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0 x7 y8 C7 u1 @% \+ s 图为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 中国海油 供图
% Z+ {" s' a3 t" y) L9 g n3 ^# ^* U! W1 ]: D x6 f3 H
6 r6 {1 K6 b% T# c
20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通过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科技专项,支撑新增油气产量1500余万吨油当量,下半年将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 p" k9 Z. R/ g7 h. D
9 q& [) r- R$ U% t. u
8 e+ {2 p0 {. Q- p中国海油介绍,其上半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今年“七一”前夕投产的“深海一号”大气田,就是中国海油在深水油气开发技术不断攻坚取得的重要成果。该气田开发过程中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攻克12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我国深水半潜式平台关键设备自主化率。: p2 S4 p1 |8 y. y
# ~# s- @6 `3 c4 e$ u/ Q# u" n
) X& K. R4 s" _$ Y! P. D
" o, H$ D1 M* x# a( h! g1 p图为投产后的“深海一号”大气田 中国海油 供图 1 P0 }4 P @$ q: } z) S4 E, F$ c; C; d
9 X. S9 }9 B- m0 }4 Y# @6 z& _
. X( {8 x$ I$ @2 a z* [+ H
今年5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海试成功,打破了西方石油公司的技术垄断。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套系统重量降低40%,成本降低30%。
3 m. b! ]5 k5 n
, ^. C3 B8 t. T6 m z
7 d) a1 y! S! A6 J0 [+ i在钻井领域,中国海油勇摘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旋转导向与随钻测井技术已实现全规格、全功能作业能力覆盖,一次入井成功率从79%提升至90%,单井作业费用较进口技术降低了45%。
# {! E" A6 Q' M( n5 I
5 `/ f8 {. E/ W0 x8 s/ T* k
8 e. D5 L$ o p7 M为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中国海油攻克超大型LNG(液化天然气)储罐核心技术,自主设计的全球最大容积的27万方全容式LNG储罐于今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为落实“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3 y; x# E4 b7 q
: K9 m. ^. x2 T) _% T! j& ~
6 i1 u+ |) {# n7 H6 x此外,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中国海油坚持推动海上油田绿色生产。今年4月,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改造项目完成全部电力动力平台的海上安装,这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岸电项目。通过将陆上网电通过海底高压电缆传输至海上油田使用,改变以往利用油气发电的传统模式,将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 ' K# C. m* ^% N2 ^! y$ Y
& x" h2 l( z4 D( `& t9 c$ D
[4 d* B- \1 l! X" ?7 `2 ~' V# W据统计,引入岸电后,秦皇岛和曹妃甸油田群每年平均节约能耗约6.47万吨标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等于植树1700万棵。目前,该项目正加快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发电。
# d3 r. ~0 J, ]2 G8 e. R: C
6 e/ o. V$ S3 W T- u* o7 G' N6 B% t) Z: `' c
中国海油表示,未来将聚焦“双碳”目标,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在抓好节能降耗减碳,打造“零碳石油”产业链的同时,加快培育新能源新产业,探索“风光发电+油气产业”“风光发电+天然气发电”“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再提速,产业结构从单一传统油气向绿色低碳能源体系转变。5 _9 n W7 A* y! p/ @1 O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4 A/ K1 s4 F3 p# J# }1 B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