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向“新”,青岛向“深蓝”要增量

[复制链接]
前不久,南方地区海参养殖产业大面积遭遇“化皮病”,令养殖户们一筹莫展。困顿之际,青岛海大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解决方案——用多糖维C酯这种从浒苔中提取功能性生物制品,对发病海参进行浸泡,可加速病参伤口结痂,显著增强其活力。
0 \4 E; V  V  L7 V* _! v8 u; q2 P+ l( s

$ h8 B/ {& z0 M: ^, G( W/ R' S同时,在位于城阳区的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正率团队进行着“干细胞培养鱼肉”这一前瞻性研究,力图不再需要大体量的水域,从车间的生物反应器中就可以生产出“鱼肉”。' f( r2 q# v4 k) i! m

5 u1 W2 q" N( E0 W$ \

. \. u: I7 u5 D这都是青岛竞速海洋产业“新赛道”的缩影。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统计显示,2023年,青岛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300亿元以上,分别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和全市生产总值约30%,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8 B, Q  [6 X# I* w
  d, |& g/ t8 h) i$ b1 ]# W: G% ~# C' f8 t
要延伸发展长板,还需进一步找到海洋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创造引领发展的“第二曲线”。
- ]/ }5 J( p' R# [* j0 l# B$ G" W( O1 W# Q  R5 _
' w- }4 L" J# i/ O. u
依靠新技术、挖掘新赛道、创造新模式,青岛涉海企业、院所纷纷以创新为引领,突破了“起家优势”的边界,引领海洋领域产业发展迈向价值链高端,不仅找到了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也让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了更有效的“抓手”,让“蓝色动能”更加强劲有力。1 u+ n; [; w% W

1 \; C& x" p: h+ _' }/ s( n# C( y: t- y( l, k
1
8 [4 w, p' U( q) T3 s5 G1 ~! p8 X依靠新技术竞逐新赛道' Y9 v! {6 N  U. C
+ }8 A. ~3 G3 N) e( J
% b/ Q% T8 R7 f3 Q. C  B

: q; c5 Y  ?8 m! _通过科技手段将无效资源“变废为宝”,加深、拓宽产品线,是提升产业产值的关窍。2 }8 a9 R( y! }1 a7 Q

2 Q6 N% n4 D( S" a% ?) R% w
7 H- `( u% r, ]+ a& a9 ?& ?! m
- O8 X4 d5 `: w. o/ D. m
在科技资金的支持下,海大生物建造了三艘总排水量2.2万吨的“海状元”系列环保服务专用船舶,打通了从浒苔打捞、运输、存储到加工、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年处置浒苔超20万吨。
4 l; k: _' h0 v: w
5 W+ C0 k! Q+ S* [2 I4 b9 n4 q
& ]8 E0 C( }3 P. v0 b  q- [
海大生物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海华介绍,以浒苔等藻类资源为原料,通过生物酶解技术制备水溶性海藻多糖,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动物免疫力和抗逆性。目前,海大生物在胶州建造的浒苔多糖生物提取及制备生产线年产海藻生物功能特肥达20万吨,在高新区打造的浒苔高值化利用基地年产海藻多糖生物刺激素原料近5万吨。据统计,海大生物每年生产的浒苔资源化利用直接产品产值达6亿元,同步带动上下游产值超20亿元——这些数据还在以每年超20%的速度持续增长。( w/ a- |3 c' c9 F; {
, |: c+ z/ c  ]$ c2 w2 x& Q6 k

2 @/ X. l4 l3 v4 U. T在青岛,靠拓宽产品线实现“变身”的企业不止海大生物一家。
- C/ @1 {2 }: ]- A

7 z" x/ ~2 `; ~' t; n3 h, Y9 P
7 o5 U2 |$ g6 \( j
例如,在南极磷虾油领域位居第一梯队的逢时(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正依托于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建的南极磷虾高值利用与质量检测联合研发中心,探索南极磷虾功能活性物质挖掘利用、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建立及其他海洋生物高值化产品开发。目前,其针对高脂血症、肝损伤、脑卒中等适应症创制的以海洋磷脂为原料的海洋药物即将进行中试放大。& b# f$ M0 ?4 [1 |1 j- U/ n3 i

7 F- m; G' r7 Q5 N( }# x

+ l- _. H$ M% ^8 Z2 S0 n再如,以白酒闻名的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早已在海洋生物制品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通过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黄海所等科研机构合作,琅琊台集团对小球藻、裂壶藻等微藻类进行了深加工,生产出了藻油DHA、蛋白粉、高蛋白质饲料等产品。仅在小球藻加工领域,琅琊台集团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约30%,相关产能还在持续扩大。
8 K# D0 b/ K5 s4 Y" q; V! P
$ i7 z; k2 d* b

& ?6 F. H9 x0 D+ k$ {依靠新技术竞逐新赛道,青岛的涉海科技企业正开发具有更多应用空间的产品线,引领产业链不断走向价值链高端。
. }; p% l# R% p" a% W3 e
9 v6 u$ z- |& O$ f" f& E! n& G

( Y- Z6 X4 Z  Y# l5 e7 D+ C# Q2; s1 m5 Q. ^- d* T
通过新模式拉升新产值1 F, r& j3 J: ~) {, C( ~, @
" f" ^) F/ e2 Z" V8 U8 K. M
" t7 L8 ]; M  A1 }' V
海洋产业门类纷繁,其中,海洋渔业、海洋食品加工等相对“传统”的产业,最具有高值发展的“更新”价值。$ p+ [" e- o0 Q* k
# a  K* D0 i$ n# r" |& D( }
8 K; U5 N* T8 `! Y( U! y
“过去,我国海洋水产品以传统加工方式为主,蛋白质、糖类及脂质资源的利用率低,高值化产品少,制约了我国海洋食品及海洋保健食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薛长湖如是说。
0 _6 G4 `! B5 R6 f9 R2 H0 F$ u- a: z. i- u1 k7 `
( W* V$ S1 B+ k9 d& F
近年来,薛长湖率团队持续推动着海洋水产品从传统加工升级到营养功能加工、高品质控制加工等生物加工、分子加工水平。其中,近20年没有“更新”的鱿鱼加工技术有了新突破。* z4 ?( ]2 @+ N3 X; A5 I8 Q- s
6 f2 O+ Z( _$ I5 Y3 O2 j% Y, ~

/ u& ?" P$ S7 A: {) L作为全球最大远洋鱿鱼生产国、市场国、消费国,我国鱿鱼加工目前仍以冻品、干制品等初级加工品为主,产品形式单一、附加值低且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副产物。由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牵头完成的一项科技项目,通过突破系列关键性技术,形成了涵盖营养食品、健康食品、医用材料和细胞工程用生物材料的高附加值鱿鱼生物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体系。3 z9 Y0 y& e3 ^) S' d
/ J, }0 y0 r$ w& m1 d7 n

! D; q, R* C) h; h$ |! W7 q8 i: M鱿鱼肉加工成鱿鱼酥、鱿鱼脆、鱼豆腐,鱿鱼皮加工成胶原蛋白肽,鱿鱼内脏加工成动物饲料,甚至鱿鱼软骨都能得到利用……这个项目真正实现了鱿鱼的“全方位利用”。依托项目建设的产业园预计于明年6月竣工,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鱿鱼新型营养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原料1000吨以上,拉动经济效益超亿元。
& X& E( ~3 _% i) T3 O
& \% p3 \9 z( C' P1 u
/ e6 r) U- e  F: W  j
依靠技术创新突破发展壁垒,琅琊台集团也为产业走向价值链高端筑牢了地基。针对鳕鱼皮这一低产值的“边角料”,琅琊台集团从中提取胶原蛋白肽,进一步开发了包括面膜、护肤品、消毒液、洗手液等系列海洋生物制品。当“边角料”不再只能进行堆肥等粗放利用,相关产值因此提升了数十倍。目前,琅琊台集团鳕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年产能已达1000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年产值达2亿元。1 \) @9 d( Z7 s; Y7 _8 _

' t: V+ I6 a4 P" B* Q
2 |& y3 D+ u! c
在青岛海洋创新这个“长板”领域,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主体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特征。' I- l+ D* r5 _0 {
1 E2 k1 ]2 Y" j8 z! Y) c
% B( ?5 i" H; r4 y' B( ?4 o! B
3
! A' b- B4 H/ R探索新路径锻造新长板! ^/ q' ]% F7 N! m
1 F  S  l" `1 ~! J/ a# n

1 S* j! q: [. s6 V9 g面向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进行精准赋能。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力、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青岛还要进一步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引领海洋领域产业发展迈向价值链高端,培育更多蓝色动能。
% b' f- {: ^1 k/ Z7 D$ Q- C  x4 }. k/ f
6 s% }# r; q2 W6 O
要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挥青岛海洋科技名城的基础优势,鼓励驻青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以不断产出的前沿科技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引领力。
0 n& |. O/ @' H. o3 Z
0 D0 T9 B. R5 u7 l
  Q/ `: c+ B& q0 o! b8 w# b) g
要畅通产学研深度融合道路,鼓励更多成果实现转化。去年,青岛启动建设海洋科技“大市场”,剑指打造“全国技术交易服务新样板”和“全球海洋科技合作新节点”。加快创新要素流通,青岛正推动更多海洋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 f9 u& f5 M4 B# b! P
' `% v3 |9 d5 e- t( G
" _( g5 k& h0 O% @' D3 k/ J! f
要找准发展的关键突破点。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均衡,但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目前青岛海洋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新兴产业虽然增长势头较好但仍处于起步状态。一方面,青岛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保持发展优势的同时,通过高值化利用挖掘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3 _$ d5 k, k# Y( F/ V. }
6 j' p/ e; u3 b" f$ P$ a. N  H

5 u5 j  L# i4 Q' A  A补齐短板、延伸长板,青岛的海洋创新力图通过技术突破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从而催促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们期待,在青岛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上,“蓝色动能”更加澎湃。
3 s' n8 l, }& K6 I* k
, E8 J4 k1 Z' x- z. b
1 a; P8 F7 B9 Q- R9 v8 h9 h, h来源:青报观象山(作者 耿耿 编辑 慕白)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