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4 x7 q/ s1 f- x# b: Z. V0 [
2021年12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2021年国际”零碳社区”城市创新论坛在广州黄埔区知识城国际科技中心召开。论坛主要针对零碳社区、绿色金融、低碳农业与乡村发展三个领域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方向及相关行业转型路径,结合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会议成果,对国际碳中和社区建设规划进行经验交流。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和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妙婷受邀参加活动,并在论坛上正式发布了《珠三角地区社区居民气候认知调研报告》。
/ ]. u7 U: N4 k7 F% ^6 V
' }( n0 j! A! ^' g/ o2 _ 从2021年9月起,千禾社区基金会“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组在广州、佛山和深圳三地展开调查,前期预调研以面对面访谈为主,再根据访谈结果设计问卷。 9 z" _; @2 m8 l3 @" c0 y
本次调研共搜集问卷700余份,剔除无效样本(相同数字和缺失比例超过70%),最后得到有效问卷500余份,有效样本比率为68.7%。其中女性受访者占比54.4%,男性受访者占比40%,另有5.6%受访者不愿透露性别。受访者的家庭角色认同依次为家庭主妇(27.7%)、一家之主(26.9%)、和父母生活的晚辈及其他情况。受访者所在社区的类型分为:城边村、城中村、机关大院、单位或学生宿舍、城市商业住宅小区和其他社区六种。
: ?& {( a! e7 s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组成员梁飞燕在做前期预调查以下是部分调研成果: 5 i7 K( q0 g" M$ ~1 x. ^
气候认知:“气候变化”的日常曝光度高,但认知较为浅显
3 ~# e' i2 A* L4 k$ o 95.3%的珠三角受访居民听说过“气候变化”,但认为自己“听说过并了解相关知识”的居民占比36.5%。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82.7%的受访者都听说过,但“听说过并清楚目标内容”的仅占36.2%,接近一半的受访者不清楚这一专有名词后的目标含义。
- L8 N7 k. Z# u& z) v
4 m9 t1 [* j5 t 气候感知:珠三角社区居民对高温天气及影响更为敏感,暴雨威胁感更强' S9 G2 P9 C! ^8 t( Q
有三成以上的受访居民会意识到自己家庭面对恶劣天气时存在脆弱性。从极端天气增多的维度上可以推断,珠三角社区居民认为高温天气增多的幅度更大,有81.5%的样本家庭表示受到了高温天气的影响,且对高温热浪天气的变化感知在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所在职业和家庭角色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4 i; m; g1 n5 P) Z 对极端暴雨天气的感知上,个人和家庭特征对暴雨天气的感知影响较弱,受访样本感知更为一致,与高温相比,居民会认为面对自己家庭在社区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对影响强度的认知更强。 0 C! ?: X P! ?/ M; G
- t& f" |( }- @9 J' T7 b 气候应对:主动关心天气,认为有一定应对能力
1 z( w. ]! |7 `( t) O( s2 i9 F2 m' N 在近三年里,珠三角居民应对当前的天气情况做了许多自我尝试,比如留意或主动获取极端天气的讯息与知识(67.1%)、主动躲避极端天气(60.6%)和购置防晒装备(40%)。此外,购买低耗家电用品也是应对措施的主流,35.8%居民会储备饮用水和干粮,27.9%居民改善家中排水系统、29%居民种植花草树木来应对高温天气,少部分人(12.7%)购置了发电设备。面对极端天气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留意天气、主动躲避、储备应急物资(包括家电、日用品、医疗物资和粮食)构成珠三角社区居民三种主要应对路径。
+ I9 j }) P) f, c. E/ Y7 g % t+ i: ?0 g6 [
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主体?
3 [2 x1 J [, D6 E4 b 珠三角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府、科研机构和公众是应对气候变化责任的关键主体,企业和媒体在“非常重要”的认知层级上占比较低,而“比较重要”的比例相对较大,商业机构和媒体发挥的作用的公众印象在认知中不是核心责任的优先选项。 # y. G3 g# `8 t7 B: Z0 h; v5 ~6 X/ n/ v
$ f2 G+ w$ ] q5 _" @. T
社区欢迎什么样的气候教育?) a! ?4 e) f' l8 b% i3 b
在社区集体层面,居民最能接受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教育的三大公众活动形式是共建花园(57.5%)、读书会(50.2%)以及观影活动(50%)。
0 @; Q T% a2 D& c9 i
_# m9 P P* u 广东省气象部门专业技术总师、广东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认为,该报告是国内少有的针对社区层面研究气候变化感知及适应行动的报告。
* {) }1 z3 z: m; x5 }+ O1 @2 y 现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珠三角地区的影响体现在极端气象灾害频发、水资源安全风险加大、海平面加速上升、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能源供需矛盾加剧、人体健康隐患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社区是防灾减灾、气候适应的前沿阵地,报告中关于居民对气候变化感知和气候变化对社区的影响等成果,对做好灾害防御规划,增加灾害防御意识,采取气候适应行动,充分发挥社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g, a5 ?2 w: g7 v+ n# Z6 |4 h: H7 z- _ e
9 G! w/ C3 a Q& ]! u) d- M7 q.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