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历史演化记录 -海底地质灾害

[复制链接]
/ f5 l V1 g( c" K; y9 G/ x

) m; Q( W T" M

7 l- S' ~; S `& Z$ [

隐生宙包括冥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三个代,绝对年龄是46~5.45亿年,期间延续了40.55亿年,占整个地球年龄的88.15%。但在这些巨厚的古老的岩层中,生命的记录是极为贫乏的。

+ t3 n5 i# W* [& y% C/ R: |

8 V: C& q/ V0 T+ E4 x/ V

隐生宙

: o2 R" J, i' }7 d9 s7 I. c' n

冥古代(46~38亿年前),不仅在全球内地层的发现极为罕见,而且由于历次岩浆混合作用即使有所发现也面貌全非,这为地质研究带来极大困难,以致于在地层时代划分上未能细分出纪来。冥古代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死寂的时代。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表面到处是裸露的熔岩、火山及陨石撞击的陨石坑,没有海洋,也没有氧气,更没有生物。到40亿年以后才逐渐由岩浆排气形成原始海洋,生命开始无机化学演化。大陆地壳开始形成。

, \4 Q/ u2 F& c* ^. ~2 B7 `

" f1 R' z ^% u( i- Z$ E# d( O

# H. o" m# l5 B- Q" T& ~7 ?

冥古代

5 L" T8 L, n; l3 y8 Q- b' G

太古代(38~25亿年前),由于地层出露极少而研究程度低,所以未分纪。在太古代首先是海洋中产生大量的氧、氮、氢、碳,生命完成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化学演化阶段,开始向生物学演化阶段迈进,产生了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生物大分子系统——DNA与RNA,从而最简单的最原始的第一个原核单细胞生物诞生了,时间是距今38亿年前。生命的诞生是迄今为止唯一重大的宇宙事件!大约在32~29亿年前能起光合作用的藻类开始出现,它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出氧气。大约到27亿年前,游离氧在海洋中出现。接着绿色藻类大量繁殖,加快了大气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使其有利于高等喜氧生物的发展。地球的各圈层逐渐分化、陆核开始形成,或者可以说,地球已经走过了它的童年。这段时间长达13亿年。

0 P, r, n9 r8 }7 b+ T& r( Z5 B

5 |' P: ?5 |/ x( @

太古代的海洋

! o7 Z- W# L1 O1 q. e& d

元古代(25~5.45亿年前),在国际上由于研究程度低,只是晚元古代最未一个纪——震旦纪已由中国提出并得到世界地层委员会认可,其余均未细分纪。在我国对元古代地层进行了大量的长期的研究,并从早到晚细分出:五台纪、滹沱纪、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和国际上已经认定的震旦纪,一共6个纪。在元古代地壳发生强烈活动,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古板块开始运动,一些地区隆起形成高原和高山,另一些地区下陷变成平原或海洋,但总的趋势是大陆不断扩大。在大气中,气体发生巨变,变成以二氧化碳为最多。在海洋里,真核生物开始出现并大量繁殖。之后又出现了结构极简单的多细胞生物。海洋里最为繁盛的是菌藻植物,它们的活动促成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钙镁等元素相结合,于是碳酸钙镁等物质便沉淀在海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和氮的含量逐步增加,海水中形成以氯化物为主的多种盐类。在这种环境中,生命加速发展,大量的蓝绿藻、红藻、褐藻、硅藻以及大量的藻迭层石先后繁盛起来。因此,这一时代被称为藻类时代,在元古代末期还出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这是一群很小很脆弱的其结构极简单的微体动物,由于演化进入误区,没有成功,很快便全部绝灭了。

& r; T; U/ {: n7 f7 b. o J

! L( r. V2 f. t

* L( N' Z$ j! u0 {4 p1 F& t. v2 W

元古代(藻类的时代)

. ] i( j! \ V% ]* c. {4 f1 P! m

整个隐生宙,在漫长的40.55亿年中,生命仅仅完成了从萌芽到极低级的菌藻类,个体非常微小,以微米计,以致于肉眼无法辩认,要借助于显微镜放大几十倍、几百倍才可以看清物种。由它们以亿万计的群体而组成的叠层状遗迹,即叠层石,才能够供宏观辩认。震旦纪末期出现的既微小又脆弱的极低等的微体动物——埃迪卡拉生物群,也只昙花一现,演化未能成功而全部绝灭,造成演化悲剧。从38亿年前的生命诞生到后来5.45亿年前的生命第一次大爆发,生命用了32.55亿年的漫长时间才完成了极微小、极简单又极低级的菌藻类演化,可见早期生命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探索,久久找不到出路,是如此的艰难困苦。

, U- `, f+ }9 t) r. w. z

4 C' j, Y# `0 R

埃迪卡拉生物群

/ {1 S$ |; ~3 `7 j0 }# ?

未完待续···

: H+ w- u l0 R* K' ?

本文来源于刘金山著作

. d6 G9 q* |% A: n% O! S

" |) G2 M" K. n7 t

金山地质博物馆简介

, E& _& M2 d: e3 \: _0 T2 L K

增城地质公园博物馆开馆以来,参观人数火爆!

- |# ]- A8 \ O- j8 w" @- q

探秘广州脊第九篇:莲花山上寻遗迹

3 W Z' D0 \: _ |( [6 t

涨姿势│广州的“龙脉”竟然长这样!?

) @* P0 i; x- H" r7 ]

地质学家刘金山:揭开广州的“龙脉”之谜

: v W s: }; i2 }8 \+ F

野外考察

% W+ {2 i I/ R5 m4 U3 U

台风不从广州过的原因竟是它

; ]. f% J' @% C; b" R8 E! O

刘金山在深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讲中国玉文化

- F; ~. q: ?: D7 Y) P( i

2019年金山地质博物馆受聘专家座谈会实况转播

5 \5 G* j7 R9 L6 H' @- X

金山地质博物馆|第236期|玩转地质科考,学习岩矿鉴定

/ _! O l- {% V. J: z

+ x# h+ c, {5 m1 u: W9 h

·END·

9 V9 a) S" h. i& Y4 I; [* r+ m

金山地质博物馆 ) T3 i7 `# l% _! e% S

金山地质博物馆:是1999年成立的全国第一家私人地质博物馆,馆内藏品有3万余件(陨石、化石、石器、矿物、宝石、玉石等)。金山地质博物馆在全国有四个分馆,分别在湖南怀化、广州白云区、广州番禺区和广州增城区。本馆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以科普为途径,长期坚持打造地学科普品牌。

0 v- A' ?1 J$ m3 \( h6 U* Z# M

番禺分馆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银平路121号番禺博物馆三楼第八展厅

9 ~8 V6 Q0 o! X5 S9 u( h1 |9 B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免费对外开放)

6 P" A1 r) ^1 k/ l8 C& I* _! G: u0 v

联系电话陈老师:13560249882/17058991999

# j- s7 H/ S9 E# {% ~0 ]

7 k) S% |. V t% r4 ?

↑每日科普地学知识,欢迎您扫码关注!

- f4 z, c8 i+ C/ B5 |& r 0 {' o9 V& N& q/ {3 K( @ L# m( V4 A 8 S" M+ N+ W7 c7 _5 W 3 Y' N9 m- I- _1 w+ X, Q6 l$ S F+ j

相关帖子

全部回帖
暂无回帖,快来参与回复吧
懒得打字?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吾爱海洋论坛发文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魏辉兵
活跃在2025-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