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审定通过的11个水产新品种。名单显示,由青岛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主导和参与的有5个,分别是半滑舌鳎“鳎优1号”、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皱纹盘鲍“寻山1号”、文蛤“科浙2号”和海带“中宝1号”。5 }4 h! H5 I7 \1 F* |+ |+ b
" ^$ F5 l! t5 r' a$ T4 b+ S( H0 A
' x1 O3 ]8 d) C! P$ S
7 I; T$ {4 L& z
. u" b& N/ {6 z4 z; T, Y' v# A9 J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这次青岛海洋育种力量几乎占据本年度全国的“半壁江山”,更显示了在全国水产种业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而青岛在渔业领域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水产良品研发。这是青岛在海洋渔业领域深耕多年、富有底蕴的结果,也是为此可以承担国家种业战略的信心和实力。 y, E8 D# x, G- H8 s
) O; U4 P9 g# r4 \* C6 ]
6 S5 @( I( a/ {( K
科研有优势
6 Y' q0 x- G& }国家认定海洋水产新品种80%来自青岛$ S$ }6 r7 H" A$ K
3 N: ]$ d. k% @9 b( G+ j. ?
0 F9 c+ Z! N1 T; X s2 U, J: h海洋所、黄海所、海大……正是以这些雄厚的海洋科研单位为支撑,青岛才能够成为我国 “藻、虾、贝、鱼、参” 五次养殖浪潮主导品种的研发地,引领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目前,这群“国家队”还在努力奔跑,支撑起青岛育种业领跑全国的骄傲。
7 h" |+ Q& B" x$ ?& `. n! A
2 C& a, h0 \5 k( v" O+ k# o' y+ _* l& b* X! g
1 T! `" {$ R! u9 ~% S
6 |( T' r0 g- i( a! a
5 J; @% \0 ~; u& Z, i: h2019年,海大与青岛金沙滩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海大3号”三倍体牡蛎,壳黑肉厚,价格高出普通二倍体牡蛎苗种的130%;+ `0 `- `" |/ ?. C" [% B
8 Q: W- K f& ~- _4 o$ }2 q* ~4 I+ P7 N
2020年,海洋所培育出的长牡蛎“海蛎1号”,糖原含量高、口感丰富,打破了国内牡蛎产业高端产品匮乏的现状,有望开发成营养品质特色产品,进军牡蛎高端市场;7 O. I6 W$ G$ P* K* }% k
" I$ p+ s1 y+ T! q8 n9 M& |+ x+ w7 r; Q4 p# Z
2021年,黄海所联合相关企业研发的半滑舌鳎“鳎优1号”,抗哈维氏弧菌能力平均提高30.9%,18月龄鱼的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7 J) T) ]: Y1 i* `: J* u) b5 _4 `
9 H J' x; T8 n: Y
+ O1 M( `4 j: [* c4 h" Y; a
( C( B4 i( C( g* x- L* V" Z: G4 Y* ?
8 G( x" E/ K, M5 A* i8 _7 o: |
青岛育种实力的强大,根本在于科研优势。科研力量不断聚集、成果不断积累,让青岛无可争议地处于海洋种业“第一梯队”。目前,青岛成功培育推广水产良种30多个,引进和选育水产新品种20多个,在国家认定的海洋类水产新品种中,约80%源自青岛。. w% B# I' l* G9 R, Y: m8 Q
8 n% H4 v4 ?2 m0 D+ [2 c, E
1 `/ T0 [: _# e4 A$ _, ~0 g2 l这些成就的取得,非一朝一夕之功。青岛在海洋领域的成就,实际上建立在长期发展的底蕴之上。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历史,青岛在全国统一布局和建设需要下,成为国内海洋科学事业的重地。彼时,全国海洋领域屈指可数的重要人物纷纷来到青岛。其中,在童第周、曾呈奎、张玺的领导下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后来发展成为全国顶级海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推动了海洋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以及藻类、贝类等养殖、育种业的跨越式进步。
- w% t2 A2 _/ D+ U) q" c4 r( L
5 ~& i0 ^# h) h5 p: A: z7 c
/ c# Z1 d) z" @( O* K海洋所之外,青岛还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加盟”。黄海所1947年成立于上海,在1949年9月迁至青岛,是我国成立最早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在青岛,黄海所建成国内第一个虾类遗传育种中心,结束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没有新品种的历史;先后育成近20个水产新品种,破解了诸多种质资源受制于人的困境……0 [' a( e/ i% }9 e- v# v9 g4 A U% u
$ B4 n5 P# z7 b5 s- d2 X: y- S' M$ O7 k6 M7 `; y% Z. ?
0 \2 ~/ x1 H5 S i6 d/ @
% p) e( j6 }0 b& j6 H% Q+ L' c% \
( B* P; `+ B0 V6 u9 @: Z6 r科研院所之外,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也是海洋育种的“发源地”。作为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的院校,中国海洋大学立足青岛,经多年发展,不仅在藻类、贝类等渔业领域取得诸多突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海洋水产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目前,由海大毕业进入青岛涉海院所的学生数量不菲,成为青岛在海洋领域继续领跑的中坚力量。
; V8 a' Q5 `7 ^+ m/ r8 o) {9 U, Z- F7 c
8 [5 K" I7 @; Q2 w) H6 K
打造海洋种都 丰富“蓝色粮仓”8 Q* w! E7 e( E# p2 Z
1 ?; F& z0 E! S) F
8 q( |0 s' u7 q2 ]) \$ \+ W
在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之外,青岛还拥有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等渔业龙头企业,其中,黄海所与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培育的刺参“参优1号”,抗病力强、耐高温,其良种苗种供应量占全国苗种需求的30%以上;而青岛前沿研发的太平洋三倍体牡蛎,个头大、生长快,养殖范围已遍及全国牡蛎养殖区,其中,在北方牡蛎养殖区占据7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Q" l; C( O! d5 \
. y7 A7 J+ s6 d
% X# z5 @, D3 {, s7 D4 |: k
( z7 E* Z" c' n& e& y( b" x# ^1 S$ t, |; I6 W0 a
) |. P8 X: l u0 [4 b. g
据了解,青岛正在发挥科研、企业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育种业的发展。汇集海洋生物遗传育种研发实力,推进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启用;推进即墨区田横镇青岛市水产种苗研发中试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超2亿元,将汇集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发展研究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开展水产良种研发中试工作;把握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发展机遇,指导我市企业在自贸区注册,计划从事章鱼、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引进中转工作,逐步打造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 f; B. \: x5 e
( F# s m% K3 }) {1 k
( N0 z9 h+ |! u* d: w. T1 L$ \青岛海洋渔业领域的多位专家表示,发展海洋种业是国家战略,是保障我国“蓝色粮仓”的关键。海洋种业是“总部经济”,可以立足青岛,成果转化瞄准全国全球,完全不必一直盯着本地转化。例如,目前国内食用的南美白对虾,其良种基本掌握在外国手中。一对南美白对虾亲虾(种虾)的价格约200美元,我国每年进口南美白对虾亲虾需花费上亿美元。因此,具有科研实力的青岛,聚焦重大水产新品种进行研发,将科研成果散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是重要发展方向。实际上,青岛近年来不断在沿海各省推广海洋水产新品种成果,正是占据海洋渔业最前端、最具高附加值选择的表现。; i; e- J( ^0 j' g6 I/ o; o3 _) c2 V
5 N9 e8 B k4 ~ t
" R' D) k1 y% @% H! {
' g# z2 a6 J+ R) G
: X" d9 L$ z: c: E' b; w6 s: e
S: p: K. W. c1 E% K4 f
在今年6月举行的青岛市海洋渔业未来发展研讨会上,黄海所副所长李健、海洋所李富花、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洪军等多位专家纷纷表示,相对南方其他省份,青岛发展海洋渔业的动作还不够大,甚至出现了海洋种业人才流动甚至流失他省的问题,值得警醒。他们建议尽快出台现代渔业发展“路线图”,为如何发展、在哪里发展、如何建立比较优势提供根本指导,为打造海洋种都提供遵循。+ i! j0 S" Q5 X) Q! I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8 ?$ E" C% A Y9 k- t9 n( v! H }# N# H
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