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对于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来说,海洋经济也未必是一个熟悉的名词。
+ w$ K8 I( h' J i4 }4 Y
7 e! Y# M2 x7 Z' M. q2 d! H: y
8 | d$ |8 X5 ]2 {2 R它最初特指传统捕捞业,是一种比较单一的第一产业形态。但现在的海洋经济,包含渔业、油气业、盐业、化工业、生物医药、电力、海水利用、船舶工业、工程建筑、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十多个子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2 J. k' C6 m, m$ b
$ z* a) D% ~" n) @
; d$ r' o4 j+ S# [: @沿海城市受益于优势的自然资源与贸易条件,是海洋经济最先起步的地方,也是近年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与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合作,应用大数据手段从启信宝的新兴产业数据库中提取了中国约2.3万家工商信息存续的海洋经济企业,其中74%的企业位于53个沿海城市中。
& i9 o. }! E/ S, f- ?4 l) \! ~) y/ z9 c9 f3 G2 g7 H
; x1 @/ C# p' _4 V9 v《2020年中国海洋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的生产总值为80010亿元—在过去20年中,这个数值增长了近20倍。" l$ w. s5 X, C4 {+ Z; a. k
, n. _1 D7 h, r m$ ~/ r) Q/ S0 U5 o2 S8 n; Z, w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是,包含了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三省一市的环渤海地区曾占据超过40%的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长期领先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 ~ r" i& z, [ b4 m) @9 c* R0 Z) s. P$ S5 e7 {
* l' G: P0 y+ p, o4 X4 I! [) L
但从2016年开始,环渤海地区的占比开始出现下降,与之相对应的,珠三角地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这种“南北换位”现象所指向的,是各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的不同。
" B( |/ b" R: P) x$ q# n
( }! V1 X1 n. i% J! F. J
3 U. F6 N' X0 Y, O3 D! h$ w1 c7 r$ Q3 D0 J) S# c- r# w
6 V& C( K; Q, v4 ^ h; y
通过聚类方式分析中国所有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二级行业,这些城市可以被分为四种类型:深圳、上海以交通运输业为主,天津的海洋油气业特色突出,青岛、烟台在海洋装备、生物医药产业上拥有优势,其余大多数城市依然以传统渔业为重。
- d! J7 S3 j# Z" O" g; @+ { L) K" W. u" [1 G2 {
8 V. R3 M+ q5 C9 @2 _$ z. n
8 M0 f( S0 D# I7 ?: ~ h9 p; A" N, u& J* }# S
更具体的,沿着中国的海岸线由北向南:北部沿海城市普遍拥有极高的渔业企业占比;东部的浙江、江苏开始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力;南部各省份中,除了福建依然以渔业为主,其余省份都开始倾向发展服务业。
. {& _1 P E( ~. E" v" {, I6 Q' w6 F% K/ T( @7 V2 i+ k* C5 Y! I
+ u, ~4 z3 r5 e2 V5 I# S5 y
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中国海洋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但是,渔业作为海洋经济中为数不多的第一产业,当前面临附加值低、受限于环境约束的困境,发展潜力已十分有限。2 f7 }" \8 X [% v! N
+ p$ R' P) ^8 z0 r7 g. [) G2 W# I7 z( l& b' e, Y4 r1 d
整个行业的增长与创新更多涌现在第二、第三产业。! m ~8 r# N$ E( H( t/ |, c
0 ^& T1 V; _( Y# O# v. i# t+ a$ J" ~3 N' G
截至2021年3月,天津共拥有海洋油气企业16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家,发明授权专利843项—这三项数据在所有沿海城市中均大幅领先。3 d, w' J3 x% c9 Y. i
# A- I, N) x3 N5 E3 e) j4 g
- n5 H+ G4 E" ]; z- E+ ^! v7 }这是一个勘探、开采、输送、加工海洋原油与天然气的行业,在中国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天津紧邻的渤海湾盆地是中国4个最重要的海洋油气勘探区之一,石油地质储量约有10亿吨。
1 P6 ?) @- {: c+ x. r% ]# L8 m9 s, [$ B, Z* D
6 n5 b) i( h2 t& ]9 Z
' G. a* x3 g1 p2 y0 T
1 j/ k6 t+ P; k( ?5 h4 ~7 x依托于港口的地缘优势和机械制造、化工产业的基底,天津在海洋油气领域聚集了一批龙头企业:中海油管道、海油工程、中海国际等企业,实现了油气核心装备部件、工程承包和投资服务的全产业链覆盖。 l: f: p( H" k! X! `
& }1 Y" m' C3 \6 s' |' F4 @( ~1 Z. S
这也印证了,沿海城市仅凭区位优势获取海洋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依靠创新技术,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附加值,是推动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真正驱动力。! Z1 l/ [0 @( d3 `$ }
j2 W; i3 C' N5 S' \/ k7 s
1 L5 `: g1 N& X+ [
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大学等一系列高等院校的辐射下,青岛在海洋科研、海洋专业人才领域拥有很强的储备。它的做法是:以海洋技术为特色,将港口、海洋生物资源等传统优势,转化为在海洋服务、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的拓展。
- j4 y: ~3 l) e$ c) x- b2 H9 ~* N( u% z' S! J; q
/ |9 ]# h% u6 X' j( q1 Q1 n
经过多年的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已成为青岛的一大优势产业。启信宝新兴产业数据库的统计显示,青岛目前在这个行业共拥有企业468家,发明授权专利578项。产品落地层面也有了一定的成绩:全世界15种海洋药物中,有3种诞生于青岛,并在国内成功上市。
9 e* M( r7 b l' l2 q) b# @, m, r& E8 \& j0 X
' j. T: D$ e" p
2019年,青岛市政府为了加速科研与企业生产的融合,牵头实施了一个名叫“蓝色药库”的计划:从项目支持、研发资助、平台建设、基金设立、人才培育5个角度支持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2 M0 g9 W# C" J. Q. G* |; \
# r0 Z2 S: w% y1 [" k$ j
6 x" m. k; Y4 C0 q) S' q事实上这种融合在城市空间上也早已有所体现。( ]! e& m0 Q7 A1 Z
1 g9 W7 L' i+ M( b7 u2 \- m z( b5 l6 M1 }
青岛中心城区拥有国家海洋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涂料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内顶尖的海洋科研机构,周边也有大量海洋经济企业聚集—这些企业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技术服务行业。 r& N" G9 r' k$ k" ?
% K: [; B0 ~2 b# t
' i" q( b1 f( ?0 V/ G% q另一处科研院所与企业高密度集聚的区域在青岛“蓝谷”。和中心城区自发形成的格局不同,这是一片借鉴了硅谷模式的新开发区域—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为中心,在周边定向引进与专业特色相匹配的行业要素。& C: W& `4 `$ m- ?
6 K3 H- F# m7 A& e5 m8 w0 L/ j
- Q3 r, s. K7 E3 D
* }. D+ [9 K' c6 N
& v- w7 ?0 o! X- a c这种经规划形成的“园区模式”汇集了企业所需的技术、资本和人才资源,再加上创新基金联盟、产业协会等组织加强了行业间的联系,使园区逐渐成为一个从海洋研发到成果孵化、再到技术交易的海洋创新生态圈。
D4 Z6 t2 n b- q4 O! {
5 P, b5 O. e; j9 f& ~ E; ~ H, N# o# }. o( l' W8 |
山东半岛的其他城市也有着与青岛相似的海洋经济结构。据启信宝的数据统计,威海、烟台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分别拥有334家、188家企业,在所有沿海城市中仅次于青岛;而在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烟台和青岛也是中国最强的两座城市。
& }) e' h% D( g2 B( x7 \8 o
, w3 F- v3 U" L1 ?: V1 M8 J; G- E1 }! B3 B* S! D6 T# @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城市共同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8 d2 k2 t8 X. n+ d" r$ y
9 I) M4 ~) G8 v4 ?, Z5 o/ m P
3 s/ F2 Q }6 G尽管每年都有大量渔业企业注销,威海、烟台、青岛三地的企业在这个行业的占比至今依然高达75.72%、65.43%和46.7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深圳的这个数值已降至5.23%。5 G& A t I9 C& e1 e" t( G
6 d! [ U/ X+ J2 R" I* s8 |4 {6 Y( t+ h
在海洋经济领域,深圳是最快、最全面地转型进入中高端产业的城市之一。在2019年深圳的海洋生产总值构成中,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海洋金融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和海洋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20%。. x0 x9 s N" g6 D- B3 c' o( D1 p
+ A) m2 B! x1 o- b; a9 \5 s; r" x
y) |8 ?1 t5 m& Y- y% t- H7 A9 H, m这种增长的势头与城市自身的优势产业密切相关。! I" N1 j: k8 @( a1 L/ H2 U
' m: a, \* l% \
( M" B# i# B& L2 h
在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生物医药,都是深圳当地具有较高产值且技术领先优势明显的产业类型。) S% X# Z2 x7 o1 i0 H/ [
$ c/ V4 P. N5 _6 z8 U# z
" u. s7 `7 c/ A" F9 w当海洋经济与这些优势产业交叉,产生了大量新兴、垂直的“海洋+”行业后,它们也成为深圳海洋经济体系中创新浓度最高、创新产品最为丰富的领域。
; m- E; h5 U, S8 ]1 H" B
5 l& A( {: p8 y# o4 x# L2 u7 j. W/ L) C7 H* a$ R" W# v
( e! q% k; I4 c$ i9 d
/ u" R+ d, G" B+ m
其中,海洋装备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在海洋经济中的集中展现。深圳“中集集团”研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提供了适用于全球主流钻井包系统供应商产品的平台接口,能大幅提升油气开采的效率。汇川科技的工业机器人、招商重工的海洋多功能平台等都是深圳在远洋自动化作业领域的创新。8 M; s* K+ q1 R$ t5 d$ o% q
+ P3 U; S# ^# M4 }8 T
! u" p$ v, p/ z, {, q: H: u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海底探测、深海传感、无人和载人深潜等新领域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祥智能的海洋船舶导航测控、云洲创新的无人船舰等产品,均是知名技术公司在海洋经济中延伸出的新应用场景。3 G* i7 j& ^8 F3 \/ M- {. a+ o4 G
7 k: l6 f; L/ M
, Q7 C5 y1 P5 W$ w r) Z
华为海洋全球销售部总裁许剑涛在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表示,对比全球公认最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中心城市”新加坡,深圳目前在国际海缆布局、深海通信等领域还有一定差距。
7 E' ]0 O8 q. V( \- m& j
+ y; l! o7 w' ^. ^# j: D: r @
2 U2 @" C: Y( M, b0 F1 Y但两座城市的共性也很突出:都以电子产业为支柱,都重视智慧港口的建设,并以设立海洋基金的方式支持海洋技术的创新。
' U( V! l6 g9 {; R6 p: X' u& i# ^7 ~0 b8 ]9 Q9 @
x7 Q9 D- B+ `5 {' i) Y$ m' G
在对深圳海洋经济发明授权专利的统计中,一些深圳本地的龙头企业频繁被提及。+ [( k& v0 w7 ^+ r
& m3 ~" j( X, d. R ^
0 [/ M1 T5 [9 _* s* Q* |8 n0 ]4 W5 ~4 }2 M& n- q/ {& s
( S z. p, o5 J6 f' Y
其中,集装箱头部企业中集集团拥有近900项授权专利,多数与港口集装箱的标准化、智能化相关;能源公司中广核累计获得发明授权专利1578项,核心技术开始从核电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拓展。
; F- K0 m5 C( P, ^, T% p [$ u* k& V
2 k0 V5 F2 w& X) N# B
过去,远洋航行和气候观测依赖于经验丰富的水手,如今在大数据手段的支撑下,海洋地理信息平台已成为了主流应用。凭借在卫星导航、大数据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深圳中兴通讯研发的海洋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ZTE OaS,可智能掌握海滨环境监控、台风灾害预警、水质指标监测等实景信息。
; Y# E+ A0 V6 L, V4 r$ {- ]. L- A/ l" w6 z3 N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6 s5 o$ @5 {- Q$ b& x查看原文:www.52ocea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