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的现象,是地壳下面的岩浆冲出地壳时造成的。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极大,所以岩石在800°C以上的高温下会变成通红的炽热液体,随着温度的提高,岩浆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施放出有毒气体,好像水中的气泡一样,上升到岩浆表面破裂。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岩浆沸腾的样子。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从地下喷发出来,汇成一条沸腾的河流奔涌向前。直到岩浆逐渐冷却,形成玄武岩或者橄榄石。8 P* d. m& \% h3 J4 d! d
8 \2 Z: a$ \& h4 {: e/ N
[img= 654px, 383px]hb.hainanu.edu.cn/__local/6/D0/7E/8844840277D9A569BD7E07ABC0D_DDFF8A6C_83A4D.png[/img] 6 R6 \" _6 {# G" l1 C2 Z
: P% X2 T u* w5 I0 `火山爆发的壮观及随之而来的风险常常引发媒体及公众的关注,但人们很容易忽略地球上约70%的火山活动是在海底发生的。海底火山的喷发虽远离人群,却增加了海上和航空交通的风险。
) j6 t/ Z! Q! _所谓海底火山,就是形成于浅海和大洋底部的各种火山。包括死火山和活火山。地球上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处,而海底火山大多分布于大洋中脊与大洋边缘的岛弧处。板块内部有时也有一些火山活动,但数量非常少。海底火山可分3类,即边缘火山、洋脊火山和洋盆火山,它们在地理分布、岩性和成因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2 M# Y0 P. L. t z
' y- s4 Y' O' R/ O' l' v, E. o % |* q' ]( ^+ W" s0 e6 o: J
海底火山喷发时,在水较浅、水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常有壮观的爆炸,这种爆炸性的海底火山爆发时,产生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来自地球深部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及一些挥发性物质,还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及炽热的熔岩喷出,在空中冷凝为火山灰、火山弹、火山碎屑。
% c: i4 _' `2 r2 }1 u
) j& o; m3 C/ U! R; {; h" O; O( H/ { o8 P* n- @; N
) ]+ [( ]0 h R' d$ M4 u6 Z! Q' S" I1 g3 J
( d) x8 V) ~$ w8 ?2 Q" q/ q" z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海水无法浇灭海底火山吗?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虽然我们将其称为海底火山,但是它本身其实和“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只是过去的人们不是很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加上岩浆的高温,才有了火山这个名字。海底火山喷出来的火并不是陆地上的明火,以水灭火的原理是把燃烧物与空气隔开,但火山岩浆的喷发是高压所致,不需要空气,因此海水对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只能降温而无法扑灭。 " ?! d0 X4 T e1 {
6 q9 a4 J* _5 m+ L3 ^& e! P" @0 m
[img= 915px, 564px]hb.hainanu.edu.cn/__local/0/8C/6B/2464EF3DFBA2E1DC1BEF3D14E9B_185A2BAC_E1788.png[/img]
1 d9 a" N% E2 N/ G- L0 Y& @) i - {7 B! E' O: s
海底火山起初只是沿洋底裂谷溢出的熔岩流,以后逐渐向上增高。大部分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到达海面之前就被海水冷却,不再活动了。所以,人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海底火山爆发的景象。至多只是看到海底的熔岩泉不断冒出新的岩浆形成新的火成岩。美国一个潜水探险队的两个成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夏威夷群岛火山。在水面下100英尺的深度,他们拍摄到了不断从海底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河流,沿着火山的山坡向海底奔腾而下,而周围的海水温度被加热到100°C以上。如果没有先进的潜水设备,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海底的岩浆。3 Y, f( \( s. f! H
. X" Z2 J R0 H. _ 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会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1796 年,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中间的海底,火山不断喷发,熔岩越积越多,几年后,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就出现在海面上。在距离澳大利亚东岸约1600公里的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叫做法尔康岛。1915年这个小岛突然消失,但是,11 年后它又重新冒出了海面。原来这就是海底火山喷发和波浪作用造成的。( c2 h/ s/ w8 Y/ {* N
% r% u' U1 H2 V" i% Z[img= 936px, 637px]hb.hainanu.edu.cn/__local/3/97/49/DCD6E79F3ECC0F2E58FC4C30B09_615E687E_1279C9.png[/img]
o& O3 ?+ }+ S; c1 r% S8 `
R& Z' P; g7 W
- M$ E# b& k8 |# s9 R$ c {; F. j& u
8 A( c' F( M0 U+ S ?! E& r' H, @( v 9 n- E; y+ l! e% W; Z3 T
4 Y! y8 }% d$ i' Q4 r
/ \7 S+ b J' E7 U( D! g( g
<hr> 参考资料:; T( f* H% m( I5 C8 v+ k: }
[1]地质矿产部地质辞典办公室.地质大辞典(四)矿床地质、应用地质分册:地质出版社,2005) C* T7 ?- S: E- V+ P a
[2]于志刚.海洋地质:海洋出版社,2009: G. i+ a. ~, F9 y) f. E# \2 a# f
$ X* T2 j" U6 X# n7 L投稿者:王佳丽 硕士研究生0 v3 l/ R; d- R* X/ k
审核导师:万 逸 研究员 曾姝 助理研究员
) H, i% n. z% h, c( z4 V7 P) y* b
6 V: x! V, z Z% Y. W
* x9 W _/ {1 y' c, w$ s 4 V: {2 l9 z( F9 l: r' B: U
: D0 ~! `# F V; B2 i5 k
. n1 H7 o9 d2 ]! H* X: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