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R; _0 w+ F1 C
, F5 Q% C! D9 [" V( Z8 u6 }. H 什么逻辑?美军核潜艇为何会“撞山”,美国专家又赖上“南海太浅”
* \! ?1 r/ ^! F ; [+ N9 x: a3 B4 C/ k) G% o
) E8 d6 n. B2 T1 w& [ t 美国第七舰队11月1日对外发表“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声明称,该潜艇在南海水域相撞的物体是“未知的海底山”。美国媒体随后对该潜艇“撞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军核潜艇以“隐形”状态在进行航行是一项挑战,还援引专家的话强拉硬扯,认为这是因为“南海太浅”。 / G# [1 y6 x/ M- d, K2 W9 ^6 X( I
* O/ U+ I1 Z; ]2 Z5 x: ]5 ~
( W4 U' ?4 b' D" {0 E( Q
美国《军事时报》11月4日报道称,单艘造价高达30亿美元的海狼级核潜艇被认为是美国海军最强大、最先进的潜艇之一。虽然美国海军尚未解释这起“撞山”事故是如何发生的,但有前美国海军潜艇艇员和美国地区专家表示,在任何情况下,想要以不被发现的状态驾驶潜艇都是一项挑战。 ( g$ s. b! q& x9 ?
2 a' l+ }; N/ U; L' q @ " O; r$ L9 z$ l9 m' T4 j
" \# {3 T& w- s$ ]) E9 `/ | / P% u+ R1 L- l
+ d4 Y! M6 B7 t$ @% K0 Y) f* ? 《军事时报》报道截图 9 t4 t8 G4 ]6 p b& _: [5 ^# q
! V6 }3 ?. O. v7 b6 u4 T
; U6 z( t( V3 S6 O! K
“你没有窗户,看不到外边,”曾在美国潜艇上服役25年之久的布莱恩·克拉克这样说。“(这就像)你在黑暗中开车,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并不清楚。”
6 C: [( ]' \6 r( T: p/ c 4 \3 F0 Q1 {' B V; _! G% C
% B- J$ }& v/ Z4 t7 y4 ~/ g: b: E 这名美国潜艇专家说,考虑到南海的浅海深度和崎岖的地形(包括海底峡谷和山脉),“康涅狄格”号在此执行任务可能更加困难。 " E" s, @" l* T% v- O
8 e3 S# _1 A% Z9 a2 o
- w- p4 G" Z$ x- G( {7 V+ d/ P
报道称,美国海军尚未解释这艘神秘的潜艇遭受到了什么样的破坏,但这组织迫使其上浮出水,“一瘸一拐”地返回关岛进行维修。尽管美国官员们表示这艘潜艇是在国际水域作业,但事发时它在南海具体做些什么尚不清楚。
0 T7 b6 t4 R) I9 P) t5 ^
0 y* ]; `" C( W$ t ' C, ^. k+ u2 E! [
克拉克表示,如果当时“康涅狄格”号核潜艇试图保持未被发现的状态并依赖所谓的“被动声呐”来监听海洋生物或是其他障碍,它就会失去一些感知能力。“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你不会想暴露自己的位置,”克拉克说。“但这会让你的操作受限。”
( M0 |) @( _9 ?- J
. }: R# L" Y q : O7 I- X/ s& C, l) F1 X9 o
克拉克解释说,海狼级核潜艇配备有主动声呐系统,可以进一步帮助艇员了解水中的情况,但使用这种装备会让他们失去隐形能力。而在其他环境中,比如北极,潜艇经常会使用主动声呐,因为撞击冰脊的风险要比被发现的风险更大。而被动声呐的探测能力依靠的是潜在的障碍物发出的声音,但海底山脉不会发出声音。 ; z( \: [# A6 W
6 ?. Y* [' A9 B; I. P1 j
8 W; z- Z* j6 D- t 5 j* Z+ w5 | i6 K
( T* Y8 o/ b# C. ~/ c
- P6 F9 r0 D( z+ g% G: A “康涅狄格”号潜艇发生碰撞后的画面曝光
% q0 Y1 I; n1 w
9 T# t# R4 ~ z/ H 7 \; |4 r) v' T- V: G7 |- r" ?: ~% N
克拉克说:“只有在你能听到的情况下,你才能发现周围或是面前的东西。”“海底山脉对于潜艇来说是一个一直存在的挑战,需要仔细进行规划才能避免撞山。” # i0 r1 X/ e2 Y- o
8 L% y& C: G$ [* Y1 o P& \ u. }5 I7 a & v5 e1 A, K- b. i6 P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东南亚项目和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负责人格雷格·波林说,南海的特点是其水下地形具有挑战性,而且总体上来说很浅。他说:“这是一片浅海……可通行的航道相对较少,直到现在对它的调查都非常少。”
8 S# ?* |' z J/ z+ T8 T
0 z! M+ d3 k" K7 J9 x! [$ p L% J7 J* a
3 I: L0 V* A% a5 S 克拉克补充说,有些海域只有500(约152米)英尺或600英尺(约182米),所以潜艇必须保持在一个深度,既能使它安全地悬浮在海底之上,但又离水面足够远,以免被探测到。“你不可能下潜得太深,以避免撞到未知的海底山脉。”“你必须依赖于海图的准确性,必须在潜艇和海底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保证当有位置物体或是海底山脉的时候,潜艇是在它的上面。”
; J! A \! [* @5 _; T. b' U& ` & \ J, ~5 w& G# r. W' V
2 g. Q; e+ _1 ~; h
6 G% u8 v% v( X. Q5 t. [% C6 X
+ p) m: N( g+ D4 Y( M
$ M9 w) }: X7 D4 P
拍摄于10月20日的“康涅狄格”号潜艇卫星照 8 a; y) L9 }- E
/ E9 t% P @+ @, ?+ `
& i! i7 R' v6 G 克拉克认为,这样的事故很少发生,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地形复杂,而不是潜艇部队的准备不足。他还认为,“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故与2005年“旧金山”号核潜艇的海底撞山事故没有太大的相似之处。他说:“看起来应该有很多计划来为‘康涅狄格’号的行动提供支持,而‘旧金山’号核潜艇只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以远离海底和避免撞山。”
! m% Y) }) k, y
' u+ b/ O8 D, @3 f$ s8 H' V
$ S6 Z2 u; s# c. Y) `! b6 U 美国海军在10月7日的一份声明中披露了这起碰撞事故,当时只是宣称“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美国第七舰队在11月1日对外发表“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声明称,该潜艇在南海水域相撞的物体是“未知的海底山”。中国海军研究院研究员张军社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第七舰队的官方声明依旧是遮遮掩掩。“美国军方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吁和要求下,事发一个月之后,才像挤牙膏似地发表这个语焉不详的声明来搪塞,不仅缺乏诚意,且不透明、不专业,确实令人失望。” " i y' U) z7 {6 W! Q' T7 b: A
/ h2 t+ C! d, m9 z4 Z7 f+ {/ M( J
. v( y9 L- z( Q8 G5 P& {* _7 s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月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再次敦促美方详细说明事故的有关情况,充分回应地区国家的关切疑虑,关键是要停止派军舰军机四处滋事挑衅、炫耀武力,停止损害别国主权安全的行径,否则此类事故恐怕不会更少只会更多。
" q8 q2 g$ N" m) J3 M" L
" \$ I' W7 \+ v. R0 O
' l, G' @9 d* g4 X+ z (来源:环球网) 6 {, v1 R V8 `0 x
$ i' Q8 ?( e ?, s2 p6 g! w
6 J* x6 y5 {& E
举报/反馈
0 H8 C) L2 T/ G7 k) H9 [0 A5 Z 8 M4 M& u* ~2 x3 i) i) ^
7 q; c( P$ t: E$ B8 N( `
# X: r% R) b M" c1 u& H9 g
2 \. d9 v. b" C* D" p. T; l
# l$ {8 W. }" N |