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适应离我们远吗?从政策规划到落实行动 - 滨海社区气候适应

[复制链接]
" c: t9 m$ T4 m2 [: B* G

# x- Q) q/ G/ q7 K

前言

; ]7 Y: K# x8 ^7 H' D, Y

PREFACE

2 V9 |, y3 K8 _9 L9 B& G6 D 5 [! r I. ]- d4 ]4 Z

“气候适应”、“气候韧性”这些概念,对我们这些吃鱼、买鱼、卖鱼和捕鱼、养鱼的人来说,似乎非常陌生。

2 x/ w& s! c( a. _5 k

实际上,如果说到这些年越来越捉摸不透的天气,突然强降雨、强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冲垮鱼塘、淹没海边的养殖场、掀翻了网箱等养殖设施,也造成渔船无法安全运作,渔民可以出海作业的时间也大幅减少...... 相信大家就会发现,渔民、渔业和我们吃的海鲜,都或多或少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急需找到相应的适应策略和方法。

10月29日上午,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承办,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之“气候变化适应”分论坛顺利召开。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是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环境领域大型会议,每年举办一届。10月28日至29日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在山东济南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主题,举办“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论坛”和若干平行分论坛。来自生态环境部、地方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的嘉宾约350人出席论坛。由智渔协办的分论坛以“气候变化适应:从政策规划到落实行动”为主题,围绕“我国气候适应总体战略”、“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风险与韧性提升行动”、“气候变化适应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组织在气候变化适应中的积极作用”四大分议题展开对话。10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前沿实践伙伴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实践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及气候领域约50位嘉宾与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冬,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永涛出席会议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发来视频致辞。分论坛由智渔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乔峰主持。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政策法规部的周泽宇副主任和来自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的王玉娟主任专家,分别解读了我国气候适应政策框架体系,并呼吁关注气候变化适应资金缺口的问题。来自社区伙伴(香港)北京代表处的袁英华副首席代表介绍了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工作策略。分享环节,来自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的郑艳研究员和来自海南大学赵鹏副研究员分享了城市和生态基础设施(例如:红树林)建设在增强气候韧性的重要作用。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的尹仑研究员和来自云南思力生态替代技术中心的执行主任左智以生动案例分享了传统知识和生态农业技术在助力偏远地区适应气候变迁的积极效果。来自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的副秘书长翟柳和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项目助理孙卉琳则展示了他们在提升公众意识和推动社区参与方面的案例。智渔理事长韩寒则发表了题为“从海南渔村社会实验看气候适应与乡村振兴”的演讲并参与圆桌对话。韩寒首先介绍了以“小散户”为主体的海南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行业,意味着他们都是气候变化背景下非常脆弱、急需提升气候适应能力的群体。  6 M' K1 ?* @2 n' b

水产养殖面临的常见威胁中大部分都跟气候相关

智渔首先从孵化行业组织、赋能一线人员采集和分享标准化信息等角度,来帮助小散户获得政策、技术和金融方面的定制化支持,实现减污降碳方面的区域治理目标,同时也提升了养殖户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等风险的管理水平。和西南、西北地区的同行类似,智渔这样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了了解传统行业生产特点、和一线用户建立信任的优势,从而能帮助政策、技术和金融克服“最后一公里”的挑战,助力基层管理者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因地制宜地创新解决方案。而在传统捕捞渔业社区,像北港岛这样的渔村也面临着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渔民赖以生存的滨海生态资源衰退,渔民生计不可持续,也是乡村振兴、建设和美渔村和美丽海湾的现实挑战。因此,更需要社会组织发挥“社区为本”的价值优势, 依托村委会等基层领导力,培育基于社区参与式的滨海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与运营模式,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助力渔村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找到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 s& \2 b7 W$ @. |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表示,气候变化适应的整体政策框架已经搭建,但具体行动需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特别应当将适应与减排并重,把适应与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结合。在制度、规则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公众气候意识的提升,重视利用传统知识与文化的宝贵价值,充分调动政府、科研、和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为推进从气候适应政策到落地实践作出积极贡献。

会后,不少与会者表示,这是一场既有宏观视野、理论支撑,又有微观实践、一线案例的丰富而扎实的思想碰撞。我们也期待,这场论坛仅仅是一个开始,将激励我们进一步探索,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滨海渔业社区如何转危为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hi~还有你想看的

% }2 U0 V8 B& B$ B

) E* Y+ x) | d0 |# Q# @+ V; R

END点击了解更多! ]2 a. I+ x( P3 Q$ H/ l$ e7 I

潭门会文荣山寮

8 _- q) K7 o3 m k. ?

赶海延绳钓幽灵渔具

0 _, g1 K0 l& y! w+ y9 U' j; O

罗非鱼白海豚大黄鱼石斑鱼生蚝

! J) R) W1 I0 K* o

气候变化可持续渔业让渔回家

转载声明" z& x' ?: O: q; Y! K1 S8 I

本文由智渔原创

2 t( e( b/ C0 E, o6 S( ~: l) S% U6 b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编ㅤ辑丨韩排ㅤ版丨五子棋 $ x. ~6 C$ J2 G+ j/ b9 f* v

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

4 g7 B7 e4 n+ b: p

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

/ X* w# P; e+ ^' z

& ?+ ^" b: I9 [/ p- c2 V: B) C

S& P* B$ l8 l! y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3 ]6 H! H1 ~0 K; G1 w/ F3 Q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2 {3 w- l8 y' S# {2 E

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0 b' l; f: Q' ]! L; ~2 O9 Y

( `6 ^: [ J$ G2 b7 ]( k2 e 6 g" R# t$ b/ c0 ^ ' B2 |$ G5 j1 l' K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庄家真牛牛杂火锅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