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设备 -海洋设备 日照

[复制链接]

(资料图)

国产海洋仪器设备为何不易推广?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和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对于高端海洋仪器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我国科研机构在海洋仪器研发方面的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推广应用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制约了国产海洋仪器的进一步发展。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

已有数十年积累  面临发展机遇

我国测量物理海洋环境要素(如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各种电子传感器及其运(搭)载平台(如海面浮标、潜标、自动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等),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研制了,尽管是在“跟跑”,但至少国外拥有的先进海洋仪器设备,国内也基本都有了。

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首次南极和南大洋科学考察中,考察队就用上了国产的船载STD仪(国外称CTD仪,即温盐深仪),且在更早的七十年代末,相关仪器已开始在我国东海海试。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海洋调查活动不断拓展,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迎来了“大展宏图”的机遇。

海洋传感器是移动观测平台、锚碇观测平台,以及海洋观测网(阵)和海底观测网等的共同“核心技术”,在海洋监测、观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测量各种海洋环境要素,目前已经从温度、电导率/盐度和压力/深度等基本物理海洋学要素,扩展到包括生物地球化学等10多个要素,不仅用于海洋科学研究,还是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渔业等领域应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数据源,而且在大气等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其业务化预测预报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开发、研制海洋传感器,对发展海洋科学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缺少实战机会  推广应用受限

我国研制的海洋传感器(如CTD),其实验室测量精度已经与国外同类产品不相上下,但由于缺乏海上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现场观测精度难以保证,所以实际应用较少。这也是在当前深海大洋调查活动中,国产海洋仪器使用较少的主要原因。甚至在研制中的自动剖面浮标、潜标、水下滑翔机等,使用的温度、电导率和压力传感器等,也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

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可谓热火朝天,而转化应用却是冷冷清清,这里面既有研制与应用脱节的问题,也有政策层面的原因。

国产CTD传感器经过长达40年的开发研制,依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那么,近些年开发成功的自动剖面浮标和水下滑翔机等设备,是否会重蹈CTD传感器的覆辙?应及早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尽快找到促进国产设备批量应用的良策。

近20年来,国际上自动剖面浮标应用市场风生水起,每年的用量至少在1000个以上,累计已经使用了14000多个。国内也有多家单位在跟踪研发,已有部分型号的自动剖面浮标通过国内验收,进入小批量生产和应用。其中一个型号(HM2000)还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用于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然而,几年过去了,该型剖面浮标的销售总量仍不足百台,真正用于全球海洋观测网中的数量只有约30个。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部分浮标应用单位总觉得国产浮标的稳定性、可靠性差,用起来不放心,所以依然从国外进口。浮标研制单位因为经费及其他原因,也无法在工艺改进和性能提高上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

不仅需要资金  还需技术积累

海洋仪器设备的特点是,生产批量小、应用范围窄、使用寿命短,而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以及测量分辨率和精度等要求又特别高,需要在不断应用中改进制造工艺和提高技术性能等,这就需要有长期的支持。一个真正的创新技术项目,其核心技术的开发需要较长的周期,且技术性能需要在不断试用中改进和提高,故而需要有一批能长期坚持不懈、甘于坐冷板凳的科研技术人员,还需要有长期的资金投入,以及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支撑。

在海洋仪器设备研发领域,不光要有重金投入,更要有技术积累。像美国著名的海鸟(SBE)公司,研制和生产海洋传感器及各类CTD仪等已有45年的历史了,不仅成为世界上先进的海洋CTD产品制造商,而且还是最大的海洋监测设备和方案供应商,但他们也会不断遇到新的技术问题。如由该公司研制生产的NAVIS型剖面浮标,就曾发现其油压系统存在空洞症状和气阀粘滞等问题,该公司为此对油泵设计方案、油的粘稠度和内部空间真空度等改进完善,并对空气止回阀缺陷进行修复,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单位而言,更需要在不断使用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在一个把海洋放在重要位置的时代,不应仅把重心放在开发、研制上,还应高度重视研制成果的转化、生产和应用,否则投入再多的研发经费,研制出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只会是一种“摆设”。

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真要走出研制与应用“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并向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迈进,需要形成积极使用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氛围。任何一种新型仪器设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才有可能成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为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激励研制单位和科技人员在研制原理样机、实验样机和工程样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试验、试用,最终推出定型样机,从而为新型仪器设备的推广应用铺平道路。同时,要鼓励科研单位积极采购和使用国产设备。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使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也才能使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真正成为“国之利器”。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稿件来源: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 

END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稿件来源:中国Argo实时资料中心大家都在看

海洋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二级学科有哪些?| 《10000个科学难题(海洋卷)》全网独家首发

《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白令海道开启和和北冰洋的演变 (附注:北冰洋大洋钻探 )| 汪品先院士:为地球系统科学正本清源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大狼
活跃在昨天 20: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