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M& b; w) t3 W( q" e
% ?- y3 r, n) k* r: w* C6 W
5 L8 w4 g# }( ^" b' O7 C / o& g" u9 U0 b0 C2 ~; L9 A9 o, g
金庆焕
q0 K+ \0 P; _# f: J& e9 h; w “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沉得住气,才能有所成就。”——金庆焕
9 P3 w! R! r( A0 e/ D 大洋网讯 年过八旬的金庆焕当年曾是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经过艰苦学习,他带着技术回到祖国,一直从事海洋地质和油气地质研究工作。他跟随国家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来到广东,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为北部湾盆地的油气勘探找到方向,发现了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也是我国最早研究可燃冰的科学家之一,为我国海底油气资源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2 X. F8 ~6 ?# G. Q 野外地质勘测几次“偶遇”狗熊 8 M$ W. b5 G- W
1953年,金庆焕通过竞争激烈的选拔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青年。通过系统学习,以及四次长达11个月的野外地质实习,从莫斯科郊区到克里米亚半岛,从西高加索到中高加索,金庆焕逐渐掌握了大地测量、地质填图、石油地质研究等内容。在野外实习期间,金庆焕甚至有好几次“偶遇”狗熊的经历。当时,他和几个地质工作者用地质锤猛烈击石和敲打水壶,并且发出强烈的嘶喊声,终于赶跑了狗熊。 # E @3 b$ n9 q4 \, K5 W2 B8 p* z
1959年,受导师依·奥·勃罗特(苏联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器重的金庆焕在短暂回国后,再次出国深造,完成更艰苦的学习任务。在攻读副博士期间,金庆焕不仅完成了专业理论学习,还用1年时间学习了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等原著,学习了英语,还3次去中亚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并开展了各种石油地质测试分析。当地人用6~8年完成的学习任务,他用了3年半时间全部完成。
$ y3 E/ }& O" N, D* F! ^ 1963年5月8日,金庆焕获得了苏联地质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开始了海洋地质和油气地质的研究工作。
, g) Y% X+ c7 @, X 为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3 S4 a6 `' Z! }, b! q4 E8 @; P 北部湾盆地三面邻陆,是由陆及海、立足于海进行油气勘探的一个较理想的盆地。时任国家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曾多次指示,应将北部湾盆地作为南海油气勘探的跳板。1970年,国家地质部决定,将原南京海洋地质科研所迁往湛江,改为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开展北部湾盆地的油气勘探。
5 O4 u y; Z# G2 R- [4 { 金庆焕作为大队地层油气组组长,直接参与主持了“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工作。他与其他项目组研究人员及200多个大学生一起,驻扎在湛江一所中学,每天将海底取样的资料拿回来分析,对粤西、涠洲岛和海南岛的构造地质、盆地地质以及100多口石油钻井、煤田钻井和水文钻井进行详细的观察。 6 X# H2 ~9 M0 s* R+ K- B( s2 a
金庆焕根据围区地质资料和海区的实测的地球物理资料,经过反复分析和综合研究,编写了“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报告”。在“北部湾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报告”中,他负责该报告的地层、沉积特征及油气评价等章节。
7 p |; x/ H" x& t: U+ {- M! z 经过项目组多次集体讨论,报告指出,北部湾涠西南凹陷等构造单元是北部湾盆地的主要油气远景区。这一重要报告,也为其后的北部湾石油开采指明了方向。1977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西部公司根据二海大队提供的井位首钻的湾1井见工业油流,尔后西部公司与外国合作或自营勘探发现的油田几乎全位于北部湾涠西南凹陷。
5 A5 N/ M! E$ o" n5 b 也正是因为工作的需要,金庆焕从南京来到广东,开始了以广东为基点的多个海洋地质研究项目。
: m7 r$ d8 a+ e8 a7 q# L+ F 扩展找油思路发现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 9 N. L5 P: y8 x; n0 Z
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在完成了北部湾的评价后,又在南海北部29万平方公里的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开展油气战略调查。1976年,金庆焕参与主持了“南海北部海洋地质初查报告”的编写。该报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南海北部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发育情况、沉积特征及含油气远景等。在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团队确认南海北部,包括北部湾和珠江口有5个坳陷区(盆地),而珠江口盆地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它不仅面积大,沉积厚度也大,而且沉降深、沉速快、生油条件好,是一个很有远景的含油气沉积盆地。
6 r/ } w" y" i9 m' S& p$ H$ ~ 1981年,由金庆焕主持完成的“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远景初步评价”科研报告中,根据邻区地质资料和始新世古气候特点,预测了珠江口盆地始新世湖相沉积的生油潜力。这一预测已被1984年以后的钻探所证实。通过油—油(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原油)、油-岩(同时代或不同时代的原油和生油岩)的大量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对比分析,深入、系统地论证了珠江口盆地的油源。他认为盆地内下中新统海相珠江组泥岩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珠江口盆地上第三系原油海相成因的标志较明显,并可能属低成熟的原生油,这些认识扩展了找油思路。如今,珠江口盆地东部经中外合作勘探,已发现23个含油气构造,其中8个油田投入开发,1996年产油1184万吨,约占我国海上石油产量的79%。
& @, }1 i! S* D3 m% m 金庆焕还参与主持“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及其形成环境”等多项重要项目研究。
: R, U8 p$ [5 b 研究可燃冰 他是第一批 ! w. J. \" b) T3 z2 t
2017年5月,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引起全国轰动。实际上,金庆焕恰恰是我国第一批系统翻译和收集国外有关水合物调查和科研成果的科学家。金庆焕带领项目组成员,调查所得的多项成果,为我国海域开展水合物调查做好了资料和技术准备。2002年,“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正式启动。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 C3 L6 @+ h3 m6 ]3 K' K( K2 W& e9 T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罗桦琳
# E f6 z# \" ^ }! @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 s/ T' F1 Q) T5 l" h; |" [; F, y
# U2 q# i$ k- U7 c 举报/反馈 9 \, Q3 a- @. W: V( _6 m
, y. S5 y! z6 D% h1 k1 R& g1 }6 _9 J$ z9 C! q' X
' P7 Q' y& s8 }+ J
N: B9 t" } \/ W2 W
1 S- y w4 G4 i1 d: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