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_9 L: r c4 T6 L
第一个站位 " Y! { a1 ?8 L, G
厦大女生“控场” ' f6 X# y6 @/ Z5 m
找寻5亿年前物种
; E: G4 h; R( x7 n( B 在海底拖网工作中,研一学生吕明昕负责指挥记录 ( ^. Z+ P/ \, R8 a' H! Q& Y% {; B& r9 |
/ y! i. s0 F$ I" _: n8 ~ 吕明昕在科考现场。
; n: M" Z$ @& U: W' K6 a" B 9 M M7 a. b2 v( H2 Q
! L/ D. I6 o4 _7 v/ P
捞上来的海底生物中有几十只水螅。
/ u- L, j4 S+ Q# t' n
+ _0 B6 b7 \$ O n0 [- `' v. l
$ q3 O. ^( w& v; C* k6 ]5 A 网兜长约6米、直径约2米。
; J/ S$ I5 V8 \8 w$ K% @ , d, l" S. E' ^+ z' S) `8 j
本报讯(文/图 特派记者 张江毅)昨日凌晨,在大部分人即将熟睡的时候,“嘉庚”号科考船已经抵达第一个站位,并且“扎稳马步”,为首次海底探测做好准备。
5 H4 D# F. o6 \" ?7 N: Z1 K 此时,月光正洒向海面,海水泛着银波,墨黑色的大海略显神秘、静谧,甲板上已经站了十几个人,并伴着机器操作声。对于海上科考人员和船上工作人员,这场景再熟悉不过。 # a) \" k2 ?- i, u, U: s5 z5 H
网兜每秒下沉约1米 P3 L$ w( @" U0 V' x7 L5 E S
避免“脚底拌蒜”
3 y. T7 ` t+ \! t0 v 本站位主要进行海底拖网工作以及海底摄像机测试。 8 ]* B. w2 U/ I; w# w: M, p
海底拖网即是将网兜绑在铁架上,利用门吊吊起,让它沉入海底,并拖拽一段距离,将海底生物捞起。如果不太幸运,也有可能捞到一网兜的深海泥巴,那就要花半天的时间,把泥巴全部冲走,把生物留下。
7 Z8 u0 t9 l7 S; B1 X8 q) U; j 哪怕简单放个网兜,也有讲究。比如,下沉的时候,网兜每秒钟只能下沉约1米,避免缠绕,跟人走路一样,走得太快,容易脚底拌蒜。
- `. L! b/ E' ]; l1 V. S+ `% s 只见,在门吊和十来个人的合力之下,长约6米、直径约2米的网兜被送入海中。而站在一旁指挥记录的是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研一学生吕明昕,她是本航次科研人员中唯一厦大学生,也是在场唯一女生。她一边盯着标有“水深”“船速”“风速”“地质”等信息的显示器,一边拿着报告单记录,还不时与探测部工作人员沟通。她要找的是水螅生物,一种疑似5亿多年前就已经出现的物种。
, i4 E/ Q7 v! m# ] 2厘米高的“小草” - L" D2 i" w0 k9 v( N4 b
清点出几十只水螅
% ]; R N. _3 y 凌晨一点多钟,在众人一片期待中,网兜被缓缓拉起。不过,本次结果有点令人失望。 + f+ [0 Q0 {6 E
这么大一个网兜,捞上来的海底生物一个饭碗就可以放得下。尽管如此,吕明昕还是一只只地将它们清点出来,拿着盘子装着,并且将它们分类处理。幸运的是,网兜里刚好有一群水螅,虽然是一群,但实际上组合的形状差不多就如2厘米高的小草,可就这么一棵“小草”,里面就有几十只水螅。
7 S1 X- P2 m$ ^" u1 N 对于为什么研究这种古老且看起来略显“无趣”的生物,她告诉记者,导师的一句话深深影响了她,“你深入研究一种东西,再无趣也会变得有趣”。况且,由于水螅生物经济价值低,水螅生物的研究几乎成“独门绝学”,她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
* n8 f, J+ Z7 ?7 A 她告诉记者,本来以为当晚要忙到天亮,提前喝了一杯咖啡,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就把事情做完了。
7 _% y e, \0 ~4 w/ [ 第二个站位 # |8 E2 e4 P f+ X" l7 m; U
2吨重8米长“温度计”
( c8 J4 F4 l) i 送入海底2700米
9 T! \' b8 C- I7 x$ V1 |6 @ 热流探针测量的温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
3 o o4 C% \7 D $ A8 }3 j4 C. t: M f
热流探针出水。
1 ] S. |4 v+ o6 E1 R5 h/ V 4 N' c/ w% k0 Q( p* ]
& g: d1 _7 j* s/ U 利用门吊将热流探针放在固定架上。
- E& r+ U; q' G1 w$ ?4 H3 M 9 \2 P ]# e" U6 |6 ]
本报讯(文/图 特派记者 张江毅)昨日早晨六点半,“嘉庚”号科考船抵达第二个站位,本站位将执行6个作业。 3 t8 H2 e, b: P* j, r
一到站,探测队和科研人员就忙活起来。
# L% c' t$ A3 _ e: f; J 首个作业是热流探针的下海测试。所谓热流探针,通俗讲,就是体温计,不过这个体温计测的是海底的温度。大海何其广阔,这个体温计也跟着“进化”,它重达2吨,长达8米,需动用十来个人,用上一个多小时,才能把热流探针送到水深2700米的地方。跟测人的体温一样,还得让这根针在海底待上一会儿,才能把它拉上来。直到上午十点半左右,热流探针才被拉到甲板上,一看,全身裹着深海的泥巴。 ! X- p+ ~. |2 _4 |% E
这个“大块头”却有绣花功夫,测量的温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以千分之一来计算。 2 [2 J! d! [% n0 D& n0 N9 y
之后还进行沉积物采样、多波束测线等作业。
7 w& X4 b4 [7 ^) c 由于昨日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工作人员一作业,就汗如雨下,皮肤焦灼,不少人员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逃避这火辣辣的“热情”。
( u) H* q% G0 E# A 来源:厦门日报
' H2 q: D4 A# x: N 03 / [- r, |2 k/ B. Q: J- [
; z4 x& f( w! ~% o% u3 F/ y S' R4 B: o- y& b- G
. N/ a2 T! k0 h7 b" ^
}5 Z# v F$ J& x5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