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V! Y2 b! Q' ?5 A# [3 s: N' [ 原标题: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 蓝海前景显现
! {, D& C0 P. O0 z- _
. z4 B. L/ H8 Q( S1 l8 A) o: l i+ M1 a! N3 c/ h2 Q6 S3 B
水下机器人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缆水下机器人,习惯称为遥控潜水器(简称ROV);另一类是无缆水下机器人,习惯称为自治潜水器(简称AUV)。其主要应用领域有环境监测、水下娱乐、水产养殖、市政管网、科研教育、船舶清洗、打捞救援、水下检测、海洋工程、海底采矿、军事用途、资源调查等。
; C- ?) f/ ]! I9 D' s) G) ]5 e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国际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水下机器人发展历程如下。
3 B O* G# N2 C4 f$ B! Y 1985年我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样机首航成功。 : c- L+ ^, W$ D- s2 L% U7 `
1994年我国第一艘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下潜深度达到1000米。 6 o4 n) z* V0 C, E* F
2009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海龙号”成功应用于“大洋一号”21航次第三航段的深海热液科考任务,标志着我国水下机器人技术从性能和控制方式上超越国际同类型,总体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u$ R5 \3 R: r' w
2014年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北极ARV”水下机器人完成了海冰厚度、冰底形态、海洋环境等参数的测量工作。 % y4 T, }1 y! s+ J+ h7 w( o
2014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2014年4月22日在南海完成海上试验,并通过海上验收。“海马号”项目是科技部通过863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下潜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 + @8 W0 l* _8 t+ c
2016年重载作业型无人遥控潜水器“海象-1500” 水下机器人已完成海试,将投入功能性应用试验。其作为中国重大工程装备纳入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作业体系,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攻克重载型水下机器人的各项关键技术。 + I2 l$ ]4 N8 s
2017年中科院研制智能水下机器人,具有活动范围大、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等优点,搭载了很多传感器,可以用来探测海底地形地貌;采用非回转体、立扁鱼形外形设计,可回转式推进器布局,具有阻力小、操纵性好等优点;全长4.98米,总高1.66米,最大工作水深4500米,水下续航能力20小时。
, J Y5 I; `8 z' H7 r5 _3 u 目前水下机器人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原因在于进入这一领域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高,特别是真正作业用的水下机器人结构较为复杂,研制周期相对较长,产业化难度大;另外,国内水下机器人市场的玩家并不多,相对优秀的也不到十家,更是没有巨头称霸。 + Z( k% G* ?% c& v, T1 u; D9 t9 a; r
不过,新思界行业研究员预测称,2018年全球的机器人和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1031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2.1%,水下机器人将是继无人机之后,又一蓝海,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在逐步向水下机器人靠拢。在2016年潜行科技、博雅工道也都获得了高额融资;2017年年初,吉影科技获得1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2017年4月,深之蓝完成了1.1亿元的A+轮融资。资本的关注,必将使水下机器人玩家的壮大以及产品的迭代带来更多的机会。 9 I) N% ^$ V( {& e3 ~) o+ Q
另一方面,由于海洋石油工程、海洋科考、海洋打捞等领域迅速发展,水下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呈现不断增多的态势,未来政府对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强,在政策上也会给水下机器人行业内的玩家提供更多的扶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7 Y- ]% J$ `" I5 P+ |6 y
: @) e# K9 e, k% W/ ?2 \
责任编辑:
$ T( L6 L% @5 L8 N. F1 F, E5 g, b( S0 U5 H9 h5 ~
6 ?; F( \' M# H: T2 g5 M( W6 [/ q$ q& y7 `6 d1 l K
$ ^( P5 s# B* N+ E% O+ b$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