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J7 b* G9 w- f, e
- N5 T U i, V
李学峰 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全球海洋空间规划技术研究。
9 j4 c) X6 x- h8 b: z; T# I m+ }7 C6 q4 B: m! A4 A- D
" t6 Q6 y0 ?. f9 p9 B岳奇 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海洋空间规划和海洋管理。8 |" U, ]7 X: T2 U; I; T
7 N- d( \( b0 Z P
0 u8 n: |5 M; |- Z. W- q0 r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重大部署,我国正加快推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借鉴“世界领先海事都”涵义,我国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截至目前,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宁波、舟山、大连、厦门、青岛等9座城市已先后提出建 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我国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时,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力争将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点打造成全球航运金融贸易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全球海洋生态创新中心与全球海洋治理服务中等“六个中心”,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m% G/ |1 J" A2 j( D
0 F9 [/ x, s" A- V+ }9 @( d5 D0 I& N4 V6 e7 W9 r6 w
4 g# K- A* ?/ E# ], r* e' U; S3 v01
" f) Y5 p7 B+ r4 Y% m2 p/ [前言
( g' ^, Z) j0 _1 o5 X
% g6 o# u5 | ~/ r! B ]& p
4 T; k, Q. C8 D# Z! |& e7 k7 P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宁波、舟山、大连、厦门、青岛等 9座城市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我国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打造国内海上支点,推进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海洋经济合作发展,是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7 b0 T3 m; s- z" K' c
* {; y; ?: r: B% i6 V6 Z1 h4 ]/ a- v8 l2 }) I% \# J
02/ W+ ` O! Y( o9 `" ^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涵义5 S3 T2 r/ x! \
; A. U: ~% j; ~. H6 A
! E7 E) U- B" A2 p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首次提出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主要来源于挪威船级社有限公司(DNV GL)与挪威咨询机构梅农经济学(Menon Economics)评选的“世界领先海事之都(The Leading Maritime Capitals of the World)”。评选体系指标分为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估。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航运(Shipping)”、“海事金融与法律(Maritime Finance & Law)”、“海事科技(Maritime Technology)”、“港口与物流(Ports and Logistics)”与“吸 引力与竞争力(Attractiveness & Competitiveness)”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主观评估是统计来自全球海洋产业前任高管的看法和评估。新加坡在2012年、2015年、2017年与2019年连续四次被评为世界海事之都。评选工作已形成一套综合专业的评价体系,反映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可为我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拥有领先的海洋核心竞争力,在一定区域内起着枢纽作用且对全球经济社会活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
. H( h6 i0 @8 ?7 X1 E1 C' }7 c
, m. k, \/ F' x6 A& f& ?3 i7 T; O( ?" s* M
03
3 c' v; v$ N, U' R3 `) d" n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现状# L1 Y+ U& [3 X/ u9 {
I) j: b) v: a+ `* B( V6 u0 S& ]0 {" [
我国在海洋强国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下,海洋事业持续平稳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2020年,虽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国际环境的巨大挑战,海洋经济呈现总量收缩、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但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主要海洋产业稳步回升。我国正在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打造一具有开放性、国际性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未来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我国除了香港特区外,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宁波、舟山、大连、厦门、青岛9座城市相继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q6 [! D! K! g! @! o; N4 z4 F
0 [4 R2 t" k* \2 m! `# e
9 g6 S$ j# T w. E0 m
. j0 X9 c' s+ `# O( y$ @5 p+ [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8年10月,深圳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重点构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城市。2018年1月,《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将积极探索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 年,上海市海洋局持续推进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政策措施研究,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
( y3 K: Z2 t6 Q1 L% o3 f" C' |, [& t4 B6 |: U' V. y
, Y6 r1 x f, f8 t/ h/ Z" M2017年12月,广东省政府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将广州、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s- C5 l: Q% v1 R8 A7 N% X' P
, p; Z- I5 U+ e8 v2 L8 f3 f/ N' X
2019年12月,天津印发《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实施方案》,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参与海洋治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9 o3 ]. ~0 Q; {8 s Q, c; v
. ~% v. C# r; L/ R; x( O8 A1 c5 d$ F. Z4 `9 j
2020年3月,浙江省《2020 年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提出,2020年,浙江将朝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发力,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 D* s$ R ~* B
* J" L' X& V; m: a
* V! @7 t. U R# ^( U6 n2020年4月,《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五大核心任务及阶段目标,到2025年,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海洋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东北亚海洋中心城市。
( R( F1 Z" v5 l1 q+ w' y" f; d
0 U- L) A) r% ]1 F+ u+ u1 r. c
. l& l2 R% o5 g( k3 v _7 n! T2020年11月,厦门市首次召开海洋发展大会,会上提出,厦门将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2 i) n# q$ H8 m1 ]9 ]8 i
) D' R1 V" J g3 k; x; K9 E1 h
& }# A/ b9 q* o) i/ b2021年1月,青岛发布《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青岛将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0 I; E8 r" g! Z+ H @* C0 v* J7 P6 w! r5 j9 z1 N7 p% K3 {. v$ C: Q
$ W/ M1 d! g+ b# \( ~
04. [1 ? X8 J" m! z, Z$ r
对策建议
* n. K# x: F, @4 H: T
3 V1 [7 S2 w: P" l& Z) K# k: ]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海洋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经济总体规模小、海洋产业结构待优化、国际竞争力欠缺、海洋科技贡献率低、海洋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3 t3 x& m+ ~' {1 l: U! d! y
* J% }' t0 I4 L. t3 L5 Q
0 T, X/ m+ M( e" K
我国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时,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围绕海洋贸易、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生态与海洋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力,将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点打造成“六个中心”,即全球航运金融贸易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全球海洋生态创新中心与全球海洋治理服务中心,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K# Q3 s( X( j# p q) h5 y* O# |( m% A
1 W% B1 @- \9 g$ _& t) q: j. p
(一)建设全球航运金融贸易中心。立足海洋城市区域位置与基础设施优势,健全优化航运服务、代理、金融、保险产业链,配套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智能化的管理网络和国际化的服务能力,全面打造区域航运枢纽和物流服务中心功能,成为世界航运金融贸易服务体系重要的联结点。9 h9 C+ v0 l0 d* c) n( Q, a
' ?" p+ g* d* P/ W
8 K3 b1 F: ~2 X
(二)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依托现代海洋产业链条,促进现代渔业、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开发业、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重点突破与技术储备,强化产业要素资源集聚,提高海洋经济产业能级,成为全球海洋产业重要的生产间。
( P' o* F9 L5 {, k+ ]3 j& {* a- \+ C/ O' j, |5 C* W0 v. Y7 x; T H
" _0 l; p7 c+ H+ c
2 [3 z( U& s2 A- c. p, R
(三)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引进国际领先的海洋教育研究机构、国际知名的海洋企业与国际一流的海洋人才队伍,整合各类科研力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打造全球先进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与国际合作创新网络,成为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u0 @3 D+ S4 T J$ z1 j
4 e. l, D" ?' O ]: ?, y5 B
" S( w8 D5 j/ ^ W! n1 b: |6 E
2 {* o# Q7 Q: T- d2 i(四)建设全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依托城市的海洋文化资源和城市品牌优势,积极开展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海洋文化会展、海洋民俗节庆、海洋经贸论坛、海上体育赛事等涉海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大批国际经贸组织、文化交流机构及政府机构参与,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海洋文化品牌,成为全球海洋文化重要的策源地。
0 W8 j3 k, y) f% g: ~$ h2 X
: Y8 R7 F# q: X0 U0 a: H. F
! \4 m: l) C, V# ](五)建设全球海洋生态创新中心。创新构建“海域 - 流域 - 陆域”海洋环境保护体系,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施“银色海滩”和“美丽海岸”工程,塑造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的海岸带空间,打造全球海洋生态保护重要的示范区。
9 k% w# u6 ?6 G" } F. a k8 d. V- ~) W$ _( E8 r
5 U6 |! W) K# b2 l$ |+ G0 a7 s- X
(六)建设全球海洋治理服务中心。加快建立跨区域的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报、海洋生态治理等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在海洋公共服务、海事管理、海上搜救、海洋防灾减灾、海上执法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向全球提供海洋公共治理和综合信息服务产品,成为全球海洋治理重要的供应商。
! X0 V: x' l; w6 C7 B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l, J. t I! c7 q0 `, C+ B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