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青岛出台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以下简称“海洋15条”)。 $ w t! [9 R+ t; p( h
C+ }0 {$ X% @" O9 E- ]/ C( V( m' n
两年来,青岛聚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海洋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涉海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海洋15条”累计评定奖补资金9442万元,助推全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H- R3 i. C) k* @
7 n. k: u) l4 W! k* x
( G2 G2 `. v |: n# O2 Y! G; u70%投给海洋产业项目或产品7 L4 r6 l( p, j2 {6 S0 b6 i! t
今年1月,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功能性能最先进的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2号”在青岛顺利出坞,预计今年3月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投用。该“大国重器”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青岛海洋渔业提档升级。8 P+ ~' ]* I( S
! C2 A& W" n$ O% E% [
根据“海洋15条”,青岛对青岛企业投资并在青岛建设的桁架类大型养殖装备(包围水体5万立方米以上),按照不超过总造价30%的标准给予补助,最高补助1000万元。基于此,青岛对山东海洋集团“深蓝2-1号”“深蓝2-2号”桁架类网箱(“深蓝2-2号”网箱出坞后名为“深蓝2号”)开展专家评审,评定奖补资金1000万元。
4 f& `/ I( p e$ E, Y1 _( f4 j9 X" @0 O; p' B/ a
类似的奖补不在少数。按照“海洋15条”,青岛对全市在全国种业细分领域排前三名或经中国种业领域协会信用评价3A级及以上,具有育种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连续两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领军型现代种业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经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认定,牡蛎育种2022年度排名全国第一,且2021年、2022年销售额均超1亿元,于是获得了这300万元奖补资金。
* y% l% Q, _* q4 m8 P/ ^0 p* v) V0 l, w1 X* ^
海洋渔业之外,青岛对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船舶与海工装备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业等项目都实施了奖补,不仅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例如,针对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给予华能董家口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配套海水淡化项目812万元市级财政奖补,这是目前全国获得地方海水淡化专项奖补资金最高的项目。
& M( i% K5 e! y# r# P$ S/ |
6 h/ U* t+ H" @ 记者梳理统计,两年来,青岛“海洋15条”对于海洋产业项目或产品的奖补是“重头”,占全部奖补资金的70%。
" p3 K# h4 J9 e' A25%投给海洋人才和科技创新
4 C$ v% K7 w( G: f) P ! I" H$ Z/ a G6 o# p- V
两年来,青岛“海洋15条”评定奖补资金9442万元,70%投给海洋产业项目或产品,约25%投给海洋人才和科技创新。
2 P/ {# k* \- y
' X- v# j: V% l 2023年12月,市委组织部、市海洋发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布2023年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名单,确定陈刚等3人为“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肖文生等7人为“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其在促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根据“海洋15条”,青岛将为“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30万元,为“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10万元。- }& V2 T5 r; B2 {2 x% }/ ~8 u
! k/ }2 P! b' W
在激励海洋人才的同时,青岛“海洋15条”还发力海洋科技创新,支持涉海科技成果转化及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每项支持额度最高1000万元,争取在深远海养殖、智慧航运、海洋物联网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在国家层面具有引领性的发展典型。目前,由市科技局实施的两项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已通过评审,共计获得奖补资金2000万元。& t; c% \* s- T1 b F2 U/ u5 G% w
+ `: H0 N, g! \( n8 _. {+ g# ?
其中,“集群式深远海养殖渔场一体化构建技术与集成示范工程”将建成以多功能中央平台为中心的集群式深远海养殖渔场1处,深远海养殖网箱3座以上,总养殖水体15万立方米以上,形成集群式深远海养殖渔场陆海一体化构建技术体系;“鱿鱼生物资源精深加工及医用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工程”将建成鱿鱼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示范生产线3-4条,开发新型营养食品、医用生物材料产品、细胞工程用生物材料等。' _; q P1 t) A, ~5 I6 b
5%投给高成长性涉海企业6 I. R. a$ r. J! B0 m3 Q
纵观“海洋15条”9442万元奖补资金去向,其中5%投给了高成长性涉海企业。$ o3 O0 S- o9 f
; X! q" V# D: k" V" j9 F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海洋15条”文件,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涉海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具有持续发展能力、较高成长预期和良好营收成长性的涉海企业均可申报,按照一次性最高3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并开展分类指导和培育,支持涉海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 g, y6 L k' H; i" N2 I
* ?' m5 C) Z% d4 c+ t5 ~8 Y 2023年,青岛首次评选出青岛海大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涉及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设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技术服务等7个海洋产业类型,共奖补资金540.9万元。
* p9 _: Z, d" A' g$ a) I
. j% Y' W6 O s, k 除开展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外,按照“海洋15条”,青岛还将实施海洋产业倍增计划,对全市年海洋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涉海企业(现代渔业、海洋先进制造业、海洋生产性服务业)3年内实现海洋营收倍增的,给予企业经营者奖励,奖励额度为企业实现营收倍增期间,海洋营业收入产生的年实际地方贡献最高增长额度的20%。可以预见,随着高成长性海洋企业、涉海企业营收倍增,相关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 Z6 G9 \5 w' M$ f- J: w, q: R: U8 ]来源 | 青岛日报- r, I3 N( y# o" {6 W, u
排版 | 数智海洋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