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F; n' }3 s2 } 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攻击核潜艇到底撞上了啥? ; n9 Y3 _* _$ F& K) `
据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证实,10月2日美国海军“海浪”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海域撞击不明物体后受损,事故造成艇上10余名艇员不同程度受伤。事故发生后,“康涅狄格”号上浮并以水面状态返回关岛进行维修(估摸着现在应该也快到了)。
: u% `) t, |' x. i
9 ~5 E6 Z0 T! G8 _( t/ f 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
3 }* R& B U/ k4 Q4 m$ k % t; S* m4 W5 B, d
事实上美国海军在起初并没有透露太多消息,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了事故发生地(印太海域),且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字里行间透露着敷衍,而刚刚提到的那些消息也是在各路记者挖墙倒角的“逼问”之下才获得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证实,而潜艇的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受损情况很可能是在上浮后被艇员通过个人通讯工具传递出去,或是盟友及美国海军舰船在护航过程中走漏的风声。不管真相如何,一场“声势浩大”的内部调查在所难免。 I3 s' n" E+ D' v5 V- x4 }
" `; v0 n4 ]! a7 W8 V1 i5 |( l 事后中国外交部向美方发出三连问,一是美方核潜艇事故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二是事故有没有造成核泄漏、破坏海洋环境?三是事故会不会影响事发海域的航行安全、渔业作业?从各方的表态,以及美国海军的遮遮掩掩来看,“康涅狄格”号撞上某些潜航器的可能性较大。 8 Z& j3 x- V; y1 l f7 p9 c s
美国开展南海海域地质调查工作历史悠久,凭借着更加先进的地质地球物理手段,相信美国人对南海海域的构造格架,海底地形地貌等了解的已经十分透彻了。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蜜月期期间,我国地矿部曾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开展南海地质调查有关工作,中方派出海洋四号调查船美方派出康拉德号参与调查。而在南海搞所谓自由航行这些年的美国相信也已经对一些难以探查的暗礁等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如果事故发生在南海海域,那么美军潜艇与水下天然障碍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极低。
9 X9 _( l6 ~- a1 ?) x / X: ^6 J: e. T1 }
海洋四号调查船
% e) t* n: L3 q' K
' [( f5 w. x/ l& D q. A+ m 2005年美国海军核潜艇“旧金山”号在关岛海域撞上一座地图未标注的海底山脉,事故造成艇上60人受伤,一名机械师死亡。南海海域平均水深超过500米,只有少部分岛屿附近水深较浅,但也基本达到300米左右,这样的水深完全符合核潜艇的安全作业深度,进一步排除了“康涅狄格”号“撞山”的可能性。那么现在摆在面前的可能性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撞上了己方或者盟友的潜艇,另一个则是撞上了某些潜航器。 * Z5 w0 s0 V9 C& d
+ b6 q' ?5 p, r2 K1 {6 o
“旧金山”号撞“山”损毁程度较为严重
" A' V" T( i( g( g& A
1 b u* }, b! _ a( X0 S 任何国家的潜艇包括常规潜艇的行踪都是高度保密的,美军此次被迫将潜艇受损的消息放出来大概率就是瞒不住了,毕竟在水面状态航行的黑鱼仅凭雷达搜索就可以轻易发现其行踪。既然事情盖不住了,如果事件中真的涉及另一方的水下潜航器,那么这个时候也应该出来认领,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站出来声称其水下设备同美军潜艇发生撞击,那么目前来看“康涅狄格”号事故大概率是美国人自食其果了。
/ g5 D! b) [% [) Y1 ~: T: @/ i
$ s, B0 S0 M$ z0 c 英法核潜艇相撞
* ^3 @" a" M2 C# j5 ?! t* w0 f! G$ p 0 ?! p$ R5 R6 ?
无独有偶,9月26日美国海军“玛丽西尔斯”号(T-AGS 65)海洋测量船进入南海海域进行大规模测量活动,10月1日至4日在海南岛以南海域活动,5日到9日,一直抵近越南海岸从北往南进行作业,在万安滩附近折向东北,目前仍在南沙附近海域活动。探路者级海洋测量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现役5艘,满载排水量4762吨,搭载有无人潜航器和工作艇,装备了回声测深仪、海底浅层剖面仪、多普勒声学测流仪、磁力仪等多种海洋测量设备和测量工作站,可以详尽准确地探测海底地形、地貌、浅层剖面、表层底质等多种战场要素,是名副其实的间谍船。 6 l6 F4 u* X6 j# [; q; i
3 e0 q9 j2 E. O; @8 s" _
“玛丽西尔斯”号(T-AGS 65)海洋测量船
8 Z' e# p# F; g8 F+ M
5 S9 m3 Q1 G5 D4 g 2015年起,探路者级海洋测量船开始携带美国泰里达因公司生产的“斯洛克姆”水下滑翔机系统在亚太海域执行水文调查任务。而美国海军高层对此也毫不避讳地高调宣称将该系统部署于南海,该型水下滑翔机更是被美国媒体称为“中国潜艇克星”。不同于传统的水下潜航器,“无人水下滑翔机”使用类似重型鱼雷上的热动力技术,续航力和推进效率远高于普通的电动潜航器。该系统还可以在水下编队航行,实施大范围的情报搜集。 7 Q5 V) z9 n, Z5 ~$ O8 d' N
v: _5 Z. C* ?) q$ Q 探路者级海洋测量船 ; `, s. y0 t5 j R+ i! s$ G8 R
" \" r, X% w; C: _% Z8 W. C& m
2016年12月,探路者级测量船“鲍迪奇”号在中国南海海域进行情报搜集工作,并释放了两架“水下滑翔机”。其中一架被中国海军方面打捞,这件事在后来还引起了不小的外交风波,美方向中方提出抗议,要求中方立刻归还水下潜航器,还声称潜航器正在中国南海海域进行所谓合法军事测量,享受主权豁免。这话估计美国人自己听着也不对劲。 ' Q% ~) a' L' N
% h0 d. ` a6 V/ _
那么问题来了,“康涅狄格”号事故的事发海域与“玛丽西尔斯”号的作业海域可能是重合的,而正在进行军事测量活动的“玛丽西尔斯”号大概率会释放水下滑翔机扩大测量范围。核潜艇的水下活动是高度机密的,关于潜艇的位置和任务区域信息在海军内部也是不互通的,而高隐身性导致核潜艇本身很难被探测到(当年英法核潜艇相撞,两艘潜艇的声纳探测设备都没有发现对方),所以“玛丽西尔斯”号几乎不会知道其作业海域下可能有一艘己方核潜艇。那么这就不排除“康涅狄格”号与“玛丽西尔斯”号释放的水下潜航器具有相撞的可能性。
4 I. L. W/ h: }4 L, e+ y# @( } 更加蹊跷的是,本该在南海海域进行测量活动的“玛丽西尔斯”号在美军潜艇出事后驶向越南海岸向南进行测量活动,有意避开事发海域,颇有“避嫌”的嫌疑。
3 \, m+ B# ^7 N5 r; l# e: Y
) k6 |# i5 ~" h' ^6 A 10月4日前后,英美日三国共向冲绳以南海域派出了包括4艘航母(其中一艘为日本海自的“伊势”号直升机航母)在内的17艘舰艇组成的水面舰艇编队,并高调在附近海域展开联合军演,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所在编队在此期间穿越巴士海峡航行。而在10月1日到3日的短短三日之间我人民解放军空军共向台西南空域派遣不低于145架次的各型战机执行演训任务,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节点上,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同一地区受到各国如此高的关注度是比较反常的。英美日等方面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即掩护“康涅狄格”号“逃回”关岛。 5 ^) Q% K1 v$ w C& Q
截至目前,美国海军内部对有关“康涅狄格”号的消息严加封锁,在国外很多军事门户网站上对此事几乎是闭口不谈,太平洋舰队也没有向外界透露更多有关潜艇受损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以及事故原因调查结果等信息。与以往美国海军长篇大论的解释和舆论造势不同,这次可能是真的心里有鬼。
! t+ g5 t6 L P3 Q4 d2 b+ `) F4 o& f1 z8 {0 S( k$ i
+ O- E) u( `$ V7 t
$ g$ z; ]+ P) L
8 s0 v: S1 k0 C# W: z# |! x+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