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恩典 何恩典(1920-1992),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海洋物理学家,厦门大学海洋物理学创建者。194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 历任厦门大学数理系助教,物理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海洋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兼任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组成员、海洋仪器分组副组长、中国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联合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水声学术委员会委员、海洋湖沼学会理事、福建省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海洋技术》杂志编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 \- H# \) M8 U9 U推动成立 我国首个海洋专门管理机构
提出《关于加强海洋工作的几点建议》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的29名专家(第二排左五为何恩典)
9 }0 M. Z6 `' t E9 ]4 |9 J1963年5月6日,何恩典等专家联名提出《关于加强海洋工作的几点建议》。 1964年1月4日,国家科委写出报告。 1964年2月11日,报告得到批复:同意在国务院下成立直属的海洋局,由海军代管。 他与其他28名专家联名建议设立国家海洋局,推动了全国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建立。 《寻路漫漫 初心永恒——致敬1963年提出<关于加强海洋工作的几点建议>的29名专家》 ( c! O( m0 g; R2 Y
艰难困苦求学路
1920年,何恩典出生于厦门市鼓浪屿上的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父亲曾以小贩为业,后开设一间小店。到他七岁上学的年龄,家庭无力供他上学,只好将他送到当律师的舅父家去念书。1937年秋,何恩典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学习的时候,正是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翌年四月,厦门即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厦门大学被迫迁往福建西北部的长汀继续办学。迁往长汀后,厦门大学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边盖校舍边上课,经常钻山洞躲避日本侵略者飞机的狂轰滥炸。此时,何恩典已完全断绝了经济来源,只能靠领取奖学金和半工半读来维持学习生活。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他曾在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中饰演“小把戏”。1938年初,张鼎丞率新四军第二支队路过长汀挺进华东抗日,何恩典参加了同新四军的联合演出。 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何恩典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异。三年级时,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组织全国理科高等院校学生学业考试竞赛,何恩典的微分方程和力学夺得全国第一名。 . x5 s A9 l/ _0 t+ `* ^
与海洋结缘 1956年,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厦门大学决定发挥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海洋有关的学科建设,支持与海洋科学有关的研究工作。时任中宣部部长周扬同志来厦大视察工作,他听了学校领导工作汇报之后指示:“厦大应发扬‘面向海洋、面向东南亚’的办学特色。1958年,时任物理系主任的何恩典带头转入海洋科学研究,在物理系首次设置了海洋物理学专业,组建海洋物理研究室,从此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草创之初,百废待举,何恩典一方面在工作中培养和锻炼骨干队伍,扶掖后学、甘为人梯,一方面利用当时仅有的几本国外书籍进行理论探索,指导编写专业教材,承担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他曾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随“金星”号和“盐城”号海洋调查船出海考察,对半封闭性海区中风海流进行了研究,并与尤芳湖、沈凌云和许天增合作,发表了“半封闭型海区中风海流的数值计算”一文。此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可用于风海流的数值预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 何恩典先生积极参加我国海洋科技界的一些重大决策活动。1962年,他参加中国海洋考察团赴苏联进行考察。这次我国第二次派考察团到苏联去做海洋科学研究的考察。于笑虹同志任团长、赫崇本同志任副团长,何恩典和曾呈奎任团员。 此外,他与其他老一辈海洋专家学者一同积极争取、紧密筹备,推动1979年中国海洋学会的成立,并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还参与组建福建海洋研究所(后改为华东海洋研究所,即现在的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并兼任副所长,参与全国海洋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等。
何恩典
4 z1 H5 n5 Z% m- L3 F) ^9 t耕水声之蓝田
六十年代以后,何恩典先生转入海洋水声学的研究,对水声学的遥测遥控技术中的物理学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他先后参加和主持过“声速仪”“水声学释放器”和“水平探鱼仪”等科研项目。他领导的厦大海洋物理教研室和厦门水产电子仪器厂联合研制“STY-1型水平探鱼仪”获得了成功,鱼群的探测距离达800米。1978年8月经国家水产总局组织专家鉴定,确认这是我国第一台合格的小型水平探鱼仪,具有让渔民买得起、装得下、用得上的特点,荣获1981年度国家水产总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和福建省水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为实现我国渔业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何恩典论文手稿留影
团队自主研制的海洋电子仪器 (左:水平探鱼仪;右:水声释放器)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回顾何恩典先生逾半世纪 呕心沥血的科教生涯 从踌躇满志、负笈求索的学子 到谋海济国、乐育菁莪的学科开拓者 再到穷经皓首、竭诚尽智的古稀老人 一以贯之的是他 严谨求实、怀真抱素、敢为人先的人生底色
$ b( g; J. D1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