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w, U+ ?" t: v9 S( g
0 e# ~) A9 { j △ 国内首次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剖面 " W6 }$ ]* \, ~8 s7 n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人员合作,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约4000米处,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发射和接收装备,进行了我国第一条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电磁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剖面的实验。整个剖面长度近100公里,共有16个接收测点,取得了质量较好的电磁数据。这次实验标志着我国在复杂的深海地形条件下,大功率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 2 V7 v( J' _3 L4 ?& I$ M" \( \5 D
海洋电磁法是一种重要的探测海底地质结构的方法。目前,少数几家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单位具备在深海中开展人工源与大地电磁法联合探测的成熟技术和装备。近20年,经国内多家单位研究学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在海底电磁场观测、大功率人工源发射、电磁法海上作业技术、数据分析与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9 f y( [# ]" l2 j5 f' }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z6 u8 F _$ N8 t5 @
× 1 o4 d# i/ N/ ]/ |6 S& v% |2 j
; t% _2 B7 C( g# s- S △ 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装备及原理示意图 0 ^# H3 V: c" s, W
项目负责人南海海洋研究所孙珍介绍,本航次使用的全部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电磁发射和接收装备,为了进行本次实验,项目组筹备了长达4年的时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王猛表示,本次联合探测实现了深海海底多分量天然源电磁场长时间观测,同时还成功实现了近海底拖曳式大功率人工电磁源发射作业,这有效补充了被巨厚的高导海水层吸收的高频天然源电磁场信号。
; d# C0 }% j+ `3 A( l 此次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作业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综合地球物理科考船“实验6”执行,这次探测实现了用一条地球物理剖面同时探测浅部地壳和深部地幔电阻率结构的目标,将显著提升我国利用海洋电磁法探测海底地质结构和资源的实力。
3 u* d8 _- C- b9 P7 X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 2 p, @6 m- v; E
. g8 O8 P# p, H. S' u) U& Q' [( _, N7 [* \" d+ Y3 ]
" H R, U! Z1 Z4 c. Z1 L$ H3 X2 A0 ~) w&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