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项!2023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公布!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遴选

[复制链接]

2 y: S9 z0 N/ C- T" R* K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 i. O, e' F* O' ]' \
' X! Q% G+ ~" ], j近日,2023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交流大会公布并推介了第一批40项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2023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该目录是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遴选。
* C1 ]! `# j( k  O) L9 Y2 c7 C2023海洋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
, u8 }; b- I7 t序号
/ z1 E& b# }% x技术名称
' b! X3 N, b1 Q, f% O7 E5 G7 a主要完成单位
: z9 `  U! v; M$ N, f+ @1 Q- E1) ]3 `1 `; h; ~
改性粘土治理赤潮技术
4 c! O$ X. j5 o/ W# y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k: U: i: D9 x, |" z
27 F8 ^& z2 d* u- [2 [2 f
北方海藻场立体恢复技术体系% S* K+ A1 F3 T  d8 g3 s
中国海洋大学6 F! I5 b% x2 j+ P
31 H" q$ R% G! m, @5 A: c8 d) o
复杂动力环境下海滩生态修复技术' c0 D* e5 c( q4 Z+ ^: Z% R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1 ~, _; M- A3 O; U
4* o/ a" z  V% d- z
海岛植被修复的抗旱抗风技术/ c+ v5 d$ q5 }1 G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f, j$ `8 E1 [- }51 `# l# m: C6 i0 q0 d
岛礁稳定性在线监测技术
3 f$ q* B2 X5 A& ?青岛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J9 r- E) ^$ g0 `65 v0 P+ ^' n8 O+ x
珊瑚礁修复中造礁石珊瑚底播移植关键技术6 }- s5 P) @. _( e) l( q1 \' S& y% M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G1 T0 o5 W: e* Z' [  W7
8 c1 ]: P( Z4 U, K+ ^  Y1 k6 s基于移动平台的濒危水生哺乳动物声光电同步监测技术# X9 v1 S: \1 ~7 o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w: O# J% \! y) y  M5 K4 H8
& a. \' U0 r& ~岬湾沙滩修复技术
$ X7 R/ B' X3 e. ]) n) j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x8 T7 |- n* e2 j3 _/ ?& L
96 x- S& U, Y; s4 [. c6 V  V& b
中国鲎资源恢复与保护技术6 A- d- F+ q* m$ E4 M
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1 U% J- B. `& q0 O. g) |
10/ q" U' Z. x/ ^1 S, R2 w
强潮河口海湾盐沼湿地海三棱藨草生态修复技术1 K% }9 _0 p5 E, [& g* n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沐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3 K6 v0 j& f3 H5 ]118 \; m6 a5 L, h; @8 ^8 u2 e. t# g  [
鳗草种植技术# C, r( s/ S, o" C
中国海洋大学) S6 B/ u& ]( C: v5 l8 I  {
12. X$ g, t! w) ?3 T
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在线跟踪监测技术
+ ]- v" G- W! \& C4 w/ X6 y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E. C, J8 E1 a8 I13
: A! l, |0 u( R. T海滩养护拦沙堤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 R4 G- A2 F# I8 b8 R' k  k鲁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r& O: {% N; k% H. X0 l
14/ S% [( X7 ~; r2 J, C% @) P
三维快速植生垫
7 `8 e* R8 ?, h/ H马克菲尔(长沙)新型支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8 l9 f& z: ?5 R. {152 S1 O  o! D2 y- q9 F4 {* g6 j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治理技术) ^# B9 e) Z6 Y* R, N1 M, U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W; p7 f. b7 _
163 X: B' K7 V7 r8 Z3 T) n
近岸典型马尾藻繁育与资源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6 C" x" L- c7 O8 B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 `; M& l4 I' a2 L5 B3 r0 O. _
17, a# r, f' H2 s* n3 H" _! `7 P& s- G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
$ }) V: x+ g: l- s) C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
/ O, ~% |! t8 ~/ I6 w( h( l1 X# D18. w0 s4 p/ S' ~. A/ {7 Y
砂质海岸动力环境和沙滩演化模拟预报技术
5 \* {3 [  t* [9 p/ k' L. H大连理工大学
. k" L4 V5 u7 `; ^# W19- k$ O1 C3 O( K. ~$ I5 Q) N2 \1 p4 J6 z
海堤生态化植被修复技术
, d5 i5 m' T6 R: Y/ J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8 \% k! I) ?9 \$ }
20
1 \: P3 k$ j1 ~& n4 _( l* k( ?$ {8 N滨海盐碱地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y6 Y# ^" N1 H' \; Z
烟台海洋工程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中心、鲁东大学
5 q1 x( o+ X8 |217 J6 f4 f! n+ f, W5 n- f. s
河口湿地水文连通修复技术0 f% h( V3 X9 E2 s$ d
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暨烟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鲁东大学
8 j8 X$ d* V, G22' _, R) h1 v, V! p8 Z1 t  f/ Z, N! |
海马生态修复全产业链技术( S1 j4 y" p8 |  B0 o
威海银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p% c- e( r5 d& D4 \2 ~23' A8 s/ y6 W4 t
泥质海岸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技术
/ {+ s$ N5 I$ r( K% e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u( I- J# u2 S: T9 U6 x+ z8 o24
/ Y2 X- s( X0 D( B9 A1 P海滩NBS修复技术
3 Y: F. K; j% i4 p; @0 Z7 Q/ V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 ^- ?4 q  }. J0 ^* A/ s! f% y25
% a- U. u* Y7 f- o海藻场生态修复与效果评估技术
+ o+ d/ f9 v  |! q' i8 C( V$ C2 M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 w# |( E3 }$ |26: V  ~' p: s7 [' n) X. r
“蓝色海湾指数”评估技术  j( Y4 _0 F- p9 L# A
温州市洞头区海洋与渔业发展研究中心# u0 P- [, v' Q$ i0 G: Z1 z8 w
277 p2 X( E* i* P( J
海三棱藨草球茎苗支撑固定种植技术, r' S) x* ^: y1 b" n4 o7 \
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h. q- ^1 j6 l: E" G28
0 V' D  T: J: a. p; t! V/ v海堤堤面植被修复技术+ `9 B$ J/ h3 Q; ?" v: J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
5 ~; m: r  d7 F/ Q290 z' ]$ x: r$ U
海滩岸基数字影像监测系统
# T/ y) n( w5 W& a: B5 |& }河海大学6 i8 \3 m3 u3 e6 ]$ F2 o! [
30# f) B3 S$ ?4 V( q0 w& c, R
互花米草长效生态防治体系装备! u+ ^% E( x# \9 B0 b* s% {. j
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
, ?* ?' L- Y" @% i1 k31( q; }8 a: M4 h. z9 L$ L
红树林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4 U- L' D3 U# X* a0 S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V( O1 @3 v5 s- A6 m. t
32
" ^, j, }, d7 y: ]0 e2 t& P5 @基于免维护摄像系统的海洋水下生境监测技术/ @; l  w. Q( G  O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p+ Q+ P6 L! q& B1 l4 I2 |' f
33& T9 q. a4 j: Q, n8 y7 j
减灾防护型海岸生态修复植被模块
4 @- W0 z# q5 ?9 ?' c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n7 O- X3 u) |( h340 X) l/ u/ J- t8 t6 P# j
温室型鳗草规模化育苗技术体系- D/ Q! }: n8 {! `1 K- G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7 i, R) |, l  F: y. j' c- f
35* Q; X1 ?! e4 K6 N; Y
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技术
7 z  S" M: _1 E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9 R" F& U1 y. I4 }( {: A36( z( U7 D6 v! |: f9 Y# L. n
动植物协同演化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 ~& t& {0 g3 y- r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i1 Z. F" W9 B+ Q  |. S, c371 V3 T! G* |4 B5 }8 E
海三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群落生态恢复技术
. b; U2 f: ~7 o2 S  r! {华东师范大学
2 R7 V- S1 x. ]* I3 [; ]38
/ B; ~5 b8 N8 u: i# G) A) w: e疏浚泥生态修复利用技术9 e& {+ B, d/ D  x. v  b: o* O( [
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江苏聚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清韵生态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9 D0 K( L  m1 K+ |# p" s396 r+ Q$ t( l5 ^, W
黄海浒苔绿潮早期防控关键技术
7 ?) O/ @: A' [8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l  E; X5 }7 o. L' d
401 |" k/ {2 h9 y3 W9 u' X# f
红树林修复适宜区识别技术
$ A1 t( ]& N' n2 {/ s: A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5 @2 G' X* \3 o8 W2 z' J' ]
% V* T! K4 S6 f! u5 H# 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s! M6 T. _2 N0 R! Q) K$ f3 A
9 v9 n& h! W. u. }$ Q
4 K6 r% `# d9 `
4 F. @7 w* m+ s5 ^: x# [9 C9 d信息来源:海洋频道微信公众号;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
回复

举报 使用道具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上下五千年
活跃在2024-1-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