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海洋科学系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计划

[复制链接]
一、学制
四年制本科
二、培养目标
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完善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能够把握学科前沿并综合运用专业和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和科技手段来研究与解决地球科学问题,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综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系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育,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系统的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技能的训练,能够把握学科前沿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数物与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科技手段来研究与解决地球科学问题,具有从事探索地球内部结构、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预测、工程勘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高等教育、科技开发和行政管理的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学生应获得的知识:
% k! V9 G1 g, \. `8 d. t1、掌握扎实的数理知识,要求选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A等课程;
9 {( s4 b8 g' A) d% C. M" b2 O' o; ?2、了解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要求和引导学生从素质与能力拓展选修课程中选择相关自然科学、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课程;
( G' e! Q7 {9 |' b7 R$ Z+ v' x3、了解人文科学知识,要求和引导学生从素质与能力拓展选修课程中选择相关文学类、哲学类、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国际关系等课程;
7 J+ C# D8 m  T- S- s4、掌握地球物理学专业系统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要求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地震波理论、位场与电磁波理论、地球物理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要求选地震学与探测方法、重磁学与探测方法、电磁学与探测方法等专业骨干课,以及拓展专业知识和方向的关于地球时空变化与动力学过程、探测和认识地球表面与内部结构及其性质、了解地球系统和人类活动关系等方面的多门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纵深系列课程;
" ~( D( {( a( _; Y1 B. {/ J5、具备为专业服务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必需的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海洋科学等跨学科方面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要求选地球科学概论、测量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语言及图形学、信息和数据处理与表现等方面的课程; 4 b& E( ~9 F! X! H7 [( p! z) {
6、了解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趋势,要求选地学综合讲座、地球物理学新技术新方法等课程。
0 h: S, O- R) H- X) @$ H7 |: [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 G. B' D1 D) I
1、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要求选数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专业知识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 P+ d% b, Z8 L  n' Z" k; z2、塑造和提高发现、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地球科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习专业课程中地球物理学家归纳和分析信息或证据的方法并掌握研究过程; 9 Q' f- H7 [( H
3、塑造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选择相关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课程,并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磨练;
. k* V9 ~' L, Q4、具备一定地球物理专业的实验设计、现场工作和数据采集能力,要求选择地球物理综合实习等课程; 9 a7 D# a) ^8 k# c* k% K; S
5、具备一定实验室工作能力以及实验数据归纳整理和分析、信息处理和解释以及计算机表现的实践能力,要求选择专业实践类实验课程; ; t. F5 }- r; i' ^
6、具备表达和交流能力,要求通过科研论文和国际学术交流实践等教学环节;
! L. K, u+ E+ X3 |  E9 [" I0 u7、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通用技能,包括掌握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基本能力,要求选择英语和计算机等相关课程,通过课程论文与文献检索和分析等教学环节; % Y  A1 f' M# f+ K6 K
8、具备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要求选择和参与科研创新项目以及实际科研课题,通过实践锻炼等教学环节。
五、主干学科
应用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等。
六、专业主要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地球物理学概论、地震波理论、场论与电磁波理论、固体地球物理学I(重力学、地磁学、电磁学、地热学)、固体地球物理II(天然地震学)、应用地球物理学I(地震探测方法)、应用地球物理学II(重磁电探测方法及测井)、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重磁电、地震及测井)、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地球动力学、数字信号处理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计算机地学应用实习、地球物理学概论实践、地学认识实习、地球物理综合实习、地学综合讲座、地球物理学新技术新方法讲座、创新实践项目、 单位企业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等。
八、相近专业
固体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勘察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海洋科学等。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170学分,方可毕业。本专业所授学位为理学学士。
十、有关说明
1、专业选修课:要求修满至少12学分。三年级分流后,学生选修的课程根据其学习方向而定:(1)固体地球物理方向,建议选修《地球动力学》、《天然地震学》、《地球灾害》、《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概论》、《板块运动学》、《海洋地球物理》;(2)综合地球物理方向,建议选修《综合地球物理解释》、《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概论》、《岩石物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岩石学》;(3)地震勘探方向建议选修《地震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解释》、《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概论》、《岩石物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岩石学》;(4)岩石物理学和地球物理测井方向,建议选修《岩石物理学》、《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概论》、《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岩石学》;(5)工程地球物理方向,建议选修《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环境与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概论》、《沉积岩石学》、《测量学》及实习;(6)其它方向:可选择跨专业的相关课程。选择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学生要求选修课修满至少12学分,同时CET-6成绩不低于520分,并有科研实践学分;其他学生可选择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拓展项目的学分来抵充选修课的学分。 - ~* K2 q( c- [! l; F3 K( b
2、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可包括创新实践项目(2学分)、企业实践项目(2学分)、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讲座(至少10次,2学分)以及其它渠道的实践项目(2学分),要求在4年内修满至少4学分。 1 \1 O; F# s- |$ a. }: P
3、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思政类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在本培养计划中所定学期为建议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课程安排进行调整,调整原则为单学期的课程仍在单学期选修,双学期的课程仍在双学期选修。
十一、教学安排一览表,实践环节安排表,学时、学分汇总表,课外安排一览表
地球物理学专业四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8 M7 ~- k# x6 W' v$ z/ A+ D+ [; n  ]6 h+ u
/
3 m( d" h/ K# j6 k* O

, R) E. {+ {6 x( `2 B1 C! `* Y
2 j$ h0 Q1 [, P5 q
. r# i- a  P2 O4 l( b* K
+ u1 g" y& N" A3 E& ?0 c3 {# f

7 P# R9 y: e( B' L
* C; N$ A8 l" v, n6 [  X, Q5 _( A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一、公共基础课(必修70学分)
002016-9
形势与政策
2.0
68
1
1
1
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4
2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0
34
2
07805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6.0
51
3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34
2
360011
军事理论
1.0
17
1
320001-4
体育
4.0
136
2
2
2
2
大学英语
12.0
204
4
4
2
2
100096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
34
2
100216
C/C++程序设计
2.5
34
2
100097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2.5
34
2
122137-8
高等数学 A
12.0
204
6
6
124001-2
普通物理A
7
119
4
3
124006-7
物理实验
1.5
51
2
1
122010
线性代数B
3
51
3
1220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51
3
122013
数理方程
3
51
3
二、专业基础课(必修23学分)
121137-8
地球科学概论
5
85
24
3
2
121183
地球物理学概论
4
68
14
4
121190
位场与电磁波理论
3
51
10
3
121189
地震波理论
3
51
4
3
121202
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
51
3
121188
数字信号处理
3
51
4
3
4 b( @) u' P& [" r& }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 M; M+ E  V$ J1 B
: D; C& d$ e& w% X' `2 Q
/
9 p, K# z8 n7 h0 T
; e* @3 Q& W  K7 G
8 Q) U/ P1 B9 s) w

2 y+ x5 d: o( D9 i

3 `% y% x, [3 v3 H7 g! F$ L0 z
  T" ~  _7 d) H5 m& G
0 H: u) A4 r; ]( y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三、专业课
必修课(必修19学分)
310065
构造地质学(含大地构造)
3
51
6
3
310066
固体地球物理学I(重力学、地磁学、电磁学、地热学)
3
51
4
2
3
310068
应用地球物理学I(地震探测方法)
3
51
6
3
310067
固体地球物理学II(天然地震学)
2
34
2
4
2
310069
应用地球物理学II (重磁电探测方法及测井)
4
68
4
6
4
310070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解释(重磁电、地震及测井)
5
85
5
选修课(12学分)
310048
岩石物理学
2
34
8
2
121181
地球物理测井
2
34
2
2
310049
地震数据处理
2
34
14
2
310050
地震数据解释
2
34
10
2
310051
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解释
2
34
12
2
121195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概论
2
34
2
310052
地球动力学
2
34
2
310053
天然地震学
2
34
6
2
2
310054
地球灾害
2
34
2
310055
板块运动学
2
34
2
310056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
2
34
11
2
121057
工程地质学
3
51
3
310057
海洋地球物理
2
34
2
12120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2
34
2
310058
沉积岩石学
3
51
3
四、素质与能力拓展课(至少选修9学分)
实践环节安排表
课程编号
名     称
学分
学期
周 数
上机时数
备  注
360002
军训
2
2
2
暑假(校内)
121172
地学认识实习
2
2
2
暑假(外地)
310059
计算机地学应用
4
4
4
暑假(校内)
310060
地学综合讲座
2
4
2
校内
121051
地球物理综合实习
6
6
6
80
暑假(沪)
310061
地球物理学新技术新方法讲座
2
7
2
310062
毕业论文
16
8
16
350
002085,98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4
4
必修38学分
学时、学分汇总表
总学时
总学分
必修课学分
选修课学分
公共基础课
1207
70
70
0
专业基础课
357
21
21
0
专业课
544
32
20
12
素质与能力拓展课
204
9
0
9
合       计
2312
132
111
21
课外安排一览表
序 号
课程名称或内容
周学时
学  期
要  求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3
5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6
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
1
4
军事理论
1
1
文献阅读
5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
1
1
文献阅读
6
计算机程序设计上机
1
3
上机

4 n% d1 [: Y0 P5 x$ t% m! H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培林志远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