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海洋能量能得到充分利用吗?以什么方式实现? - 海洋资源利用技术

[复制链接]
) G, _- A; Z: x% _
$ M, u) F0 p" [% ^1 e$ P4 p

知乎圆桌期间补充:

比较成功的海洋能装置有哪些?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7 n5 H% {2 s; a- Z6 j. g

这是最近另外一个回答,介绍了海洋新能源国际上一些最新动态,对各种海洋能的前景做了一个比较分析,也说明了面临的挑战。

7 S. L/ i& q+ x' B: d1 m' a- w

---------------------原文---------------------------

5 X* Z. l3 }7 I" I; p3 `

看到这个题目很感兴趣,现在公司的R&D部门也在进行一些海洋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已有答案也提到了海洋能源的几种利用形式: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还有人提出洋流、内波发电;矿产资源方面,除了传统的油气,还有深海水合物(gas hydrate)、锰结核, etc。

w4 S+ g( h5 D

目前offshore风能、潮汐能都已经有成熟的商业化装置,波浪能、温差能也都有试验。深海水合物、锰结核理论上都可以开采,但距离商业化距离甚远。

. N8 P0 ~6 [, G- y# M; ^

1. offshore风能

) d' T8 ?6 C# G/ }: ?

这算是本人最了解的,重点说一下。中国东海大桥附近已经建设了海上风电场,但工程设计上和陆上风场相差不大,仍然是座底式的。现在欧美的研究机构热衷于搞浮式的风机,可以建在更深的海域。以下是几种风机的示意图

( E% D2 x7 d6 W* n
& l' M l1 F$ y8 d

浅水的风机和陆地上的差别不大,顶多再考虑一下波浪和潮流的荷载、导致的dynamic load和疲劳以及海水腐蚀等等。当大于50m时,座底式的就不经济了。浮式风机的难点在于会晃动的很厉害。这就需要station-keeping system能设计好。图上展示了目前几种类型。其概念其实都来源于海上石油平台几种浮体形式-tension leg platform(TLP), Spar, Semi(半潜式)。工程计算上就是将浮体水动力、锚泊系统力和上部风力荷载耦合起来。每个部分现在都有成熟的软件来做,比如水动力的wamit;锚泊系统就多了去了,简化成线性弹簧都可以;风力荷载有NREL(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FAST。现在欧美日大部分offshore wind turbine的研究,大体上是研究怎么把这几个体系耦合起来,具体可参考MIT, TAMU, NTU等院所的博士论文和journal paper。

6 \& R6 m7 D5 a/ K2 P
+ ~9 {( n2 w% E5 w
, i7 D; ~" O& ]3 X& k

在浮式风机方面,日本和欧美是走在前列的。这是日本的semi式风力发电机组。西欧据说将来也要建造大量离岸风电场:

http://www.ewea.org/policy-issues/offshore/ ' e0 j$ ^& ~ ] |* \/ S

& _$ G7 }) m( v! R. ]0 g; l/ X

以上所讲的offshore wind turbine,都是一个浮体对应一个风机。现在又提出一个multi-turbine hull的概念。就是一个浮体上安装一组风机,譬如这样:

- Q0 s6 U* g- H
2 D$ f' W/ A( F

还譬如这样:

- }0 M( C0 v- D& |
! ~$ l, G; `7 s# v+ J# Z

也许有人要问为毛要往海里建,陆地上不行吗?如下是建在海上的好处。

) }# W! y* W" P0 h) E5 \ C+ {

有以下优点:(1)海上吹程长,摩擦力小,风速大。学过物理的都知道能量和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如果海上风速是陆地上的1.5倍,输出功率则2倍多(当然对wind turbine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海上可以安装更大型的装置;船能运输、吊装更大的机组(3)近海风场往往距离沿海人口密集地区较近,减少了电力运输的损耗;(4)不会占用陆地的宝贵资源,尤其是西欧、东亚的沿海人口密集地区。

. {- w( l, @! U# X% f6 g* Z2 n( r

当然仍是不少缺点的,否则早就大规模利用了:(1)成本仍然较高,甚至还高过陆上风电,毕竟浮体风机技术还不太成熟;(2)安装、维护成本高,只要开了船,银子就哗哗的上去了,工程船的日费可不是一般的高;(3)所有风电都存在的问题,譬如并网。这点就不多赘述了。

/ s% z4 R5 `1 M0 y) _' f% l

可以预见,在政府行为的干预下,海洋风能或许是海洋能里目前最有商业化可能的。但想像烧天然气、煤那样白菜价的发电,短期内我只能呵呵了。

7 A/ `. c( ?0 @8 E$ S5 e3 C; B# t3 G

2. 潮汐能

! T' X5 ?0 m/ n# P$ q$ B

已有商业化,参考法国Rance潮汐电站:

" F8 F8 l& w( k. `
8 \$ Z; @0 p( S, Y3 h6 C

潮汐电站也有几种利用形式。一种是朗斯电站采用的形式,在涨潮的时候水从外海通过发电机组进入海湾或内河,落潮的时候海水以相反方向通过发电站,这样一来一去,潮水推动水轮机发电。当然这是适用于潮水比较急的地方。如果潮水比较缓,则可能采取类似水电站的方式,涨潮时开闸门,落潮时闭闸门,这样两边形成高度差发电。

9 Z+ d2 L% {9 F( Y
: J+ [5 f* V" m

第二种似乎是直接把水轮机置于潮流中发电,不建水闸了。这样问题比较多,搞过海洋观测的应该知道,一些流速仪放到水里经常被水藻缠住,还不谈海里那么多的泥沙和漂浮物.若是直接把水轮机放在潮流里,那实在是作死。置于怎么解决,应该也是目前研究的问题。细节不了解,就不多说了。

4 d/ Z. a3 X( |, f

潮汐能的使用范围其实很有限,因为不是啥地方都能利用起来。有几个限制条件1)潮差; (2)地形。潮差不够,不适合建,海域太开阔也不行。因此只有潮差大的海湾、河口相对合适。但要每个海湾都搞个潮汐电站,你看环保主义者不天天跳出来骂街。潮汐能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很显而易见的。譬如类似水电站的模式,造成的后果就是该涨潮的时候不涨,该落潮的时候不落,那些鱼啊鸟啊什么的可惨了。至于水轮机对海底生态的影响,我想也是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9 N9 v3 x, e* |4 J! o; D

同理,个人认为潮汐能不会成为发电主流,但对Local起到补充作用还是可以的。

7 Y% M, a l9 y2 \6 w3 S) j

(3)波浪能

* @( U; G* h9 L9 v9 C

以前有同学研究过wave energy converter. 很简单的装置,貌似就是一个truncated cylinder插在海面上,圆筒里的自由液面随波浪上下动。圆筒的顶上开个小口,这样液面升的时候排气,液面低的时候进气,推动turbine发电。呵呵,是不是很山寨的感觉。其实和这个很接近:(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 ?7 h! d- h0 Z+ I% e/ N
; y% V. t6 @* F) l) x! A4 z' c, A

还有一种利用浮标的上下往复运动来带动发电机:(Point Absorber Buoy)

1 }% r$ `" r0 _2 @ U. R
+ W- O+ p$ K) w8 _% c( h; L

Surface Attenuater: 这是一种蛇形的波浪能转换装置,随波扭动,带动内部的机械传动装置进行发电。

9 c6 c9 H% H: I) b/ G. g2 T
; S/ z5 L& o' R
! a1 y8 o, O# ~0 A- O

overtopping device: 波浪传递过程中,波峰的水涌进浮体的reservoir,与mean sea level形成高度差。水向下流通过turbine驱动发电。

) ^! i/ ?# p! ~( g- [
% |' `- ]! U2 C" f! n. t+ I

Oscillating wave surge converter: 一端固定在海底,一段随波浪摆动,通过hydaulic pump驱动发电机。

z, i F G$ V* A; Y1 b; l- k
. l5 X0 H Z8 P7 u3 [

前几年佐治亚理工有科学家还研制成功一种很fancy的波浪纳米摩擦发电机。具体原理可以百度。

; [: O4 k# l2 m" r4 H, j+ C

波浪能有个较大的优点就是随时都有,全世界哪片海没波浪的,而且这玩意儿昼夜不停。缺点则是好多新能源的通病——能量密度太低、输出不稳定。另外这些装置会产生电磁场,对海洋生物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4 X" H# T6 n3 Z t2 A) _

具体可参考wave power维基百科词条:

Wave power . z: \. R, L$ I, D% n4 R

(4)温差能

7 M+ B/ L6 z( o8 T( I! g

利用海表和海底的温度差,传热介质在海表加热,在海底冷凝,构成循环,推动turbine发电。如图所示工作原理简图。

c9 s# a5 x9 A3 j) ]' z5 A8 h
6 c w1 ^0 i% _0 r

在理论上也是没什么问题的。还是那句话,成本太高。

( K9 ~' J) g9 \' w6 e/ w

Lockheed Martin (没错就那家造战斗机的军火巨头)曾设计过一个装置: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ter:

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 Lockheed Martin $ S* g, c! x& O5 T# q- D

把其无码大图搬运过来:

# o# T4 I5 r6 I( P3 I; N& }" `( Y
* c# g: ~, G& ~: q$ \1 \

有木有感觉很写意?

3 l9 X5 P8 H! [* O

hehe,估计人家也不会把详细的图给放上来的。不过在读硕士时参加过一个seminar,是一个洛克希德马丁曾参与过这个项目的专家。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内部资料。这个玩意儿外形上和半潜式平台很像,但这个上面挂了细细长长的圆筒状物,挂到海底,名曰heat exchange unit。里面应该是流着那种能在室温汽化但又能在4度左右液化的气体(maybe氟利昂?)(有一位好心同学提醒可能是液氨)。至于这些unit的设计分析,和海洋工程中广泛利用的生产立管(riser)非常接近。大概就是有限元建个模再加上wave\current的荷载算一算。软件模拟、图纸上都很好看,可是成本啊成本!

5 T5 Q3 M4 L& T& J) p" F) } H$ i

5. 矿产资源

/ {' ?: E5 r2 N9 R6 S

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传说中的可燃冰),请看链接:

可燃冰技术进展如何,哪些国家领先,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多远? - 电力% U/ K7 G& q3 ]% |/ C( ?/ ^& c

地球化学的人先做前期论证。置于商业开采需要的工程技术,等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用的差不多了再说也不迟啊。

6 o, M! w0 q6 g3 u+ b

有机会再来补充吧!

5 z* [) s, D. f' c1 g

------------------------------------------------

' U5 [! G; D: ^' U$ U* q/ a6 U/ m

Updated 03/21/2015

: N p; T+ h) c1 _2 x

前几天看资料想起来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电方式,来补充下第六点

( I/ T# h5 O& l8 a* b# S4 U5 I

6. 涡激振动发电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所谓VIV)

. q1 p1 b2 w6 O& Z5 I2 m/ ]

所谓VIV, 通俗解释:想象一个圆柱置于流水中,水流会绕过去.理想无粘无旋的情况下,流场会很稳定,能得出解析解(平行流流场势+偶极子流场势);而实际情况,流体是有粘度的,因此会在圆柱表面减速,形成边界层,所谓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圆柱两侧边界层的发展是不对称的,因此产生了不对称的lift force,导致了和流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如果恰好和圆柱的某个自然频率相吻合,则会激发剧烈的振动。

J, s7 y, I9 r6 F* u( v

目前工程应用上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减少VIV,因为VIV高频,如果被激发就很剧烈,十分影响疲劳寿命。但如果换一种思路,倘若设计一种装置,激发出VIV,那这种振动是否可以用来发电呢?

4 m2 H# q6 c; `4 [ s

答案是可以的。

4 w0 j/ c3 E. j9 s' p; \

密歇根大学有研究组在做VIV发电. youtube上有视频,我不确定国内的同学是否能看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R8HszacOE 0 _; \# z% t- f+ K6 Q4 n- I

就贴张他们实验的截图吧。

9 G& M* E& H, H" `: R: J Q/ n2 F
; m$ D; f4 c& G9 R g' Z. t

这是他们做的实验。流速为2.74节,从左往右。他们布置了四个横向的柱子。在VIV的作用下,这四根柱子做上下往复运动,带动连杆以及水槽上方的机械传动装置进行发电。看起来还是很fancy的说。

! k! d* V3 v+ `9 A( M

这是一张网上的概念图,有密集恐惧症者慎看。。

5 H I; Y% u1 Y
# U& E: m6 |- w- K4 N d

这种VIV发电方式据说能量密度比用水轮机和波浪发电效率更高,1一方米的水可以发51瓦特的电,并且在流速低于1节时就可以。其实以前也和导师探讨过VIV发电的问题,不过他倒很不以为然。。VIV非常难预测,湍流至今是流体力学领域里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种方式仍处在实验室阶段。湍流随机性太高,难以得到精确解。这就需要数学、流体力学等各学科研究人员不懈的努力了。

( D# `) q, x) K9 B# P3 r1 }
% I% i* E, n0 x% _8 C0 ~4 J7 ]" k$ q" P t$ G- u' E2 U! g4 H: L( i6 g. h1 A& C7 B! w % }0 k1 L* q! b! y# z9 R# L$ X* g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红色必胜
活跃在2025-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