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山东省先行先试 “碳”寻绿色金融发展!

[复制链接]
威海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威海市GDP的比重已达到36.6%。在赋能蓝色产业发展上,威海都做了哪些工作?1月4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J  n. S9 [! D/ m3 Z% z; h

5 L. H/ |1 t" J, e2 p
  ~& w/ Q4 C0 l! X; A. [近年来,威海市紧盯“双碳”目标方向,按照“边申报创建、边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扎实推动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支持威海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事项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写入2023年度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省委书记林武明确指示“重点支持威海市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省政府《山东政务信息》以专报形式刊发威海市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验做法,周乃翔省长给予肯定性批示。9 `# E2 s$ \/ O3 S- l5 z

* t# N# \+ D. E9 S* s
5 U+ H' u# G  G4 y1 A尤其是去年以来,威海市将申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予以高位推进。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发改、工信、生态、海洋、金融监管、人民银行、国金监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从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抽调业务骨干开展集中办公,建立周部署、月总结、季调度工作制度,统筹推进全市试验区申建工作,构建起党委政府强力领导、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市县联动同题共答的“一盘棋”格局,全力加快试验区申建步伐。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市各产业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一批先行先试创新成果相继在威海市落地。
3 l$ D7 i- x8 ^0 j6 ?
8 E( O3 l: Y# m8 N8 P# a3 k2 J" N+ j+ x& m3 ?
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中国银联)的个人碳账户: _$ l# b6 m3 T- y9 b. A% a

' A& |% O: t8 A为引导全市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近期,威海市正式上线运行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的地方碳账户体系——“威海市个人碳账户”,这是中国银联全国范围内首个碳账户试点项目。该碳账户是基于中国银联的“云闪付”平台搭建,首次从系统架构上解决了传统个人碳账户体系无法同时实现政府部门、公用企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个人低碳数据数字化采集的难题,实现了社会公众衣、食、住、行等日常低碳场景全覆盖,低碳出行、废品回收、低碳生活等低碳数据全采集的目标。为有效提升公众参与的获得感和积极性,“威海市个人碳账户”已上线了1分钱乘公交、兑换电子书等10余种碳积分权益。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碳积分应用场景及与授信指标之间的转换规则,金融机构也将据此推出“个人碳贷款”类产品,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担保要求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政策。目前,“威海市个人碳账户”平台注册人数已达1200多人,累计发放积分14000多分。
2 V, S) Q3 b( p8 B2 \
9 X/ c/ D8 L+ m# Q, T( L- G& o  }# v9 d
制定印发全国首个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0 I! `8 P1 E- A+ g8 I, z8 |

! ?3 x" ]8 K8 L$ C1 ^& Q9 F0 T' {3 L' v5 Q% R% N' z; X
为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蓝色产业、蓝色企业、蓝色项目,推动金融资源与蓝色产业精准对接,威海市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和蓝色金融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依托威海市海洋资源禀赋,制定了具有威海地域特色的蓝色产业标准——《威海市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这是目前全国范围内第一套全面系统的蓝色产业投融资目录。《目录》充分考虑了威海市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生态环保等发展规划,多角度聚焦海洋节能降碳产业、海上清洁能源产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利用等蓝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通过蓝绿融合赋能、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对接蓝色产业,促进威海市蓝色可持续全要素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影响力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 x0 ]* i5 |/ D+ O# h% d
' B$ J6 z$ r8 [( j
5 E2 F2 O' B( o; R- Z; e' h' s. n
出台全省首个银行业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 F4 w  I" ]# U/ R9 A+ C

/ f* e4 k! U1 G0 k3 e  a: O6 \+ o, D! T" I+ B
为鼓励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机制和业务创新,更好地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低碳环保、新能源、蓝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作用,借鉴国内相关领域的先进做法,并结合威海市实际出台了《威海市银行业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这是全省首个绿色支行认定管理办法。通过引导银行机构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单列绿色信贷规模、单设绿色信贷审批通道、创新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等,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风险防控能力,为推动威海绿色金融和低碳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r" H9 D/ L- h5 o
5 t- C, h9 ]) c/ D: Y  s
* T  ^# ~; L! z
全省首笔碳普惠海洋碳汇交易落地
3 j' y# _. j7 Y8 x" U
1 D# ^, ]5 ?& _1 h8 `8 p+ r. t2 l# ^7 M
海洋作为重要的碳储备库,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生态价值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威海市海洋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拥有海草床、盐沼湿地等多种海洋碳汇资源。去年以来,紧紧锚定“抢占海洋碳汇发展制高点”目标,在全省先行先试,委托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利用成熟的海草床碳汇方法学,对荣成市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草床碳普惠项目开展减排量核算,并在山东省碳普惠综合管理系统中完成项目审核、备案。荣成农商行、农业银行威海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中华联合财险、天罡股份等作为首批购买方,已用于实现网点或自身碳中和。该笔交易有效打通了省级碳普惠海洋碳汇项目交易路径,实现海洋碳汇项目开发活动制度化、模式化,助力威海市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下一步探索开展海草床碳汇保险及碳汇保险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奠定基础。- w% F4 Z+ U( A8 Z3 i

0 @% t/ l9 P/ d* i2 w4 u; [5 y, @! ?. O6 [. k3 |8 }4 u5 U
对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6 l/ d0 N* h# y# B
  s) u9 e+ u0 \0 G- ^; j近期,乳山市获批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国内首个合作示范区,聚焦乳山市牡蛎产业,探索创新“数字+绿色+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加大对牡蛎产业融资支持,助力牡蛎产业和养殖户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和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利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源优势,在牡蛎碳汇方法学研究、牡蛎碳汇交易、金融助力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 c0 h8 t  |' a
; i8 b: M$ n8 u/ R- n[color=rgba(0, 0, 0, 0.9)], j! e/ G8 b& m! l: f3 N5 A

' t6 N8 ^# H- Z2 ^7 q' a! B- `) D% ^; C  D  A1 x

* k9 Q) K" t4 C' e# u与其他地区的“个人碳账户”相比,“威海市个人碳账户”主要有哪些特点或者优点?. f8 B. G9 X3 P9 Z; J# _
1 e" O! G, g1 Z
“威海市个人碳账户”平台是威海市申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一项重点创新工作,平台的顺利推广运行,对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践行低碳、节约、绿色环保和负责任的生活消费理念、助力威海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达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这是全国首个基于清算平台的碳账户体系。其基于中国银联的“云闪付”APP平台打造,国内首次从系统架构上解决了传统个人碳账户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之间低碳数据数字化采集共享的难题。实现了低碳行为的科学赋值。“威海市个人碳账户”运用碳核算标准体系,从节约纸张、节水、节电、节能等维度,根据采集的公共交通出行、电子政务、线上缴费、移动支付、电子账单等29项个人低碳行为数据,综合折算用户的碳减排量;用户可通过“威海市个人碳账户”平台实时查询个人低碳行为、碳减排明细等6类信息。实现了个人碳账户的互通、互认。目前,同一用户在多个银行和互联网平台都有类似的个人碳账户,碳减排形成的积分散落在各个平台之间。在此背景下,“威海市个人碳账户”建立了与中国银联“低碳计划”、中信银行“个人碳账户”等平台的互通、互认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 P0 i  V& d$ [6 Z$ ^! _2 r" i+ }" f5 l4 L  x$ w* f

# [' E" p' \! h+ T; S0 W《威海市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制定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0 _  R2 W* q6 x) m/ d, T4 Q8 I3 S
$ I$ g$ C" }4 D, i2 H3 a5 C
近年来,威海市大力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先后出台了《威海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威海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持续壮大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36.6%。但在金融赋能蓝色产业发展方面,缺少一套能帮助金融机构准确高效识别蓝色产业、企业和项目的标准目录,限制了金融对蓝色产业支持作用的发挥。
; Y8 j8 L: k3 s7 x/ ?2 t' T; j
5 s  n3 u; u4 [) J0 W& `7 ^
- U& m) w% N4 g: F/ b( m' y# B1 B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是构建蓝色金融体系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外蓝色金融标准尚停留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倡议、原则或指引层面,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并未完全覆盖海洋生态保护以及海洋经济及相关产业,约束力和引导作用相对有限,全国范围内尚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蓝色产业目录。为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蓝色产业、蓝色企业、蓝色项目,推动金融资源与蓝色产业精准对接,亟需搭建一套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引导金融资源聚焦特色海洋产业发展,提升规模化投入产出效率。! v' V  I% T* p( j5 R  {% C
" a, S9 T- J4 n) M4 d" w5 p3 i6 t9 a$ U
) z/ Z# \& k9 r5 M5 f
威海市制定的《威海市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一级分类共有7大类,分别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降碳增效产业、海上清洁能源产业、海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蓝色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绿色服务;二级分类共24项,三级分类共85项,并将蓝色产业按照蓝色、浅蓝领域进行细分划定,其中蓝色领域是指在现行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融资统计制度》等绿色金融标准中,绿中寻蓝,筛选提炼存在一一映射的领域,共涉及7个领域,合计72项;浅蓝领域则是适度创新突破,结合威海市实际在蓝色之上拓展浅蓝领域,针对一些目前虽尚未纳入绿色金融相关标准,但是在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蓝色拓展领域,共涉及4个领域,合计13项。《目录》的发布,将引导威海市金融机构在蓝色金融领域持续发力,助推产业要素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高标准探索创新“蓝色经济”的新金融模式,赋能威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_  K4 j- A, `$ x
8 M* \8 n7 m1 i8 p: K
, F7 j  N# _  T8 x# Q首批海洋碳汇交易为什么选择海草床碳汇项目?在这个时候推出,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 c4 W; S3 b6 D. _: Z% S
' @  a5 p( e1 k( Z7 o0 ~; v; q9 f$ _) C7 D4 ?+ w
出于方法学的考虑。碳汇交易的核心是方法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编制的“海草床碳汇碳普惠方法学”,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成功应用于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和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碳中和,为威海市实现海草床碳汇项目所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可测算、可报告、可核查提供方法遵循。
: N3 b4 S1 h3 c* ^, Z; W; Q" a& B
& o/ G  s. t/ f& Z2 j' @; d
4 u6 @2 b: p0 c3 U+ t( Z4 f出于威海市海洋资源实际考虑。威海市拥有丰富的海草床生态系统。根据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21年的调查报告,威海海草床的面积约为294.29公顷,主要为鳗草、日本鳗草等,分布区域主要为月湖、俚岛、桑沟湾等附近海域,其中月湖即荣成天鹅湖有189公顷。经过多年努力,在荣成天鹅湖启动的海草床修复初见成效,累计修复扩增海草床60多公顷。目前,荣成市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月湖海域集中分布有海草床生态系统,具备开发海草床碳普惠项目的良好条件。9 ^' a+ J6 k8 k, j

. m6 l# c; a1 m5 m9 ~4 A! }7 z* g  j% V% z8 b6 ^( H+ T& o
出于政策支持和海洋碳汇交易平台考虑。碳汇交易要以有政策支持和碳汇交易平台依托为前提。去年1月份,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实施《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思路,搭建碳普惠平台,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提出了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基于《工作方案》,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开发了山东省碳普惠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为全省首笔碳普惠海洋碳汇交易提供了可行性。2 g  w8 R5 Z  D* ]
1 v$ |: Z2 i7 m+ w1 [

0 H0 T; i6 `* |7 p绿色支行如何申报、认定和管理?首批绿色支行申报工作什么时候启动?
9 J  \; ]6 @8 V. D/ g; V% ~( T4 c4 K$ f0 y: o5 M

3 C$ Q7 J# S9 [0 B绿色支行的认定遵循客观性、可追溯性、实用性原则,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下发开展绿色支行申报通知,接受有意向银行机构申报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集中审核,审核通过后将由三方共同认定,经认定的绿色支行名单将同步对外公布,并予以授牌。自认定后次年起,每年3月31日前须向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提交上一年度运营情况报告等审核材料;经审核通过的,其绿色支行资质存续,审核不通过的,将取消其绿色支行资质,资质审核结果将通知各相关绿色支行。绿色支行对资质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提出申诉,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进一步调查核实,并根据核查结果保留其存续资质,或者取消其存续资质并予以摘牌。
: x* V$ b5 @8 T+ O3 `# _2 S4 ^5 E" [9 \; s4 e8 J, L

4 c* Y& y( V9 s+ R# M2 c根据工作安排部署,计划近期启动首批绿色支行申报工作,认定工作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最近将印发通知,请各金融机构注意查收并积极参与申报。
! T1 B5 D4 o3 \0 I) a8 j5 \, Q$ ?7 h3 w

4 ^/ a: X) @# v. i% l6 i3 |威海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下步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z( ]% h$ M8 V$ p7 x
& J' d9 q/ m- s# R* R6 c下一步,威海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合作,主要以乳山市牡蛎产业为切入点,探索创新“数字+绿色+金融”的服务模式,通过金融赋能,加大对牡蛎产业的融资支持,提升乳山市牡蛎产业组织化、绿色化、信息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助力乳山市牡蛎产业及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进一步拓展和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提高牡蛎产业从业人员数字农业运用、新媒体营销能力和水平。邀请国内外专家就牡蛎产业发展趋势、金融服务能力、新媒体营销等开展专题培训;结合牡蛎产业发展需求,针对妇女、青年等群体开展产业发展、电商直播销售、文创手工产品开发等专题培训,提高青年、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牡蛎产业能力。借鉴国内外经验,针对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提升在产品设计、流程优化、建立更加符合产业特征的风险管理模型等能力方面,有针对性进行能力培训和咨询支持;召开金融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创新“牡蛎保险+信贷”等服务模式和产品,为牡蛎产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开展牡蛎产业固碳价值探索研究。聘请国内外行业机构和专家,开展牡蛎固碳价值研究,探索形成牡蛎蓝碳方法学,就牡蛎碳汇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研讨,探索包括牡蛎碳汇在内的农村产权交易新模式。* x8 g: O( x2 v- \) M/ T  x

( U5 G' h5 g2 @$ O  y- j' }; {7 t/ j3 n- V- w
来源:威海广播电视台海洋频道
  b) G0 K& P  i! ~  |( a9 O# R, e4 w8 W' _' s: d; o0 a8 c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j86k6ro39i
活跃在2021-7-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