t 如您喜欢,请“ 点赞”并点亮“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