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氧含量 -海里氧气含量排名表

[复制链接]
4 M0 P/ N; d9 Z0 V; t' H7 q/ ~: b* ]

地球在26亿年前发生了一次超级大氧化事件,来自蓝绿菌的光合作用,使得大气层中的氧含量大幅增加,从此以后地球上的生命走向了有氧时代,现代地球上上超过3000万种生命,绝大部分都是喜氧性生命!

8 _6 [+ G5 n8 A
8 o+ B/ j" O6 `+ X6 M) ^2 Q

包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不吃饭可以熬7天,不喝水可以熬三天,但是不呼吸的话,绝大部分人都熬不过3分钟!

$ o e' k( ]. A
8 e/ a/ ~$ O( p6 l: R: _+ M

2021年6月2日,英国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却显示,地球上的海洋和湖泊含氧量正在大幅下降,未来是否会延续到大气层,地球生命是否会危在旦夕?

2 f5 r5 o! s( `3 Q6 Y- E
0 \; `' }8 [& ^6 V1 q G& O

继海洋含氧量下降后,湖泊含氧量也开始下降

# t3 d: x* s, Z% ^2 q

自2019年底开始的一项包括17个国家科学家参与的研究表明,地球上海洋的氧含量在过去50年间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950年代至2019年间,海洋的氧含量下降了1%~2%,预计到2100年时将会继续下降1%~2%,而且氧含量下降主要发生在海洋表层!

2 ^9 a6 |9 ?/ ?8 g" I
- M2 i" g b8 c0 f3 K

也就是90%以上海洋生物活动的区域,因此氧含量的持续下降将对海洋生态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而丰富的海洋生物则是人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3 j, Z3 H, b: Z% r! U/ Z0 C
/ S: w. D& H0 w' R6 y: h

而另一项研究表明,湖泊和海洋同样面临这个氧含量大幅下降的难题,研究人员调查了美洲和欧洲的400多个湖泊,结果发现湖泊氧含量同样大幅下降,而且《自然》论文中的数据表明,湖泊氧含量降低幅度要比海洋高得多:

湖泊表层水域氧含量平均下降5.5%深层水域中氧含量平均下降18.6%

也就是说湖泊水中的氧含量下降是海洋的2倍以上,科学家们研究表明,造成海洋和湖泊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以及水的污染导致的透明度下降有关!

( @' }# f1 g/ t- |% o* {3 b) P
8 S: a. f; s$ B' g

2010年10月30日,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马德琳湖中15000条鱼因缺氧而死亡

; I. X, x- q; L: _' k3 o6 X# j3 D
2 ]) t3 j- t% E g1 ?

影响透明度的因素则来自污水、化肥以及汽车和发电厂的径流,伦斯勒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凯文 C. 罗斯说。“这真的意味着很多鱼的栖息地在未来可能会变得不适宜鱼类生存”。

. {2 d% p& ~" f: N
: {; e& P" v: P4 K: J' h

第六次大灭绝进行时?

$ e% g! i: f% |* a

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以来,地球上总共经历了5次生命大灭绝,分别是:

1、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4.45亿年前至4.43亿年前)2、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3、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4、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5、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6千6百万年前

其中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就是氧含量大幅下降引起,但为何会引起缺氧科学家的说法也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大量植物繁殖导致风化增加,进入海洋的铁元素大增,水系富营养化,导致海洋大缺氧事件!

) u( C+ N& n! I; F' w- c
% d4 J6 t7 I/ \5 Q

而当前引发的因素则是全球变暖导致溶解氧降低,大量化肥等进入海洋导致富营养化,似乎与当年的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1 J; k# q* ~' l, ?4 e# z( O. [
0 T9 h4 w! |5 { G2 R, n

不过即使大缺氧事件不发生,第六次生命大灭绝也拉开帷幕了!

# u; b& c6 w& O j I7 i* P

2020年6月2日,BBC发布了一篇标题非常惊悚的报道“地球面临第六次大灭绝,危及人类生存与文明的延续”。其中有大量数据让人不寒而栗:

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种消失的速度是自然淘汰速度的100倍全世界每天就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超过3个!

而且这个速度早已超过了史前大灭绝时期的速度,因为当年的大灭绝时间拉开到了百年至千万年间,而这次则是人类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灭绝,如果按现在的速度灭绝,只需几百年,地球上就会变得光秃秃光杆司令一个!

' ?: j4 [6 Y. ^1 x& o
) c4 d6 S2 N$ L- Q3 y

比如蛙壶菌的传播导致全球多地的两栖类陷入灭绝困境就是最典型的人类活动带来的灭绝,2018年5月份,《科学》期刊上一篇论文表明了蛙壶菌的传播和人类的全球贸易活动时间高度一致,和人类活动出现了强相互关联!

6 {0 f+ g- @, w
& X6 A5 i0 x0 [5 Z3 ]

因为人类而灭绝的,早一些的有渡渡鸟、旅鸽还有斯特拉大海牛等等,近一点的则有普氏野马、高鼻羚羊以及台湾云豹等,甚至还有很多在科学家尚未发现时就已经消失在了地球的历史中!

; T9 h' B% `; F" l9 f
6 ~$ w6 c0 B6 h2 O: {5 a$ I }2 q

而有更多的则在人类的威胁之下,比如埃塞俄比亚狼、爪哇犀牛、黄耳长尾鹦鹉、恒河鳄以及加州湾鼠海豚,还有因为象牙贸易差点绝种的大象等等。

0 {0 W% d' }3 c; p a

墨西哥国立大学的杰拉多·希巴洛斯教授认为,地区性的生态系统正面临崩溃的危险,地球上正在发生第六次大灭绝事件,而造成这一切的因素就是人类,我们从间冰温暖期以来的扩张活动就是这次灭绝的开始,而工业革命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 k, _" p+ c9 J, w2 \

延伸阅读:溶解氧

. d6 I$ f# @. T$ W [

氧属于非极性分子,它其实很难溶于极性的水分子,所以它只是溶解不是反应,或者说是水分子的间隙里“镶嵌”了氧分子,这个“溶解度”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增加水和空气接触面积,或者降低温度,比如:

1 w" X( s* u' x
4 ^) @" M+ g S$ i6 C

20℃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一升水只能溶解约9毫克氧气,约为空气中含氧量的1/35,而在35℃时,只能溶解6.9毫克氧气,但在0℃时能溶解14.6毫克氧气。

" f7 S' J# @" @; d* `, A" u
( f. W8 j4 L6 l

水中的氧气就是鱼类氧交换的来源,大多数鱼的最低需氧量为1毫克/升,似乎远远高于常温下的溶解氧,但由于局部鱼类密集会导致含氧量急剧下降,另外还和水中的杂质以及当时的气压有关,因此当雷雨来临前气压下降时鱼类就会浮头就是这个原因。

- t' L" `' a8 x* l% k( F6 a / d$ @4 u% a9 d% n' ]$ ^9 Z% h ( |1 J) |, \, o+ z; z e. I4 w4 B( T, v7 ?# s : @; w8 h0 _. ^% v4 |6 M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新恒商标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