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0 R/ _, N+ B7 M4 k
央视网消息: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2022年,全国国控点位海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我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监测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连续两年消除了“不健康”状态。
! c, W e' D# Y+ \# w/ c* C
/ X1 ?* E% O! ^6 C7 r4 h 0 k/ D& I& v% d9 M+ J, Z" w
- i: j" j0 b$ \0 R8 n" Z7 v9 a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指标连续几年处于稳定向好态势。 . G/ ]) s9 O+ ~, D
为了更好保护海洋生态,我国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全国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地145个,涉及面积791万公顷。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得到进一步巩固。 7 ]5 K9 b6 Q0 j
海南陵水: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守护海洋家园 ' t# J! S! B; N- n. ^/ E
" ] j6 ~8 J& V% p* |; P6 E
3 \7 L" u" Y% d+ X+ n* J + `1 Z3 x- x4 J
各地也在积极行动,保护海洋生态。这两天,在海南陵水分界洲岛,一场特殊的水下“植树造林”正在进行。海洋专家和岛上工作人员潜入海底,将折断的珊瑚枝条绑缚在海底的保育苗圃,进行救助移植。同时,可以看到,在不远处的其他苗圃上,之前移植的珊瑚长势良好,不时有鱼群穿梭其中。 / ~. e/ h$ D# G# ]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元超:除了野外的修复,我们还在室内开展了人工繁育。 , R, u3 A6 T& y9 ]" d
$ c% ]3 y* Z2 ^9 i# s2 Q2 J5 o* E 5 X$ [: _" V& K. `
+ E+ n1 u9 Q- H/ l
通过科学、细致的保护修复,分界洲岛海域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 U/ k# j. J- W9 T8 b8 O
用镜头呈现海洋之美 传递环保理念 5 k: v6 i' f: z7 c! n" B' P
这两天,海南三亚的蜈支洲岛举办水下摄影公开赛。来自各地的水下摄影师、爱好者们在蜈支洲岛海域多次下潜,探索海底的迷人风光,追踪海底的可爱生物,用微距镜头展现海洋生态环境。各式各样的作品不仅呈现出了海底秘境的美丽,同时也将保护环境的理念传递到大家心中。
! `. j3 L& {8 v' } 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工作人员冯超:通过这些作品,能够让全国观众感受到海底生态的丰富斑斓,以及我们要关注海洋生态保育。
4 v- d( S5 u/ U+ I* s u 福建东山:海下“清道夫” 守护美丽海湾 & I* S$ e, w/ Z" N+ T
( ~& a) x' w* c' _& C
7 U: D7 b4 T, j! k/ M. V
3 H, H4 Z3 ~ }7 K# I8 G7 M 而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从2020年起,海洋保育组织常年在东山海域打捞海底垃圾,担当起海下“清道夫”的职责。每到周末下午的退潮时间,在能见度较好的情况下,志愿者欧汉超就会和他的伙伴们来到海边,潜入六七米深的海底打捞海底垃圾。 4 |$ p0 u {" ~8 ]) A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洋保育协会志愿者欧汉超:以前,我们在海底经常会遇到很大的渔网,我们叫它幽灵网。现在海里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渔网了,每次下去打捞上来的垃圾越来越少。
5 S! ^5 f! q8 Y4 ~, F2 u 来源:央视网 5 K" S8 A+ E3 d4 J
9 C, Z! k5 K1 q. t* C1 f6 N r
举报/反馈
2 ~' n+ C' @- y9 R6 }% h
% _ B( v) e: _0 e& _8 |0 o1 R3 y& T3 R/ z
9 M7 J6 N" x5 I) P0 V
5 O* Y) R0 _8 p
2 t P- a3 C: A!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