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7|在气候变化中,社区可以做什么? - 滨海社区气候适应

[复制链接]
# x) u u t0 {6 Q$ x
8 M! H2 g" n! v4 j; {2 d( j
" m8 u- z% _) a: H, ?. a$ Y s
% \. W6 {9 z7 v" U# M
/ C U) L; T2 F3 r

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在主会场上,各国政府代表谈判解决法律问题,在边会上,社会各界针对气候变化的应对与措施开展交流讨论。

9 D1 ` W z+ U5 b- }9 p% @

在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时,社区首当其冲。在社区层面,气候适应和减缓是同样重要的,应该获得同样的关注与资源。

+ O% }$ Z$ M3 [. }

在11月10日及11月12日中,万科公益基金会主办了两场社区日边会,与各方一起分享讨论社区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零仔也参加了两场边会的讨论,之后也会通过vlog的形式共同回顾,敬请期待!

4 B( O8 N( D4 b( o9 M5 ]

专家呼吁加强社区废弃物管理减少排放

& v A f, B" c. X2 m1 m7 [

11月10日举办的“社区日——社区废弃物管理助力实现碳目标”边会中,中外专家呼吁重视废弃物管理对气候减排的作用,并强化有机废弃物在社区的就地处置。

& x3 n, x& ^) G( j' h5 f6 x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表示,此次边会讨论的社区废弃物管理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协同问题,中国提出的降碳和减污是重大的政策进展,而社区废弃物管理是个跨界问题,它关系到房地产建成之后,社区如何落实废弃物管理。

% S7 L9 r' c- |0 D0 M* G+ a' s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

废弃物与资源行动计划(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 WRAP)政策与洞见部主任Keith James指出,废弃物管理的减排潜力长期被忽视和低估,但最新报告指出,消费行为改变和废弃物管理对于整体减排目标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3 M# r3 t7 I; p
废弃物与资源行动计划(Waste and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 WRAP)政策与洞见部主任Keith James

以英国2012年和2014年的历史数据为例,通过提高回收利用,英国垃圾填埋场一年就能减少60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英国现在正在推动消费品循环再利用,这不仅减少了废物的数量,还创造就业岗位和经济价值。此外,英国政府和组织开展打击食品浪费运动,通过宣传推广,让人们充分意识到浪费食物的严重性。

8 M, r: ?* D& ~: h) Q+ f, W. T L3 C

万科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谢晓慧分享了过去几年基金会在减少和管理社区废弃物的经验。作为企业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在过去的五年战略规划中,聚焦在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两个领域,其交叉区域就是可持续社区,而其中社区废弃物管理是万科公益基金会最关注的话题。

+ r' Q O1 u6 l" y: D0 U& Y* z5 T
万科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谢晓慧

过去4年,万科公益基金会的环保行动影响了27000个社区,让6亿人次接触到了垃圾减量、分类和零废弃理念。在基金会的330个试点社区中,近30万人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垃圾分类行动。同时,基金会资助了245个相关的公益组织,共有5300名社区先锋加入到了推动社区垃圾分类的行动之中。

! H* F9 |: l, Q7 x% ^8 U2 B

基金会与合作伙伴在厨余垃圾处理上进行了有趣的尝试。研究人员将黑水虻虫卵放入厨余垃圾回收站,7天为一个周期,虫卵变成虫蛹,这是一种粗蛋白含量高达60%的蛋白质原料,而虫蛹的排泄物虫沙又是一种优质的土壤调节物。通过在小区的实验,研究显示,黑水虻每吃1吨厨余垃圾,大约能产生200公斤的鲜虫粗蛋白以及250公斤虫粪,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厨余垃圾高油高盐的问题。

~7 ~5 }3 s( w8 j# g2 ]
中国角展位处播放黑水虻科普视频

北京一个小区,每天产生500公斤的厨余垃圾,居民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后,可以收集80%的厨余垃圾。经过测算,通过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该小区每年就能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5吨,相当于种55棵树,或者一辆车少开442天。在厨余垃圾回归到自然界的有机循环中时,小区居民的真正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5 j# R& q4 V( g& f$ O

社区废弃物管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但其重要性长期被忽视,各方应该尽快展开行动,提升人们环保意识,积极推广和应用社区废弃物管理技术,这对全球实现减碳目标意义重大。

j8 A: C' h. y8 E2 k8 f0 a
中国角

近零碳社区需要多方共建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 @5 Z+ N4 ]& _/ \# b" i8 @

11月12日举办的“社区日——多方参与共建近零碳社区”边会中,专家分享了全球不同地区社区碳减排的经验,强调政策、技术与公众参与协同的重要性。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分别发表开幕致辞,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近零碳社区建设经验。

f q1 V5 e. v" l' \( ~$ T9 e# v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

气候风险呈现多灾害并发、影响多个系统,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传导。因此,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不能单方面进行。近零碳社区的建设,包括了建筑、能源、废弃物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组织、高校等多方共同合作才能实现。

7 p* d3 j1 ?7 S
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分享了中国城镇化的低碳创新,发言中他总结,这是一条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n1 `' p1 r W) h; [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

早在2010年中国就启动了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5个省份选取8座城市开展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向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经验,随后也分别开启了低碳工业园区 、低碳社区、低碳城(镇)试点 的试点。

. e* K8 B# [1 G. P' y, E

其中,低碳社区试点是中国城镇化低碳创新的重要探索,分为城市新建社区试点、城市既有社区试点、农村社区试点三大类 ,将为中国自身的城镇化创造出更多符合国情、各具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同时也将推动形成具有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商业模式,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 g5 o" [( x2 `2 Z9 N1 h

深圳市盐田区副区长苏峰分享了大梅沙近零碳社区的建设的部分建设成果。

9 `) _0 @" w- {( n
深圳市盐田区副区长苏峰

2021年,深圳启动首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建设,盐田区大梅沙社区成功入选。为此,盐田区人民政府创建了以政府主导、企业积极行动、社会公众参与为格局的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项目。结合社区实际 ,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开展了8大减排行动,即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交通、加强生态修复、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加强低碳公众参与、扩大中外交流。

9 ?2 j! m# [5 C9 M6 i
' t2 _. b8 k: o' W

中国角展位处播放梅沙宣传视频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社区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目前,8大减排行动已经取得部分成效,社区万科中心已建成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光伏系统,新建小区海德府为国家二星级建筑,新能源汽车占比达30%,正在建设社区碳排放管理平台等。

- A8 ^% N8 J* N; R$ A4 `

在边会的高端对话环节,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Tim Broyd,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亚立,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千禾社会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小钢以及落基山研究所首席执行官Jon Creyts就零碳社区建设技术、环境与人等主题,分享了一些创新的技术是如何改善社区环境,如何改善社区中人们的生活方式。

9 f8 n. b6 {8 W# \$ o
高端对话

社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单位

" z2 \# H# C4 b7 Q6 ?7 b! U) @

在气候变化行动中,万科公益基金会也在社区层面开展了不同的应对与适应工作。在12日的边会中,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也展示了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的成果。

. z0 o% H6 \. g$ i, n

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在今年10月完成第一阶段改造, 改造后建筑综合节能率进一步提升至8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85%,并将在运营期实现100%绿电供应。园区内绿化率达到75%,更新的楼顶花园,多样性生物自成一体以本地物种为主题。不仅重视减少碳排放,园区也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修建了以“保护冰川”为主题的户外攀岩墙,希望可以通过攀岩让社区中的人们爱上运动的同时享受自然的美好。除此之外,基金会也在梅沙碳中和社区中积极进行湿地修复、公民科学方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居民绿色生活意识提升及行为转变等工作。

. k6 L) a8 \2 I4 o3 T, b4 o

气候变化是万科公益基金会关注的议题,2021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千禾社区基金会联合发起“培力气候先锋——珠三角地区城市居民气候适应意识提升计划”,该项目荣获2022年新周刊美好公益大会“年度公益项目”。项目在广州、佛山和深圳三个城市招募和筛选试点社区开展社区种植和气候教育活动、组织赋能工作坊和提供小额资助,与居民、业委、居委等社区利益相关方合作,开展社区气候认知调研和访谈,引入种植和气候培训提高试点社区居民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同年9月,千禾社区基金会“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组在广州、佛山和深圳三地展开调查,经过为期3个月的调研后,撰写发布了《珠三角地区社区居民气候认知调研报告》。

# }1 V! f8 g2 n5 q, P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每个个体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10日的社区日边会圆桌讨论中,参与者们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麦肯锡资深董事合伙人、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理事会顾问张海濛提出,尽管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度目标解决方案70%来自于能源部门,但对普通民众而言,可以从自我小处做起,改变消费习惯,管理好家庭的垃圾和废弃物。同时,市场机制需要改变,以此形成利益驱动,才可能促进长期持续改变。

( l8 R9 ^+ V# ?% M. I% r" |
圆桌讨论环节

废弃物与资源行动计划(WRAP)政策及洞察主任Keith James同样在圆桌环节分享了他的观察,他看到许多人开始重视起这个议题,但有时候也往往认为对于改变全球气候个体是无能为力的。当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循环回收,减少废弃物,将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重大意义。

8 @- S1 v8 e: J/ F" I( U
6 N# L t7 m* R" i2 ~/ |# c6 H, i$ v . l- Y, C( B" ~4 t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龚超群
活跃在昨天 02: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