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寄予厚望,赋予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为山东阔步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x/ I+ s8 e" x" m1 K& j4 t
6 T5 Z4 ~5 }. u! D5 |
1 n8 D8 M4 d+ x u9 A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对山东海洋发展寄予厚望。. ^7 Y/ ?- w4 Q* a. _: Z) }
1 B; i' y$ h2 r% B% D$ V1 K4 W
; l+ P. w1 |: a' m# ?0 h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1 ?2 z8 v+ x, x; [7 _ W
3 _) l \- Q$ K# Y+ {
, O0 b0 ^% E* A9 c& `3 M" H9 g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他还提到,要“推动海洋强省建设”。; @+ }7 D7 J# N
- X* }8 {+ a, x- J9 Q
' Q y9 i% w8 l; \5 P这是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山东在新时代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前进方向。
9 ^% X* H f& k! u# J. s3 o! T3 n9 ]2 c3 \
% H2 ~6 U& y8 A0 G u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5 j9 | w. ]$ ]6 v6 x+ E* b9 `$ t# h& j P6 m0 Z# I
4 c5 k+ J# J# x) |1 S; ~' n今年2月21日的山东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到,要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要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海洋领域开放合作,加强对海洋工作的领导,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v) y4 u6 D% X6 j( r6 P
" b( s7 R7 _6 O* P- p, S8 L0 f" Y! _3 a* k; S! s5 N: Y6 u4 c, h
会议还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重要论述,审议了《山东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山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o. P" H5 G: l, H0 ?
. r; ^! W% g6 ]* L' J+ Y% I: b
( Y6 D, a- F' \! T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海洋工作的重视,为今年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发展方向,必将为我省全面开展海洋强省建设起到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7 R2 y1 m! {9 @$ D F# q% B' q; M
+ ^% _4 C/ l- |, c"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作用。 Z H' _) h) A$ @+ L
0 @1 z) L1 a' R3 d2 [1 F
% H1 V3 f, r6 r9 b" U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15.96万平方公里。' }3 K6 s4 o" B/ s
/ C5 `7 q# x F5 w3 T
0 Z# \0 }* c! n9 z: p$ o8 B山东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陆海统筹,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陆海统筹、改革推动、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的向海图强之路,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千里海景图。: k4 L4 T% i$ v7 v. V& v: K
7 r: N: q8 b" k# w) W5 N
( Z2 j6 i. T- d0 c0 K O) ]) i
! ?5 `7 r6 d; @8 ^. k+ Z聚焦高端现代化
; Z( L9 t6 k) j& [2 N9 {" ^海洋产业迈向世界级
6 \9 a) e, I. ^) A e) I5 |5 `6 E4 s i+ h! Q
# _% c) l# E' [8 z* g3 y; Y- M9 d" u- g; z& T
4 M9 w7 S, t$ u! @
近年来,山东将现代海洋产业作为全省“十强”产业集群之一,印发“十四五”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专项规划。坚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一批省级重大引领性项目落地见效,山东石岛湾核电项目获国务院核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建设实现中交,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成效显著,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电力等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位。据初步测算,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6.3%。
& F6 M2 ~/ d( T/ {
. [. c+ e9 a! e: e0 Z3 d4 p- h
. f4 D+ @& v t* [) Q& K
据公开资料显示,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方,海风相伴这里千亿级产业集群。明阳智能、豪迈科技、半岛南U场址、中天海缆、中车同力、海力科技等海上风电及海工装备项目,在这里加速落地投产。未来几年,乳山将迎来海上风电项目的集中投产期,预计到2026年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可带动形成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1 Y# o" @% Z: c9 ?3 V9 v8 b/ F- D% S4 k: @( w1 x D
1 K- N8 v9 ^9 F& C4 ^% y1 k5 E0 k: T全球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在山东诞生,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培养的首批大黄鱼端上百姓餐桌,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实现山东海上风电“零的突破”……“山东造”大国重器正不断向国际海洋工程领域最高科技水平迈进。- V# x! c! W9 T) t: O
; S. Y y3 a, C% x8 K
9 j/ c2 H2 f! \( q依海而立、因海而兴的山东,为海洋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势能强劲,高水平建设海洋牧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奋力绘就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H( R- C+ \/ c. |" M) k
' n* \: f$ k% `) A% L2 r
; ~9 p; N( h( v: P9 E7 x Z! j7 f
/ s) W, C; J' }0 Z拓展经略海洋深度
- V/ Z5 S$ E6 Q' J. B( u8 f加速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1 y' V, u9 s7 `
0 G1 v# v3 |' `5 b& e2 I1 O* z
* V: J4 x% e0 o/ r/ d: y
/ U/ {5 J: d" b
. Z$ i" k3 ~, B3 w# }! k
近年来,聚焦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为全国港口建设提供了“山东样板”。
8 W% }/ D, C" f8 b
; u8 [" {# M; u8 w) I2 T T; ?( c! o4 `: L1 G' x
& d5 y3 [- X' `. K山东印发实施《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山东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全面提升现代港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这标志着山东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的步伐再次提速。
- s+ I+ ]% M _" {" m8 |
& ~3 o& W% Y u5 w3 Y. G, g
, W, o6 s1 ~& S6 K+ j! i2023年,山东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全国第一,集装箱量增长11%。9 j# y# x6 n% l
) q" D% D/ \2 _: _0 {6 K' g
' q1 @4 I6 f+ l截至2023年12月27日,山东港口2023年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实现17亿吨、4000万标箱“双突破”,完成历史性量级新跨越,体量规模雄踞全球首位。这标志着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H$ R/ e4 ^( \# f
/ I, S3 K3 a4 X' s: t$ B4 z0 e; `
+ X$ \% c" W" }( ]$ c1 N4 ^7 h4 S8 |2023年12月27日,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2023年5月,中国港口协会授予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五星级“智慧港口”和五星级“绿色港口”的“双五星”殊荣。青岛港的“智慧绿色”发展,是山东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X/ I. B) m: n4 p2 z" d; L4 A
y2 A. p, ?/ a# q8 `' E# C
5 G- R1 h7 ~+ B/ v: Y; o2023年,青岛港启运港退税政策惠及700多家企业,新增海运外贸航线27条、总数达245条。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试运行。: L1 M' C; K# C1 k# h
3 W, H; H+ T/ a5 N/ x, |+ v/ _8 t) T$ o% J0 M& n+ ]* `% z
今年2月22日,山东港口2024年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烟台)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达562.4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7 L9 x& }+ t5 p+ R
$ ^; V* e0 m9 { Y1 J5 j- u! e1 h+ K! l# e& n4 ~; W
去年烟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24亿吨,同比增长4.8%,集装箱吞吐量46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4%,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2023年在烟台市纳税12.03亿元,是2019年的两倍多,贡献外贸进出口额381亿元。山东港口成立四年多来,在烟台投资超300亿元,全方位当好烟台市经济发展的“金牌合伙人”。( @- B9 Q) \) t7 P) W
9 x: T, C# L1 o. F& k; M# f; w2 ]( J; Q& ~" r$ L( @# J
2月25日,山东省港口集团2024年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日照)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活动举办,总投资536亿元。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港产城共生共荣,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 @! U2 V0 S+ Q) c2 L! [! v% o$ z, Z [' R! M
' V% k8 R2 [1 q0 k1 k
今年是山东省港口集团“全面突破年”,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锚定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双一流”建设和核心竞争优势构建,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棋眼”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 e! R% {, f+ t A
; q: l6 B1 j; Q8 s5 H7 T$ |# \" E; |: o# I
以一港联通世界,山东加速全球各类发展资源在鲁集聚、耦合,城市对外开放的格局和站位更加高远。借力港口,山东拥抱海洋、开放发展之门越开越大。2 |7 {' n4 Y0 [
$ M" W3 \: S8 P4 y" v' i+ X2 T! r
6 y% h w& _; K% g) v: j% U' M
: B" p0 w9 B _+ `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0 o, F; i, R, r- X1 c
打造海洋科技新高地
) }" [5 y+ b; y/ _; \& o0 x0 q/ N7 [0 z" R2 f
# _& A. H0 f! U1 z I# `3 [( ]' {+ I7 {+ K1 t: g
2 h' q% C" x2 u- }) I# _' x
近年来,推动海洋科技改革发展,强化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国字号”平台,驻鲁海洋领域院士占全国的33%。: k1 X0 U- t7 V/ W6 j* _# j2 d3 e
& U' m$ `2 Q; K# j
, h4 t9 ^/ Q& ]0 i: B: ]4 g. y* c+ R' j5 s( i9 x
山东实施“透明海洋”等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创新工程,聚力突破创新技术,实施技术攻关工程项目,海上发射、深海钻探、水下智能装备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Y, o5 C( V- u4 T3 T( [1 M
7 N9 ? X. D/ F. ~
7 ~" I1 T4 a9 Z我国首艘数字孪生科研船“海豚1”号在烟台蓬莱港交付并首航。“海豚1”号突破了多源信息融合协同探测、智能感知及环境重构、船舶与海洋环境数字孪生等多项关键技术,打造了一座“海上流动”实验室。9 `* l+ R+ J- C) b, S
; e+ v+ }$ j+ n4 y
% B( `1 D4 u) u8 a: J+ c1 q8 W烟台东方航天港累计发射卫星48颗。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规模化生产。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启动,中国海洋国际人才港签约落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有亮点。
" y# x' |5 \- X) D" M- c4 [' \; J/ n( `! F$ v6 j$ y; G
' |: i& m" o0 M% ]. m# k
建强用好国家深海基因库、深海标本样品馆、深海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持续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海水淡化工程。
7 @" I5 P2 Q4 i* D7 u/ V
7 ^' P- ~3 c; G% b0 m! E! {1 V/ X! S2 i2 ~* a8 o; Y
2023年12月19日,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成立暨招商推介会在烟台举行,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就此揭开“面纱”,此举是经略海洋的重大机制创新,是推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具体举措,引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新经济。% S2 g) J8 o* e6 L2 s
+ O7 |) s0 G! {5 B# ^1 Y
! `8 @7 m; E! s! _& h" V. V近年来,烟台市扎实推进以长岛海域为重点的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140万亩,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场建设“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烟台看长岛”的发展格局。
' |, Y) f7 A: M; u+ B/ I7 d9 E5 |" v; K! @ e/ A( o
: h1 F4 J5 G+ P
先后举办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东北亚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山东-非洲海洋合作发展对话会等涉海重大国际活动各有创新。组织海洋相关领域技术攻关,成立“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创新中心”,开展海洋科技研发有成果。" k9 J# E' @9 @" J' H2 d; m
9 ^ X. b. Y* o* j9 m; [' p8 f
8 `8 Q( @( _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支持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正成为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对于山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 O3 F1 x/ j$ I! L( [
" J5 l# |% K6 Z
% g- [ `0 Z4 |% z, u8 H6 R) f, i; v2 _9 b) |& m% F9 y; U u0 R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7 A3 b; u. H1 c) s筑牢蓝色生态屏障
% n. D# P$ y4 _: L6 y5 q1 V' H: j0 V5 @; T) Y) A
7 @% K1 O/ J. P5 H9 h' @0 @& Z3 Y& _0 ~; j# L
( q5 Q/ _0 A, Q: T
山东向海而生,深植对海洋的敬畏与热爱。不断加固海洋生态保护的“警戒线”,坚决守护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描绘出水清、滩净、岸绿、湾美的蓝色“风景线”。
6 }* f% R5 c0 u r2 v J. z9 W- d p" @
) R8 G9 l. q( d9 H
' L4 |7 g# o! }% b0 G x/ P( I! J- N- \近年来,山东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稳定在90%左右,海洋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碧海蓝天的美景进一步擦亮山东海洋生态“名片”。
$ I6 O; k. ?! F0 G7 M. h9 w; X) a
$ P# M7 a D5 Q- @ e
山东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略海洋的根本大计,印发实施“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行动计划、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e+ J, i! H+ y% E" {2 { p3 ~8 C4 d
0 V$ J3 O4 N( W+ {" S
" K7 @$ h( R, P* q$ n
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湖库海,一头连着生产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里、陆地和海洋的关键环节。2019年以来,山东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行动”“入海河流总氮治理行动”和“净滩”专项行动,持续实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整治入海排污口20882个,占全部入海排污口的99.8%,超过年度整治任务19.8个百分点。( ] M4 Y7 d9 U3 g) T7 E9 r
! Z! U* [! |# i% M8 s) ^( e# n x9 g
山东强化海洋生态治理,严格落实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推进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美丽海洋建设取得新成效。
+ e% h2 N9 ^( P1 }3 R' S" q
& \5 C9 e H) n$ o: m2 s1 {8 c8 M8 a- @$ |
为了强化海洋灾害处置,山东建设海洋气象科学研究院、省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等,有效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 v3 n3 O6 ~. _4 `3 Z0 Z: _9 P
}" H/ P( @' Z' Q+ j
为全面推动海洋的综合治理,山东实施了“湾长制”,并制定“一湾一策”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海洋治理的强大动力。五年来,山东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加强,共整治修复岸线110公里、滨海湿地7600公顷。
$ {# A+ `1 k2 [) ]
q9 f; O, y+ G, D* D& Q
, b+ t- k- j# L# }! n5 W/ S" d, P海洋环境保护关乎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未来。把海洋生态保护好,才能实现蓝色国土的永续利用。如今,黄河口国家公园正式获批创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上绿水青山”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4 s5 L5 z0 V, `7 i1 a, x6 e: P
5 V) o* V( ~" R# r# ?# {" }3 h
0 p5 \+ C+ N3 _. J5 l$ |# v新时代新征程,山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海洋工作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要地,坚持陆上、海上“两个山东”建设协同发力,努力把海洋大省优势转化为经略海洋的山东实践,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
7 Q6 S" \9 Q W; w+ M" E" n% {- H* b: ^/ s4 Z# v+ `; [) X. i
+ \! E1 {% |! V; G4 M! l
来源:闪电新闻客户端(编辑 朱富金 责编 林月梅 审校 徐红梅 主编 张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