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7 R8 H+ L8 [

$ p! y( S) v9 O" P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副所长 叶聪 0 n& {. u8 }7 L# Z3 W" I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国家对深海空间安全、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更加重视,深海矿产开发装备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副所长叶聪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深海矿产开发面临资源依存度高、国际竞争激烈、尚未掌握开采核心装备技术等问题。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企业加强对我国深海采矿领域的重视,加快发展深海采矿装备,助力国家战略资源自主可控。
! h$ _& M/ Y: Q$ {) l0 m8 G5 W* { I 深海矿产开发面临诸多挑战 : _% R' m' R# d7 F8 z2 }
随着我国工业飞速发展,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安全形势严峻。 % y( e& w3 ]+ Y/ o' Q( {
叶聪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支撑新能源产业的锰、铜、钴、镍等关键金属对外依存度高,关键金属自给不足,使矿产资源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 \0 j9 A5 i" Y+ N" h4 `9 t “向深海要矿产成为我国资源开采的重要选项之一,但我国深海矿产开发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叶聪介绍说,目前国际海底深海矿产勘探向商业化开发阶段过渡的趋势明显。国际海底管理局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发布开采规章并开放矿区开采许可申请。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掌握了深海矿产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制造能力,加拿大TMC公司已于2022年10月在4300米深海开展千吨级采矿原位试验,并计划2025年实现千万吨级/年的全面商业开采。我国尚无面向商业开采的系统计划。
0 C2 N5 q2 {0 Q& |: `2 v/ l 与此同时,国内深海采矿技术以及核心系统设备依赖进口。叶聪表示,国内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深海采矿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千米级采矿系统联动海试,但在水下感知、物联网、大水深立管等方面缺乏成熟和安全的技术储备,距离形成商业开采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国家面临因技术储备不足而丧失相应矿区资源优先开发权益的风险。 8 A" Y% h" N7 u2 j( v3 p9 y- r
“此外,随着深海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绿色采矿技术成为准入门槛。”叶聪结合工作以及调研情况发现,我国对于深海生物和环境的科学研究存在不足,不能满足正确和全面评价深海采矿环境影响的需求。而我国的深海勘探、开采技术在低扰动、低污染、低排放、高可靠性等方面也远不能满足商业化开采需求。
" e# n3 T' U) z) W' \ 保障战略资源自给 引领深海技术变革 ( ?0 f6 I( v6 z! V: h
叶聪表示,当前国际深海矿产开发布局提速,我国应把握住争取全球视野下深海技术先发优势的历史机遇,聚焦安全保障、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三大战略方向的现实需求,构建世界领先的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体系,保障我国战略资源的自给,引领我国深海技术变革、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 A/ T" _6 V2 g: U4 A/ d0 W 结合我国深海矿产开采现状以及存在的障碍,叶聪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 [$ v, a% T7 X% F# ]: L
一是完善深海技术发展管理体制,加强统筹深海采矿装备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深海采矿装备技术发展与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海洋经济战略的协调性。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健全深海采矿装备技术综合管理工作机构和高层次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深海采矿装备技术长期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进度计划,并出台相关保障措施,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9 {% S" H. X+ W% a 二是强化深海装备技术自主创新,重点突破薄弱核心系统设备研制。针对深海采矿装备涉及领域多、技术覆盖面广的特点,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加快组织推动有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研项目论证,整合国内创新链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产业端需求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在深海系统级技术研发、数据信息共享、标准制定、试验条件建设、示范工程演示验证方面强化资源统筹与布局,重点围绕水下开采设备、深水立管与提升系统、重载布放回收、海洋感知元器件、水下定位导航等薄弱环节展开突破,形成支撑规模化开采的技术能力。 : n) r; l9 B" @5 H5 B- ?
三是系统推进深海矿产开发活动,加快形成规模化开采能力。建议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开展规模化开发试验工程的组织论证工作,重点聚焦已具备资源勘探基础的现有矿区,按照工程化试验要求,加快布局环境保护和采矿海试工作,对标国外进展,实现规模化开采试验和相关环境研究。建议财政部门针对深海矿产开发活动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加大经费投入,同时引导社会投入,确保资源保障,为实现商业化开采奠定基础。
! m& c: a: t0 u9 T, ~1 ^
( j3 [, ^3 K7 v1 Y5 K \7 E. i
, B) s [7 p$ M! O) L3 r* o) F# U# j" T! h1 s
; W, h" l2 d4 w; P+ f: R5 a*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