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测设备 -深海探测器

[复制链接]
l: W7 ?) i+ x) o( C D1 ?# ]- R

来源:新华网

# `: j! M' z v# ?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中科院海洋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在我国南海冷泉区连续多年布放,实现了对该区域高清影像资料、近海底理化参数等数据的连续获取。该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深海研究》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 h1 ?* {; H. X
7 l5 O7 Z3 c9 a# v1 z4 h

图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在我国南海冷泉开展原位观测。(中科院海洋所供图)

& a- D/ z/ g' b$ {

据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张鑫介绍,深海热液、冷泉区域,是地球多圈层物质与能量剧烈交换的区域,同时也是极端生命发育生长的区域,逐渐成为多学科交叉的深海极端环境研究热点,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新结合点。然而,深海热液、冷泉区域的生物群落变迁、演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均是长时序活动,目前基于无人缆控潜器、载人潜水器等水下潜器的短时、随机考察无法满足以上过程的长时间连续观测和探测需求。

( }2 e' s6 S. v+ |- D" Y

为此,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团队突破水下耐腐蚀技术、能源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探索新型水下布放及回收模式,研制了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实现了对观测区域高清影像资料、近海底理化参数及保压流体样品等数据样品的综合获取。

3 [6 s f' R% \& N

自2016年起,中科院海洋所研制的多代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已先后多次布放于我国南海冷泉区域,其中单次最长连续布放天数达659天(有效工作时间414天),累计水下布放时间1070天。

" O8 } K4 h- C4 I& W

专家表示,深海坐底长期观测系统提供了一种创新、可控的布放和回收模式,有望成为原位、长期、连续通用水下观测探测平台。(记者 王凯)

9 r/ {& r7 @: \+ I1 l

(来源:新华网)

! D k. ]0 N) Y% a; b6 g9 |% e) t# L; U$ E/ I. v , {' k# Y. l$ O4 C# e4 [ d1 \7 ?3 o# p- u- x/ h& p: ~# ` c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文星雨
活跃在2025-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