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I, ^7 @9 I2 e) R6 C' l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11月9日是全国消防宣传日,下午,20余家境内外媒体记者走入北京消防特勤支队,观摩包括综合救援实战演习、车辆器材装备展示和消防员个人攻坚技巧等项目。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消防特勤支队与“世界标准”接轨,目前,173名队员全员取得国际安全证书,分别有队员获得绳索救援、潜水、无人机飞行、工程机械吊升、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等不同领域的国际救援资质。 6 w- g- l$ ~6 M7 v
2 p4 ~2 z) j6 \! \; u, [
化工装置火灾扑救展示,全部力量发起总攻,全泡沫灭火。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F0 d0 ^! |7 b/ l& a4 ?0 j7 x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获悉,2022年消防宣传月活动主题为“抓消防安全,保高质量发展”。其间北京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轴线上话消防”“消防公益说”等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消防安全氛围,构建消防安全环境。此次“千城千站大体验——走进北京消防”观摩活动通过向媒体记者开放消防队(站),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消防、参与消防,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升消防安全意识,也是中国应急救援新力量面向世界的一次集中亮相。
$ j* a! t$ {! R7 H* \, b/ z 广告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3 a' g) f( M. R$ ]) J1 @" i0 I# r, j ×
$ n* g6 R9 W5 N+ T9 o1 X2 B/ Y% ?, ^* q
% x. ~: S/ ?1 D5 M 建筑坍塌事故救援展示,在十几米的高空,救援人员利用绳索将一名“伤员”快速护送至安全地带。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 n% A* P4 T2 Z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支队长王墨说,这支队伍与“世界标准”接轨,学习国际工业绳索技术、国际专业潜水、国际灾害与协调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173名队员全员取得国际安全证书,分别有队员获得绳索救援、潜水、无人机飞行、工程机械吊升、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等不同领域的国际救援资质。不但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伍能力测评,在建筑物结构坍塌救援、绳索救援等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多次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9 q" o% Z" x u. u
4 Q' h B" Q, w7 u
建筑坍塌事故救援展示,救援人员使用专业设备切割破拆出生命通道。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3 J$ k- N& B1 j( s" K 装备展示现场,机器狗、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应用北斗导航系统的通讯指挥装备……这些设备都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事实上,“中国制造”早已应用到灾难救援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个人防护装备、通讯指挥系统,还是应用于水下、天上、火灾、烟雾等各种场景的救援设备,甚至后勤保障等系统。“十年来,我们的理念和技术在向着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转变。这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机、机器人,在各种危险环境代替我们的消防员赴汤蹈火,降低消防救援人员伤亡的风险,更好地保护救援力量。”王墨说,这些令人骄傲的“中国制造”正在成为救援队员的战友和坚实后盾。 # f8 {, E V/ `" l: e1 e# l
广告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C2 h8 |, R/ m! o0 A0 _
× 0 i* u, `# ~! z
; w7 z7 I& k" J2 \ 救援人员向中外媒体记者展示机器狗。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 d" c1 w7 \0 ]; F" ^2 l* y* ]8 f
2019年3月,飓风“伊代”突袭非洲大陆,严重受灾的莫桑比克共和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呼吁国际援助。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特勤支队飞赴莫桑比克,在霍乱疟疾高发、暑旱高温、洪水肆虐的重灾区连续工作10昼夜,圆满完成国际救援任务,受到莫桑比克人民和联合国救灾组织的高度肯定。
+ A8 t" g' a+ [: H+ G% C$ ^! r x6 H 校对 吴兴发 # B' s# w8 L( c2 W4 t2 A
+ j3 W/ Y. q) Q$ X/ a4 e; `
5 y& i# G1 V1 {4 [
- B& U" p0 L. V/ [/ U: t
I4 S) a) m)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