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T) _+ m- `4 b3 l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沿海地区和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经济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海洋经济发展逐季恢复,结构持续优化,表现出较强韧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7 u" ^5 W, q( ]5 ` 01 & P. \ n& i5 @4 }/ \4 n
海洋经济总量有所下降,但部分海洋产业快速恢复
- ~9 t9 }0 W% r5 c' b) U7 o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海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国内消费受到抑制,外需明显下滑,海洋经济出现2001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5.3%。尤其是作为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占比最大的滨海旅游业,受疫情冲击最大,旅游景区关停,游客锐减,产业增加值与上年相比下降了24.5个百分点,是海洋经济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滨海旅游业以外,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产业快速复苏,产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速分别为7.2%、3.1%、2.2%、1.5%和0.9%。
' D) \; X9 k4 ? N# S) g+ Z 02
$ c4 S3 d8 R! p) X 政策助力企业效益恢复,保市场主体取得实效
" f- A, u) p5 n 为应对疫情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有序复工复产,大力助企纾困。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政府出台了推迟缴纳海域使用金、提高供水补贴和用电优惠、加大财政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海洋产业企稳回升,海洋经济活动单位经营效益逐步恢复,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保市场主体任务取得实效。调查监测结果显示,76%的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就业人数比上年年底增长或持平;全年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海洋工业企业营收、利润降幅连续7个月收窄;全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比前三季度增加0.3个百分点;全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为83元,比前三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重点监测行业中新登记海洋经济活动单位比上年下降15.6%,降幅连续9个月收窄。
2 n6 I K* r" v 03 : L! t1 F4 N% q: v; b9 P* u
海洋能源供应逆势增长,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
4 L u: \, {4 L* \& T 海洋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海洋原油产量5164万吨,比上年增长5.1%;海洋天然气产量18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5%。截至2020年底,在我国管辖海域11个油气开发新项目投产,为海上油气开发实现新增长奠定了基础。海洋清洁能源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5%,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实现连续并网发电46个月,向国家电网送电量超200万千瓦时。同时,海洋经济在民生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0年抗病毒海洋药物研究专项”启动,构建了靶点模型并向社会开放共享,加速了抗病毒药物筛选进程。蓝色粮仓供应潜力进一步释放,全年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6个,累计已达136个。海洋公共服务产品持续为社会公众提供便利,为避免人员经济损失,2020年共发布海洋灾害预警230次,其中风暴潮预警61次,海浪预警169次。 ! K8 q$ a( n$ t+ d
04 8 O* G/ i0 I# @* s
海洋装备制造实力显著增强,海洋领域产业链供应链持续优化
. d+ [4 @/ w$ @- u" H& P; n7 x 我国持续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海洋装备成果丰硕,有效提高了海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海洋渔业高技术专业化快速发展,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中间试验船“国信101”号正式交付,开展了大黄鱼、大西洋鲑等主养品种深远海工船养殖中试试验,构建了深远海绿色养殖新模式。海洋船舶研发建造向高端化发展,17.4万方液化天然气(LNG)船、9.3万方全冷式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VLGC)等实现批量接单;23000标准箱(TEU)双燃料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节能环保30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186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大型豪华客滚船“中华复兴”号等顺利交付。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实现重大突破,我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海水利用技术取得新进展,开展了100万平方米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规模化示范应用,形成了5千吨/年海水冷却塔塔心构建加工制造能力。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向大兆瓦方向发展,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8MW海上风电机组安装成功,10MW海上风电叶片进入量产阶段。 ( N: `1 K1 t& M8 \/ F* \# _
05 ; `( o w# g4 C& l+ X
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海洋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5 T3 W, ]! o$ k; z3 V& q. r+ Z2 A
新冠肺炎疫情为海洋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海洋信息在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海洋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数字渔业赋能产业振兴,国内领先运用“北斗+互联网+渔业”的一站式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海上鲜”覆盖了41个渔港。能源综合利用助力渔业养殖,采用光伏+风力发电相融合的5G海洋牧场平台“耕海一号”交付。海洋船舶实现在线交易常态化,利用“云洽谈”“云签约”“云交付”等模式,在保交船、争订单方面成效显著。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无接触服务等技术逐步改变海洋领域传统的流通、消费和服务方式,为公众提供新体验。海上风电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内首个智慧化海上风力发电场在江苏实现了并网运行。 5 j, K$ S$ z$ t- W; E0 N7 o
06 x# x3 a, I' D; b: T# e- Y& ?# V
海洋对外贸易发展总体向好,对外开放新格局向高水平迈进 5 P5 d( }0 _1 N0 Z5 e
海洋对外贸易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浪潮下逐季向好。我国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126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对稳定国家对外贸易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海运贸易逆流而上,干散货、铁矿石、原油以及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长;海运出口量逐季改善,四季度实现正增长。
2 q) Q7 k6 |: x, l7 B1 Y* H 2021年,我国海洋经济将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将会快速反弹。未来,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各方一道,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共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c9 V( ~' N: J* x9 p& `% B6 P 作者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 何广顺 % I) N. A5 |4 J. A; k$ n
编 辑:陈 雨 宋潇函(实习)
3 C& Q/ v" Z) Z( e4 b! x2 B 初 审:程秀娟 $ ~. b' m1 \9 y3 t
原标题:《《公报》解读 | 海洋经济稳健复苏,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巩固》
. R$ y1 r! d6 {! I A
! W$ I. y- v: `/ h* X
4 F- @6 D6 o9 W, ~0 Q9 i7 ?& n" @' ~$ N& X1 t5 W. R6 d
+ M3 E* A) [7 R9 s( g
# m( I: e* o7 O5 U7 S; p2 h1 j0 l( [: k1 e
2 p& w8 I1 P. ^3 [0 ]
5 Z/ U% \7 j+ A+ D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