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G; a1 U% A% `3 f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新媒体专电 外媒称,9月15日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被噪音搞得紧张不安的鱼抵御疾病的能力会下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导致鱼提早死亡。
- d& s& t9 ?0 F) [ 据法新社伦敦9月15日报道,这是描述人类制造的噪音对自然界的影响的最新一项研究。 9 L7 c2 z/ p( w$ y
从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到工业噪声,人类制造的噪音充斥着整个环境。 + p6 m7 ?( y3 T" n$ E
由于据信船只螺旋桨的呼呼声会干扰鲸鱼的声呐系统,处于水下也无法摆脱噪音。
$ B0 K% A; r; {& l. h! |, D 英国加的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噪音污染已被证明会导致“压力、听力损失、行为改变和免疫影响”。 - T9 {+ c$ E4 |) K5 D
但他们说,噪音对抗病能力的影响方式此前“被忽视”。
8 z: W; H V" h, C! J0 E' ]1 H0 ~ 报道称,在他们发表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研究人员考察了向鱼缸播放随机白噪音对孔雀鱼遭寄生虫感染后所受侵害的影响。 ) y5 @5 |4 R* t& M
其中一组鱼被暴露在持续播放24小时的“短促”噪音环境中,另一组鱼被暴露在持续播放7天的噪音环境中。
+ l8 l' I* l% [. A+ S- S 研究人员对所有鱼进行麻醉并让它们感染寄生虫。对于短促噪音组的鱼,这一过程在暴露于噪音环境之后进行;对于长期噪音组的鱼,这一过程在它们暴露于噪音环境期间进行。 ' \2 R5 }, p; R5 F X0 M3 n
研究人员还让第三组鱼(对照组)也感染寄生虫,但它们被置于一个安静的鱼缸中。
& W0 p- S! x3 ?7 T& ^6 l% R. m( @ 报道指出,研究报告的作者们发现,尽管在17天监测期内,暴露于短促噪音下的鱼疾病负担最重,但长期噪音组的鱼更可能提前死亡——在第12天死亡,而其他两组鱼在第14天死亡。
- l+ s: M+ c1 H. M9 u 研究报告的作者们说:“通过揭示短促噪音和长期噪音对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害影响,我们壮大了越来越多的相关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噪音污染与动物健康程度降低之间存在关联。”
9 @; G# j+ c/ y; M& r8 d8 V 他们还说,这项研究可能对养鱼场具有一定意义,养鱼场养殖的鱼类极易感染寄生虫。
F7 V8 l4 u7 Z v 报道认为,噪音问题太过普遍,以至于这些科学家呼吁将人类制造的噪音视为一种“主要全球污染物”。 ( O" F% b Q& ~8 O7 F+ q" `6 X
b T8 l) I) }2 C' Q+ ]% e9 C+ X7 h( i3 m9 h
5 @/ U/ g# Z+ _, I! \
' `7 u0 [7 f7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