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3 C8 U& v3 R$ J. Y
恐龙跨越海洋迁移,科学家找到证据5 N- u% n( a6 `" k7 s6 k7 q/ }' ~
h0 J P9 E# r/ c$ l
古生物学家不久前命名了一种发现于非洲的鸭嘴龙类,它也成为非洲发现的第一种鸭嘴龙类。这种恐龙的发现表明恐龙会跨越海洋迁徙,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 s# s3 z, A$ C* ^: h 来自非洲的“陌生龙”
* _( Y: H! a: B5 S 2020年11月2日,古生物学家在杂志《白垩纪研究》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来自非洲的第一种鸭嘴龙类恐龙(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及海洋扩散在恐龙生物地理学中的作用》(The first duckbill dinosaur (Hadrosauridae: Lambeosaurinae) from Africa and the role of oceanic dispersal in dinosaur biogeography)的论文,论文中描述的鸭嘴龙类就是异域龙。 ) d3 R9 K5 M% n, x; s/ D* Y
异域龙(Ajnabia)的属名来自阿拉伯语中的“ajnabi”,意思就是“外来者、陌生人”,因为异域龙是来自其他大陆的。异域龙的模式种被命名为奥氏异域龙(Ajnabia odysseus),种名来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主角奥德修斯(Odysseus),他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海上漂泊了十年才得以回家,而异域龙很可能也有在海上漂泊的经历。
; M6 Q2 x( @: T4 y" L$ S( R 6 r9 Q( l9 h( l* A# \
图注:奥德修斯的雕像,图片来自网络
4 T+ T( W; V% B- H- F$ X; p 根据异域龙的化石判断,它的体型非常小,体长只有3米,体重只有200千克。与体长平均10米,甚至是更长更大的鸭嘴龙类相比,异域龙真的是小得多,它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小鸭嘴龙类恐龙。尽管体型很小,但是异域龙依然有着标准鸭嘴龙类的体貌特征,包括了宽大的嘴巴、弯曲的脖子、强壮的身体和身后长尾巴。异域龙的四肢强壮,既能以四肢行走,又能以后肢双足行走,它们甚至还能够以四肢在水中游泳。 3 ]* I0 X: N+ P# X0 d0 e
9 }' g7 J- J4 r+ J
图注:异域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 E" N6 q- P5 b7 o. {& @; X3 ~3 o5 h; |
$ p' i, T0 s3 G' Z
图注:异域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 z% D! Z) O; @3 M4 g1 o 从分类上看,异域龙属于鸭嘴龙科下的赖氏龙亚科,而这个家族头顶上都长有高高隆起的骨质头冠,所以异域龙也应该是长着头冠的鸭嘴龙。
3 D) {9 r# T4 T& [$ U 跨越大海去非洲2 m3 j$ d7 e, e9 Q$ u( o
鸭嘴龙类是白垩纪末期最常见的大型植食性恐龙,就像今天草原上的牛群一样。从演化和地理分布上看,鸭嘴龙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洲,之后又扩散到南美洲和欧洲。异域龙的发现证明非洲也有鸭嘴龙类,这种恐龙的发现和研究者英国巴斯大学米尔纳演化中心的古生物学家尼古拉斯·郎里奇(Nicholas Longrich)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就好像在苏格兰发现了袋鼠!” $ W% a2 ~$ _; v& O5 B. @+ }
从欧洲到北非最近的地方就是直布罗陀海峡啦,海峡只有14公里,跨越这个距离对于恐龙难度很大,而异域龙生存的白垩纪末期这个距离要增加到400公里!白垩纪末期的地球与今天可不一样,海平面比今天高上百米,欧洲大陆因为被海洋淹没,成为了互不相连的岛屿和陆块,而距离北非最近的也有400公里呢,跨域如此宽阔的海洋这对于恐龙来说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m7 w6 G5 Q. w7 ^, m/ L) s
% m6 s$ j1 \5 l! p, R. M 图注:今天将北非与欧洲隔开的直布罗陀海峡,图片来自网络 5 {4 g; I/ K* M c: t, v& }
5 t/ L( T! k/ W) b7 X1 `) l& f 图注:白垩纪末期的欧洲和非洲,图片来自网络 . u, G' Y5 G. `) [ ^, o/ k- }5 |
异域龙的发现证明恐龙具有跨越海洋迁移的能力,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恐龙是完全的陆生动物,即便是已经证明具有游泳能力的棘龙和哈兹卡盗龙也只不过是在近岸水域活动或者是池塘里戏戏水罢了。考虑到欧洲在白垩纪末期已经属于互不相连的陆块,但是却也生活着鸭嘴龙类恐龙,比如发现于西班牙南部的艾瑞龙(Arenysaurus),所以鸭嘴龙类已经拥有了游过岛屿间海洋的能力。正是靠着在岛屿间游泳的能力,生活在欧洲的鸭嘴龙类掌握了跨越海洋的本事,最终从欧洲游到了非洲,完成了鸭嘴龙类向非洲扩散的伟大壮举。
+ L) _* L. t% s4 w 其实在古生物学家最初发现鸭嘴龙类的时候,就推测鸭嘴龙类是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中,宽大的嘴巴刚好能够啃食水中的植物,就像河马一样。后来的研究证明鸭嘴龙类是纯粹的陆生动物,根本就不会生活在水中。异域龙的发现又一次改变了我们对于鸭嘴龙类的认知,原来有些鸭嘴龙类真的会下水,而且能够长距离游泳或者借着浮木跨海迁徙,看来海洋也无法阻止恐龙前进的脚步。 ' {8 ?$ M z' Q- P' J
* [+ m. h3 w/ C
图注:白垩纪末期鸭嘴龙类在欧洲岛屿与非洲之间的扩散,图片来自网络 8 Q& O/ U3 Z3 l1 B$ m2 N4 W/ f+ P
最后的非洲恐龙 k% i* |+ E0 g: @. h b1 p6 e
异域龙的化石(编号MHNM.KHG.222)发现于摩洛哥中部奥勒德阿杜恩盆地(Ouled Abdoun Basin)的一个磷酸盐矿中,距离卡萨布兰卡还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在这里的磷酸盐矿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包括了鲨鱼、海龟、沧龙类、翼龙和鸟类等等,表明这里属于滨海浅海环境。 - d* L. w( m" s& e7 p
, T) D% f6 n3 g/ ^0 I1 ]
图注:化石发现地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 z, ?* u4 A! S' E- _
- m l3 v1 p: A+ @5 Z* i 图注:荒凉的奥勒德阿杜恩盆地,图片来自网络
- P2 P f- L, } I) K* t
0 R: B5 D' P. [2 L 图注:在盆地中发现的鳄类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0 S6 H% r4 u+ q9 ?4 A 异域龙真的能够游到非洲吗?难道不是死后尸体被海洋生物带到这里的吗?其实就在2017年,古生物学家命名了发现于同地层的钦南龙(Chenanisaurus),还有没命名的泰坦龙类化石,证明了异域龙正是生存在这里的恐龙。
) g/ f3 L2 L8 B( i. F- p& G
" J0 O2 C7 Z! T5 J: y 图注:钦南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 Z s# j# o3 K- ]
异域龙和钦南龙等恐龙生存于距今6800万年至6600万年前白垩纪最末期,属于马斯特里赫特阶,所以异域龙不仅是非洲的第一种鸭嘴龙类,也是非洲最后的恐龙(非鸟恐龙)。在大灭绝降临的最后一刻,鸭嘴龙类终于完成了对于非洲的远征,跨越海洋登上这座被海洋环绕的大陆。
$ x9 J* Y0 V$ R2 c: {/ c. g* C 异域龙的发现有着重要的恐龙生物地理学意义,同时扩展了对于恐龙行为的认知,原来恐龙是具有冲破海洋阻隔的能力的!
0 V& i, [) Q7 X8 C1 }) t9 H + O1 o0 k7 z, t' @) N
参考文献: 8 g7 U# x4 J5 J7 @
1.Longrich, Nicholas R.; Suberbiola, Xabier Pereda; Pyron, R. Alexander; Jalil, Nour-Eddine (2020). "The first duckbill dinosaur (Hadrosauridae: Lambeosaurinae) from Africa and the role of oceanic dispersal in dinosaur biogeography". Cretaceous Research. doi:10.1016/j.cretres.2020.104678.
6 F, z5 B; J o7 d 2.Longrich, N.R.; Pereda-Suberbiola, X.; Jalil, N.-E.; Khaldoune, F.; Jourani, E. (2017). "An abelisaurid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late Maastrichtian) of Morocco, North Africa". Cretaceous Research. 76: 40–52. doi:10.1016/j.cretres.2017.03.021. / e9 t7 x @7 ?, g" Q
图片 / 网络(侵删) 6 H; Y! }9 F8 i6 V7 X' U% I4 {
文字 / 江氏小盗龙(江泓)
1 K; G' d, f/ w& f0 [+ O6 a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 H2 ]5 m! P- \$ {& p. m( ]6 I/ @: ^/ f' f
" f; c8 s. ]3 a4 M8 r( y4 K: d7 W5 p- n1 o
; u* n% O" ]' ~2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